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水庫管理信息化建設
時間:2022-09-03 02:42:59
導語:芻議水庫管理信息化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全國水庫工程基本數據
由此不難看出,按照2008年媒體公布的數據分析,盡管大型水庫總數只占全國水庫總數的0.6%,總庫容卻占全國水庫總庫容的77.8%。2011年全國水利普查數據中沒有查到大型水庫具體數據,根據經驗分析大型水庫數據不會有大的變化,因為在大型水庫國家防汛總指揮部皆有詳盡的資料,再說了,最近3年建成的大型水庫也是屈指可數。總庫容數據變化也不會太大。另據新京報報道2012年汛前報道《全國4萬小水庫有病險占水庫總數一半》,國家防總6月1號表示,目前,全國有4萬多座小型水庫不同程度存在病險問題。國家防總要求確保大型和重點中型水庫不垮壩,一般中型和小型水庫遇設計標準內洪水不垮壩。由此可見全國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何等重要。
2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現狀
由于全國水庫眾多,分布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星羅棋布來形容中國的水庫狀態毫不夸張。在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大中型水庫起步較早,信息化建設不斷升級換代,從建國初期的無線電臺、有線電話逐步向現代化通訊手段過渡,如今電臺、有線電話、無線電話、衛星電話、互聯網、報訊專線均有應用,從過去電臺、電話兩套報訊設施向多渠道、信息化發展。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進展最快的當屬三峽水庫,三峽水庫,是三峽水電站建立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總面積1084平方公里,范圍涉及湖北省和重慶市的21個縣市,淹沒2個城市、11個縣城、1711個村莊,其中有150多處國家級文物古跡,庫區受淹沒影響人口共計84.62萬人,搬遷安置的人口有113萬。淹沒房屋總面積3479.47萬平方米。175米正常蓄水位高程,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形成總面積達1000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在三峽水庫建設過程中,對水庫管理信息化建設非常重視,三峽開發總公司投資建設三峽水文測報站網由90個水文(位)站組成,經過精心選址布設的水文站點,遍布三峽庫區、壩區和兩壩間,其中長江委有20多個測報站,經過改造后納入了三峽梯調水文測報站網,形成了較完整的水文測報系統。并且三峽水庫90個水文站均實現了自動測報,庫區每一個水文站的實時水情在國家防總和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都能夠實時進行檢測。除三峽水庫以外,其它大型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統也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一部分重點中型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也在抓緊進行。最為令人擔心的是那82634座小型水庫,不要說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就連正常的除險加固資金都難以保證,帶病運行,管理薄弱的問題比比皆是。
3水庫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在世界排名相對靠后。管理好水庫,充分發揮水庫的效益,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至關重要。《全國水利普查公報》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度用水量為6213.2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4168.2億立方米,占到67%,農業仍是用水大戶。分析水庫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對于水利事業發展至關重要。一是管理體制問題。計劃經濟時代,全國大中型水庫管理機構基本上定義為集社會公益性服務和生產經營為一體的事業單位,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這種體制已經顯現出明顯的弊端,總體上看,水庫管理單位仍嚴重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深化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已勢在必行。在改革過程中理順政事企關系,合理劃分水行政主管部門、事業單位和企業的職能,改革政府部門對事業單位、企業的管理方式、簡政放權,使水管單位和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是大勢所趨。
4重防洪,抓效益,輕污染的問題非常普遍
在水利系統工作過的同志都清楚,水庫管理最要緊的是防汛,一旦因為管理漏洞或者疏忽造成垮壩責任事故就得吃不了兜著走,輕則開除黨籍開除公職,重一點兒就得負刑事責任,蹲大獄。所以在水庫管理工作中重視防洪的現象非常普遍,每到汛期,涉及水庫防洪的相關領導都會小心翼翼的去做防汛工作,不敢懈怠。由于管理體制的問題,一般水庫,尤其是大中型水庫基本上屬于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經費不足要靠創造經濟效期來彌補,不抓經濟效益就可能發生欠薪,甚至開不足工薪問題,所以水庫管理工作中,必須抓經濟效益。至于水庫污染不污染,水庫管理者也沒有這個能力去管理,去解決,再說了,一般水庫都存在著流域與行政區域不能重疊,一個水庫上游可能涉及幾個省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市縣,眾多支流來水,那一條都可能存在污染問題,解決起來非常困難,因此只好放任自流。
5水價偏低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在全國用水總量當中,農業用水歷來占有絕大部分份額。近年農業用水大約占全國總用水量的70%左右。其中,各灌區的用水量則又占其中大約60%。灌溉是用水大戶,高效利用灌溉水正是緩解我國水危機的核心措施。然而多年以來農業水價定價偏低,不僅導致用水的浪費,還造成了水庫改革不配套,靠收取水費難以維持的尷尬局面。吉林省四平市二龍山水庫位于東遼河上游,是以防洪、城市供水、灌溉為主,兼防澇、圖片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控制流域面積3799平方公里,最大庫容17.92億立方米。設計防洪保護面積180萬畝,年灌溉供水32200萬立方米。為下游梨樹、雙山、秦家屯、南崴子四大灌區提供灌溉用水,僅水稻種植面積達80萬畝,基本上靠二龍山水庫供水。計劃經濟時代水庫員工300多人,全部屬于事業編制,財政差額撥款,改革后只有少部分管理者保留事業編制,其余全部下崗,近幾年連基本工資都無法保證。下游4個灌區管理局也和水庫差不多,正常運營難以為繼。
6結束語
媒體報道2013年2月15日山西洪洞縣曲亭水庫輸水洞破裂,發生漏水,逼停3條鐵路線。作為一名水庫管理工程技術人員,我不信所謂的漏水,這明明是一起垮壩事故,并且是非汛期垮壩事故。不管漏水也好,垮壩也罷,這起事故給政府和水庫管理者敲響了警鐘,水庫改革和水庫管理信息化建設已經到了勢在必行了。
本文作者:范文工作單位:吉林省四平市二龍山水庫管理局
- 上一篇:簡述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與應用
- 下一篇:水庫信息化建設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