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信息化管理論文

時間:2022-04-21 10:06:27

導語:出版社信息化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出版社信息化管理論文

1出版社實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1提高工作效率。出版社日常運營中涉及的環節較多,例如圖書出版需要經過選題、編輯、加工、校對、印刷等環節,并且對出版社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出版社必須嚴格而精準地進行管控。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各部門員工按照科學的流程開展工作,實現各個工作環節的緊密連接,提升管理制度的執行力,促進信息共享??梢娏鞒痰脑僭煲彩枪芾淼纳?,對出版社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具有積極意義。1.2挖掘用戶需求。當前出版社正在面臨轉型發展,傳統的圖書出版發行業務以外,數字出版業務的開發同樣重要。而無論哪一類產品的生產,都要以用戶的需求為根本,才能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尤其是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出版社更要注重品質取勝,精益求精,走效益型的經營之路。所以信息時代出版社對于用戶需求的調研同樣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這就要求出版社不斷推進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技術實現產品開發與用戶需求的精準對接。1.3提升服務品質。出版社面向的是千千萬萬的讀者用戶以及營銷合作單位,其服務品質不僅關系著出版社自身的品牌實力,也是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用戶服務是通過信息技術實現,例如讀者溝通平臺、營銷網絡管理,都不可能脫離信息技術而存在。信息化管理能夠幫助出版社構建更強大的網站服務功能,完善營銷網絡管理,加強數據統計和分析,這些都是出版社不斷改進服務的保障和依據。

2出版社信息化管理的現狀

2.1對信息化管理的定位模糊。出版社信息化管理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甚至意味著深層次的管理變革。所以出版社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定位問題,對信息化的理解關系著各項工作的實施。當今社會出版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傳統的運營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競爭要求,不少出版社紛紛成立信息管理部門,致力于軟硬件系統的開發維護,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為管理的科學化提供了幫助。但是信息化不僅僅是軟硬件系統的建立和使用,出版社時常面臨定位模糊的問題。與信息時代產品的數字化轉型不同,進行管理信息化轉型更加需要根據管理和管理對象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構建,這也是出版社必須深思的內容。2.2系統開發與實際工作存在差距。出版社信息化管理需要相應的軟硬件支撐,尤其是管理系統的開發,直接關系到日常各部門工作的有序開展。當前國家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提出的諸如數字出版、融合出版、知識服務等信息化提升路線,也為各出版社產品轉型提供了支撐。在此過程中,信息化管理系統更是決策的基礎,是出版社的重要資源,系統開發必須緊密配合出版社的運營,實現管理創新。但是出版社現有的信息管理系統不少是由通用的軟件更改而來,對出版社業務流程規劃的針對性有所欠缺,不能有效涵蓋各部門的業務工作,所以決策支持力不足。

3出版社信息化管理的發展思考

3.1建立信息化管理的中長期規劃。信息化管理關系出版社未來的長遠發展,特別是在信息化提升路線的指引下,出版社更要立足全局,制定今后的戰略規劃,充分發揮信息化管理的效能。出版社應當圍繞內部管理、產品生產、市場營銷等核心工作,明確信息化管理的主導方向,分析信息化能夠為出版社帶來的效益,進而確立總體建設目標,規劃技術路線,設計科學的開發策略與實施計劃,做好相關預算分配,力求通過信息化管理的推進,使出版社整體的運營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同時出版社領導也應及時向全員進行宣傳和引導,使各部門認識到信息化管理的趨勢,積極配合出版社信息化管理改革。3.2開展信息化管理的流程梳理。出版社信息化管理的目標是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效益水平,切實為出版社的產品生產與市場營銷提供支撐。無論是內部業務流程的規范化,還是出版數據的標準化,以及經營決策的科學化,都需要建立在業務流程梳理和崗位職責明晰的基礎上,通過對流程的分析和再造,精簡工作程序,深化信息共享,加強信息分析利用,才能更有效地促進競爭優勢的積累。出版社屬于各種資源集聚的平臺型組織,其運營與管理以編輯出版、發行、營銷等業務職能為核心,另外包括財務、人力資源、后勤等保障職能。因此,在信息化管理流程梳理過程中,出版社首先應當清晰地劃分管理模塊,然后按照各個模塊間的關聯、信息共享需求、權限分配等進行梳理,明確邏輯關系,進而為信息化管理系統的設計奠定基礎。3.3設計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有助于出版社實現深度信息共享和提升決策水平。在流程梳理的基礎上,出版社應當遵循管理扁平化、項目成本利潤管理等原則,尤其是要從強化數據管理入手,設計符合實際工作需求的管理系統,避免軟件開發與實際工作不匹。通常出版社主要有編輯、出版、發行、資源庫、網站等系統,而且這些系統間的數據具有緊密的關聯,所以信息化系統的開發要力求實現數據的共享應用,深化信息溝通,防止重復錄入影響工作效率。例如,營銷部門申請特殊折扣時可以調用相關庫存、銷售數據,人力部門核算獎金時可以調用新書、重印書的數據等,都是信息有效利用的體現。隨著信息時代業務轉型升級,出版社更要重視圖書資源庫、選題資料庫、市場信息庫等建設工作,并積極借助大數據技術,深入開展信息搜集與研究工作,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和動向,做好戰略決策。3.4注重信息化管理的風險防范。出版社信息化管理不僅要重視日常維護工作的開展,如服務器、網絡設備、計算機設備的監測,定期巡檢,及時處理故障等,還要對風險防范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出版社在以各類出版物為核心的生產中,從選題信息到印刷、營銷、財務等生產流程中的全部數據,都記錄在機房服務器,這些信息的安全維護不容忽視?;ヂ摼W時代出版社信息化管理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同時也必然面臨信息安全問題,所以出版社必須開展嚴格的風險防范,避免數據信息的流失。信息管理人員要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加強日常巡檢,通過監控網絡流量,分析上網行為,設置流量管理策略,建立數據庫使用權限,定期升級防護軟件,確保出版社的信息安全。3.5加強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儲備。出版社信息化管理建設不僅要注重軟硬件基礎的打造,還要依托專業人才的支持。無論是流程整合與設計,還是系統功能布局,以及安全管理等工作,都必須由專業人才完成。而且信息化管理的貫徹實施更需要出版社全員的配合,包括全員在內的信息素養培育都是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出版社應當積極打造精通技術與出版業務的復合型人才隊伍,這對于信息化管理起到關鍵作用。復合型人才既要從出版社的業務實際出發,幫助出版社不斷規劃業務流程,提升內部管理效能,定期對信息化管理系統進行技術升級,完善日常維護管理,還應重視對各部門員工的培訓和指導,使員工能夠深刻認識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全員信息素養的提升。

4結論

當前出版業競爭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版社需要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無論是傳統的圖書出版管理,還是數字化產品的研發與生產,都要求出版社不斷提升信息化水平,才能實現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的目標,進而積累自己的競爭優勢,樹立品牌形象。所以出版社必須具備前瞻意識,善于把握互聯網的時代契機,深化信息化建設,努力實現飛躍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畢海濱.出版社信息化管理的功能定位與對策——以北師大出版集團為例[J].科技與出版,2016(3):34-36.

[2]鄧寧豐,曹曉勇.探索出版社管理信息化轉型之路[J].科技與出版,2016(12):76-79.

[3]蔣焱蘭.基于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出版社網絡管理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6):49-50.

[4]毛宇新.出版社業務流程信息化管理初探[J].經濟研究導刊,2014(23):24-25.

作者:劉浩 單位:天津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