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開設醫療體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4-27 01:39:00
導語:醫學開設醫療體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醫療體育既有現代文化論文的內涵,又有傳統體育文化及祖國中醫理論與實踐的精華,集中國民族體育與傳統醫學于一身。醫學專業的體育教學應結合培養目標,走“體醫結合,優勢互補”的路子,有針對性地開設一些與學生將來職業緊密聯系、應用性較強的醫療體育內容,在全面發展身體素質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醫療體育技能和專業素質。
關鍵詞:醫學專業;體育教學;醫療體育;必要性
祖國醫學不僅把體育鍛煉運用在增強體質、健身防病上,而且作為一種醫療方法和康復手段,也運用在治療和康復上。醫療體育在健康醫學、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中將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培養學生體醫結合知識和技能方面,醫療體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醫療體育應成為醫學專業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
一、醫療體育的發展
醫療體育簡稱“體療”,是根據疾病的特點采取各種體育鍛煉方法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體育活動。它是一種醫療性質的體育活動,即從醫療的目的出發,利用體育的手段,通過患者自身特殊的身體練習,達到防病、治病,促進身體健康和恢復身體功能、加速疾病痊愈的效果。它是體育的一個分支,也是醫療的一個分支。在醫學科學中,醫療體育是一門新興的獨立學科,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體育科學中,醫療體育是運動醫學的一個分支。
醫療體育歷史悠久,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醫療體育的國家。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醫療保健思想。千百年來,隨著社會生產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以及醫學與體育水平的提高,人們通過實踐,逐步探索出導引術、吐納術、五禽戲、氣功、太極拳、八段錦、十二段錦等一系列自成體系、行之有效的傳統健身醫療體操。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醫療體育有了新的發展,不僅在醫院、療養院中開展了這項工作,而且在部分學校、工礦、農村等基層也得到了推廣。近30年來,隨著現代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醫療體育在方法上除繼承和發展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拳、功、操等外,也把西方的功能鍛煉、器械治療等加以吸收和應用,充實了功能性鍛煉和器械治療等手段,使其內容更加豐富,療效更加顯著,并在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疾病和運動系統傷病等的防治中取得了一定成就。目前,我國的醫療體育工作正在向新的高度發展。
二、醫療體育的作用
體療過程既是治療傷病、使其肌體能力恢復的過程,也是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和出現并發癥或繼發癥、恢復肢體活動功能的過程。它不僅可以幫助病人發展心、肺功能和關節、肌肉活動的能力,使已衰退的功能得到增強,使有缺陷的器官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補償,同時還能防止肢體的進一步萎縮、攣縮等變化,這是藥物治療所不能代替的。體育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慢性病患者參加適宜的體育鍛煉,對促進疾病的痊愈、加速病后身體機能的恢復、延緩衰老、改善心理和生理狀況等都有積極和良好的作用。它治療疾病的機理比較復雜,主要是通過神經反射、神經體液因素、代償功能和生物力學(關節、肌肉運動的機械作用)等途徑對人體的全身和局部產生作用和影響。
1.提高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的調節能力。醫療體育通過外周肌肉的活動,提高中樞神經的興奮性(由于大腦皮質運動區和其他功能區的廣泛聯系),調節其功能,加強對優勢興奮灶的抑制,使疾病得以好轉,并且在預防和矯治因運動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方面,醫療體育還可以提高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的平衡性,治療因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所致的某些疾病。
2.提高代謝能力,改善臟器功能。不少疾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肺功能,使消化能力低下,代謝失調,不利于疾病的恢復。醫療性體育運動可增強心肌的肌力,增加血液的每搏輸出量,提高呼吸肌的效能,增加肺活量和改善機體的攝氧能力。而且可以使胰島素的分泌量增多,使高血糖素下降,增進食欲和消化功能,從而活躍肌體的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促進肌體健康和恢復。
3.維護形態和功能的關系。創傷和某些疾病可引起肌肉萎縮和關節功能障礙,破壞了形態和功能的正常關系。醫療體育可加快血流速度,擴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肌張力,提高肌纖維合成酶的活性,使肌纖維增粗、收縮力加強。還可以增加關節滑液分泌,改善軟骨營養,牽伸攣縮和粘連組織,從而維護形態和功能的正常關系。
4.發展代償。對無法恢復的功能喪失,如截肢、部分器官的摘除、某些神經麻痹等,通過醫療體育可以最大限度地發展代償能力。
三、醫療體育的內容
1.醫療體操。醫療體操是按照防治某種疾病的需要,即為達到預防、治療及康復目的而專門編制的體操運動及功能練習。它對損傷、術后、癱瘓等病人運動器官的功能恢復具有良好的作用。醫療體操包括各種肢體和軀干運動、呼吸運動、放松運動、矯正運動、協調運動、平衡運動、牽伸練習、本體促進練習、水中運動、拐杖練習和語言訓練等。因為醫療體操作用的部位可隨意選擇,運動量容易掌握,方法多樣,有利于提高情緒,所以是醫療體育的主要治療方法。按運動對人體的作用不同,醫療體操可分為被動運動、助力運動、主動運動和抗阻運動;按運動時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徒手體操和帶器械(如體操棍、棒錘等)操練;按運動目的不同可分為重點發展呼吸功能的呼吸體操,牽伸攣縮肌群、防治腰背痛的懸掛方法和牽伸體操,放松痙攣肌的身體訓練,加速神經麻痹恢復功能的本體促進法和水中運動,加快掌握運用拐杖的步行練習,恢復說話能力的語言訓練等。
2.醫療性運動。醫療性運動是指為了預防、治療和康復某種疾病而選用的某些運動手段,如太極拳、保健操、瑜伽、慢跑等以有氧訓練為主的耐力性項目。它的運動量比醫療體操大,適合于體力中等的慢性病人。它又分有氧訓練法和器械運動。前者指運動時攝氧量達最大攝氧量的40%~60%,重點是提高心肺功能。常用的運動項目有步行、慢跑、自行車、游泳、劃船、登山及各種球類運動等。器械運動是借助于器械進行各種治療活動,即在專門器械上進行活動的治療方法。有鐘擺式器械、滑輪裝置系統、等動練習器、漸進抗阻練習、功率自行車和活動平板等。
3.民族形式的體育運動。如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等具有多種保健功能的體育運動。由于它們具有我國獨特的民族形式,因此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4.按摩、牽引和懸掛。按摩是用手或器械在人的體表施行各種手法(或振動)以防治一些疾病的方法,常與其他醫療體育方法結合進行。我國的按摩有以祖國醫學理論為基礎的獨特手法和治療法則,應用很廣。牽引則是應用特制的牽引帶和裝置,對人體的某一部位進行牽拉,使關節和軟組織得到牽伸而達到治療目的。常用于治療一些脊柱椎間盤病變和肢體關節功能障礙等,如頸椎牽引。在牽引前后進行醫療體操,可以提高療效。懸掛是指肢體被吊帶支持而懸空,適用于骨折、癱瘓等。
5.氣功、生物回授。是一種利用誘導法和自我調節呼吸及植物神經等活動的鍛煉方法。對治療一些疾病有獨特的療效,與醫療體操結合進行,常能起到相互促進的功效。
6.職業治療。即勞動治療。通常是通過園藝、編織、簡單的加工性操作等輕體力勞動,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7.自然因素鍛煉。即三浴鍛煉。利用日光(日光浴)、空氣(空氣浴)、水(水浴)來鍛煉身體,提高肌體的抵抗力和對氣候的適應能力。一般與其他醫療體育方法結合進行。
四、結論與建議
1.醫學專業應將醫療體育的部分內容列為體育教學內容。通過醫療體育教學,能使醫學專業學生既學到醫學教材之外的技能,豐富醫療知識,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同時也能鍛煉身體,增強健康,改善形體,調節身心,融健身、健美、健心于一體。
2.醫學專業開設醫療體育教學符合當今體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要求。醫學專業的學生,已掌握了相當水平的人體科學知識,在加強太極拳、氣功、健美操、瑜伽等運動實踐教學的基礎上,結合醫學專業特點,適當地安排醫療體育內容,利于培養學生的醫療體育技能和專業素質,能夠滿足學生的專業需求。
3.醫學專業體育教學開設醫療體育,在其職業實用性方面具有實際意義。醫療體育不但能促進很多疾病的臨床治愈,加速各種功能的恢復,而且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臨床醫學中,作為綜合治療的一種措施,醫療體育日益受到重視。如在骨科,功能鍛煉被列為治療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在一些心血管疾病和代謝障礙疾病的防治中,肯定了定量活動的重要性。在老年醫學中,醫療體育對各種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
4.醫療體育作為醫學專業的特色教學,是當今醫學專業體育教學改革發展的趨勢。醫療體育在國外發達國家開展得非常普遍。在國外,人們十分重視平時的健康鍛煉和病后的功能康復鍛煉,即醫療體育,較少依賴于藥物來預防和恢復功能。在我國,導引術、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太極拳、氣功等多種保健體操和健身手段,已成為祖國醫學中的一份寶貴財富,成為人們防治疾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有效手段,更多地應用于臨床治療中。
5.開設醫療體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要注重基礎套路和基本功練習。要謹防不良氣功的影響和走火入魔。健美訓練,首先是恢復病人肌力的一種功能鍛煉,其次才是發達肌肉、完美形體的一種高強度訓練。進行醫療體育鍛煉時必須遵守醫療體育鍛煉的原則,建立和加強自我監督。
參考文獻:
[1]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2]成明祥.體醫結合: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模式[J].體育文化導刊,2006(2).
[3]史金平.醫學院校體育工作改革淺見[J].中國學校教育與科學,2003(2).
[4]陳勇.醫療體育教學對醫學生提高醫療技能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3(4
- 上一篇:現代醫學心理護理論文
- 下一篇:公務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演講稿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