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企業會計結構提高會計信息決策作用論文
時間:2022-11-11 03:04:00
導語:健全企業會計結構提高會計信息決策作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會計信息有助于降低投資者決策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促使社會資源趨利性流動。上市公司治理存在漏洞和缺陷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原因,完善公司治理與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是密切相關的,結合我國實際,借鑒國外的經驗教訓,加強內部及外部監控,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關鍵詞:公司治理;會計信息質量;缺陷
1引言
據統計,自我國證券市場成立至2003年5月31日,共有45家上市公司因財務報告的舞弊行為受到處罰,約占上市公司總數的4%。在一系列的上市公司財務欺詐和會計丑聞后,整個會計審計界開始重新反思會計信息的質量特性,轉而關注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相關性。要使企業的財務報告達到高質量,就外部條件來說,必須保證會計準則的高質量。在我國財務造假已成為資本市場的瘤疾,其成因已有很多文獻進行了論述,包括經濟轉型期法律法規不健全,從業者道德水平滑坡,利益相關者受利益驅動造假等等,這固然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但造成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真正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的缺陷,即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是所有問題的重要根源,有缺陷的公司治理無法保證會計信息的高質量。在公司治理結構形成與運行的過程中,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披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進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同樣,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也有助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改進。
2公司治理的內涵
要研究公司治理,首先就必須明確什么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一個多角度多層次的概念,很難用簡單的術語來表達,其英文原文是“corporategovernance”,其中“corporate”一詞的意思是團體的、法人組織的,另一個意思是共同的、全體的;“governance”一詞的意思是統治、統御、支配、管理,另一個意思是統治方式、管理法,但從公司治理這一問題的產生與發展來看,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方面去理解。狹義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東對經營者的一種監督與制衡機制。即通過一種制度安排,來合理地配置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權利與責任關系。廣義的公司治理則不局限于股東對經營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廣泛的利害相關者,包括股東、債權人、供應商、雇員、政府和社區等與公司有利害關系的集團。Tricker認為,公司治理就是存在于治理主體與其成員、管理者、其他利益相關者、審計員和政策制定者之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聯系、網絡及結構。而且他認為公司治理的兩個關鍵因素就是監督管理者的績效和保證管理者對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主體的責任。PhlipL.Cochran和StevenL.Wartick(1988)認為,公司治理是指高級管理階層、股東、董事會和公司其他相關利益者的相互作用中產生的具體問題。林毅夫等則指出,所謂的公司治理結構,是指所有者對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績效進行監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安排。他們認為通常人們所關注的公司治理結構,實際指的是公司的直接控制或內部治理結構。張維迎認為公司治理結構是這樣一種解決股份公司內部各種問題的機制,它規定著企業內部不同要素所有者的關系,特別是通過顯性和隱性的合同對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進行分配,從而影響企業家和資本家的關系。
3我國公司治理結構現狀
3.1股權結構的不合理,國有股一股“獨大”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一股獨大的現象相當普遍。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股票發行的種類過多,A股、B股和H股的市場被分割,有著各自不同的市場價格,國家股和法人股不能自由流通,無法遵循同股同利、同股同權和同股同價的原則。2、國家股份所占比重過大,目前尚未上市流通的國家股比重高達40%,有些上市公司甚至高達80%以上,法人股比重約15%,同時,機構投資者比重很小,如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股本最大12公司中第一大股東絕對控股以的11家,第一大股東所占股價超過70%的有5家,對于這些公司來說,只要大股東對某項提案表決同意或反對,就可以得到股東大會的通過,小股東難以影響公司的決策。
3.2董事會的獨立性不夠
我國董事會很少有外部獨立董事,董事會中絕大多數是控股股東的代表,而且絕大多數又是企業的管理者。一些公司的董事長甚至是不拿報酬的虛職,還有一些公司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在田志龍等調查的100家股份公司中,有65%采用了董事長兼任總經理體制,其中董事會中經理人員的比例為46.18%;其次,董事會成員的任命違背了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他們不是由股東大會推選,而是由政府主管部門或上級主管部門提名的,存在這種情況的占被調查公司的40.9%。這樣,就很容易產生內部人控制。
3.3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
在兩權分離,內部人控制的企業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和合同的不完全,使得無法以較低的成本協調契約各方的目標時,內部人控制問題也就產生了。內部人成為公司事實上的主人,反過來控制公司董事會,甚至可以挑選董事,決定董事的任免。在這種情況下,控股股東或少數關鍵人就能控制公司的財務報告。為了控股股東或管理當局的利益,就有可能進行盈余管理甚至操縱財務報告,提供虛假信息誤導外部信息使用者。
3.4監事會形同虛設,其監督職責不到位
我國的公司制企業采用的是單層董事會制度,與董事會平行的公司監事會僅有部分監督權,而無控制權和戰略決策權,無權任免董事或高級經理人員,無權參與和否決董事會與經理層的決策;同時由于我國《公司法》等法規在規范公司治理結構方面以股東價值為導向,因此重視了董事會的作用,而忽視了監事會的地位,使監事會實際上只是一個受到董事會控制的議事機構;另外部分公司由于監事會與大股東關系密切,監事會缺乏監督技能和履行職責的環境,造成監事會在運行中流于形式。
在這種情況下,控股股東或少數關鍵人就能控制公司的財務報告。為了控股股東或管理當局的利益,就可能進行盈余管理甚至操縱財務報告,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誤導外部信息使用者。
3.5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
在建立激勵機制方面,我國公司作了不少探索。但從總體上看,我國公司高層管理者的激勵機制還很不完善。一方面,上市公司董事、高管人員的薪酬結構比較單一,另一方面,激勵比較靜態化,強度較弱,個人收入和公司業績未建立規范的聯系。同時激勵手段比較單一,難以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6外部監控機制不健全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銀行等作為債權人對公司實施的監控作用較小。2、外部的公司控制權市場或者是市場對公司實施的監控作用也非常有限。3、經理市場是一個從外部監督公司的重要機制。目前,我國經理市場還很不成熟。
4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4.1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結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1)盡快培育有效的資本市場體系。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還處于發展階段,還很難發揮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應有作用,應堅持以高科技企業為主,為各種所有制服務;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競爭原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優勝劣汰的作用;堅持政府監管與市場監督相結合,充分發揮社會輿論和廣大股民的監督作用。從而盡快建立起有效的資本市場,培養理性的投資者群體,促使有效會計信息市場的形成。
(2)規范和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建設。加強監管,規范證券市場,一是市場主體的規范化,二是市場運行的規范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證券市場應加大市場化建設力度、強化國際慣例,以盡快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規則,加速健康發展。
(3)要培育經理人才市場,要逐步建立規范的職業經理人市場。上市公司所有者對經理層的選拔、錄用、解聘完全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在這種優勝劣汰的環境下必將促使經理層努力經營,抑制操縱會計報表的行為。
4.2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使董事會、監事會、經理人三者相互制衡
(1)改善董事會結構,增加外部股東的數量,使董事會成為真正地制約經營人員的治理結構。董事會引進獨立董事且提高外部(獨立)董事的比重及增強其獨立性,但應避免使外部董事成為“花瓶”,并使中小股東和重大債權能夠進入董事會。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應當分離。經實證得出,兩職合一,財務報告舞弊的可能性增大。從防止經理人員對財務報告進行操縱的角度來看,如果董事長與總經理由同一人擔任,董事會將較難對經理進行監督,這就為經理控制會計信息提供了可能,因此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應當分離。
(2)改善監事會的監督職能。應當保證監事會能獨立、有效地行使對董事、經理履行職務的監督和對公司財務的監督和檢查。監事會應真正由股東大會選出,對股東大會負責,須保證監事會在實質上和形式上的獨立性,如避免監事會成員的經濟利益由管理當局掌控,換而言之,監事的報酬和其他福利,應當由股東大會決定,而不應當由其監督的董事會或經理決定。監事會可履行審計委員會以外的監督職能,包括對董事會和高層管理者執行股東會和董事會決議情況的監督;對執行公司規章制度情況的監督;對是否有違法現象的監督;其他危害小股東利益以及公司利益行為的監督。監事會由3-5人組成,同時應引進獨立董事制度,由獨立董事擔任監事會主席。公務員之家
(3)完善經營者的約束與激勵機制,完善上市公司經理層的運作機制。要徹底改變舊的用人制度,取消經理人員的行政任命制度,全面推行聘任制,加強對經營者的制衡約束,通過直接監督、間接監督和制度約束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使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具體的行為準則在合理高效的公司治理結構下,有效發揮作用。此為,一個能夠產生激勵相容的契約可以有效地防止經理人的短視行為和對股東利益的侵蝕,把經理人的利益和公司的命運連在一起,讓經理人自覺地實現和改善企業的業績,而不是憑借會計信息粉飾來謀取私利,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維安.公司治理理論與實務前沿[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胡銘.公司治理結構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3]林鐘高.章鐵生.公司治理與公司會計[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4]吳淑琨.席酉民.公司治理與中國企業改革[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5]胡鞍鋼.胡光宇.公司治理中外比較[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6]唐子慧.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J].遼寧經濟,2004,(10).
[7]史文.公司治理結構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J].財會研究,2002,(12).
- 上一篇:褥瘡中藥外敷臨床護理診療論文
- 下一篇:人事局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