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研究
時間:2022-01-20 09:16:26
導語: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該文解析了教育部制定印發的《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提交2017年度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年度報告的通知》等4個重要文件,為提升新時代高等學校教學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與管理能力提供了指導性意見。
關鍵詞: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管理能力
高等學校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改革水平是建設一流本科、做強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的重要支撐和關鍵環節。新時代,高等學校實驗室快速發展,截至2018年8月,全國普通本科高校共有實驗室36953個,其中教學實驗室30539個。實驗室總面積達3778.76萬m2,儀器設備總值達3781.83億元,工作人員總數為24.33萬人,年實驗人時數為40億人次。教學實驗室作為高校開展實驗教學的主要陣地,是支撐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場所,具有覆蓋學科范圍廣、參與學生人數多、實驗教學任務量大、儀器設備和材料種類多等特點,潛在安全隱患與風險情況復雜。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直接關系到廣大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學校和社會的安全穩定,在建設和完善高校管理體制機制過程中要高度重視。
1建立健全教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政策體系
教育部制定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17]2號),旨在建立健全教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體系。(1)確立工作方針底線。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方針。通過系統梳理,第一次提出了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部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國家強制性標準目錄,為高校建立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明確紅線、底線。(2)健全責任體系。提出高校要嚴格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在學校統一領導下,構建由學校、二級單位、教學實驗室組成的三級聯動的教學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體系,明確了各相關主體的職責。(3)完善運行機制。為實現對教學實驗室安全的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的科學管理、規范管理和高效管理,提出要建立教學實驗室全生命周期安全運行機制。從教學實驗室批準建立、改建、擴建出發,對立項、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的安全責任提出要求。對實驗教學過程中需要使用的物品,提出要建立采購、運輸、存儲、使用、處置等全流程安全監控制度。針對“閉環管理”,提出要建立教學實驗室安全定期評估制度和事故隱患排查、登記、報告、整改等制度。(4)推進宣傳教育。按照“全員、全程、全面”的要求,提出要建立傳統媒體、新媒體方式等融合進行宣傳教育的要求。進行宣傳教育的要求。為明確教育的約束性要求,提出要建立教學實驗室的安全準入制度和安全責任事故倒查安全教育培訓責任制度。(5)規范專項檢查。針對危險化學品、輻射、生物、機械、特種設備等重大危險源的規范管理,提出要對涉及的采購、運輸、儲存、使用和處置等環節的安全風險進行重點摸排和全過程管控,建立重大危險源安全風險分布檔案和相應數據庫,明確檢查的主要內容。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試點建立施行重大危險源分級分類管理制度。(6)提高應急能力。將應急能力建設作為重要基礎性工作,提出要建立預案管理、應急演練、指揮協調、遇險處理、事故救援、整改督查等相關制度,包括落實應急預案逐級報備制度,建立健全應急演練制度等。(7)加強制度保障。要求高校將安全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著力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雙重預防機制,建立學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年度報告制度等。
2建立健全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常態化管理機制
教育部制定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提交2017年度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年度報告的通知》(教高廳函[2017]73號),標志著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年度報告制度開始施行。(1)建立定期報告機制。在2017年印發相關通知基礎上,2018年再次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提交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年度報告的通知》(教高廳函[2018]82號),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應按年度向教育部報送所屬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情況,教育部直屬高校、部省合建高等學校按年度直接報送。(2)提高年度報告效率。在2017年進行紙質材料報送的基礎上,提高年度報告分析信息化水平,建設了“高校教學實驗安全工作年度報告管理系統”,從2018年改進為網絡報送形式,提高了報送效率和分析能力。(3)規范年度報告內容。年度報告既包含定性描述,包括教學實驗室發展和安全工作基本狀況、安全責任體系和運行機制建設情況、安全宣傳教育情況、安全專項檢查情況、安全應急能力建設情況、安全工作信息化建設情況、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安全工作典型經驗等八個方面內容;又包含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情況統計表所涵蓋的量化統計數據,實現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區域與高校相結合。
3建立健全教學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機制
為深刻汲取相關高校實驗室爆炸事故教訓,有效防范類似事故發生,教育部制定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19]1號),建立教學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機制。(1)明確檢查范圍。一是嚴查教學實驗室安全管理體制機制建設與運行,對照安全檢查結果完善安全管理體制,確保安全責任逐級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頭、貫穿全部環節;二是嚴查教學實驗室師生安全教育,對照安全檢查結果積極查漏補缺,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方式方法,嚴格教學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以本科生的規范動作預防后續學習、工作中的常規性錯誤;三是嚴查教學實驗室危險源監管體系建設與運行,對照安全檢查結果,制定危險源分級分類處置方案,通過掛牌、整改、銷號的閉環管理,實現對安全隱患的逐項消除;四是嚴查教學實驗室安全設施配置與保障體系建設,對照安全檢查結果,及時更新或升級安全設施,及時補充安全工作編制和人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工作水平;五是嚴查教學實驗室安全應急能力建設,對照安全檢查結果充分吸取經驗教訓,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確保能應急、有實效。(2)明確檢查要點。第一次制定了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檢查要點,也就是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檢查要點(2019版),希望通過不斷完善、持續迭代,建立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檢查體系。檢查要點由5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和74個關注要點組成。
4建立教學實驗室安全研究制度
教育部制定印發《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相關課題研究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25號),啟動教學實驗室安全的課題研究工作,為規范化推進制度研究創造條件。(1)科學確定研究內容。一是要求根據不同學校、專業特色,提出教學實驗室安全教育的課程結構、教學安排、教學方法、考核標準等情況,開展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方式方法研究;二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針對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事件的性質、特點和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開展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整體應急預案模板體系研究;三是梳理高校教學實驗室的重大危險源,開展高校教學實驗室重大危險源摸排方式方法、重大危險源分布檔案和相應數據庫建設研究。(2)規范研究基本要求。明確研究工作要堅持改革思維和體制創新意識,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廣泛開展調查研究,既立足中國國情,著力解決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遇到的實際困難,又借鑒國際經驗,研究提出未來中國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發展的相關構想。研究工作要注重成果轉化,研究成果既要具有適度前瞻性,更要具有可操作性,可為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提供技術支撐。新時代、新要求,加快完善現代大學制度,推進高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管理體制機制必須與時俱進、持續更新、不斷完善,以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率,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營造健康、安全的發展環境,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宋毅 高東鋒
- 上一篇:提高學生骨干管理能力思考
- 下一篇:學校管理學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