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集中收治醫院改建與管理
時間:2022-10-09 05:25:33
導語:肺炎集中收治醫院改建與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索疫情下,對作為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臨時分院,收治肺炎疑似病例的鄉鎮衛生院的改建與管理。方法:由指定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派出的醫療、護理及院感組成的管理團隊對其進行直接管理,通過改造布局流程、規范運行模式、健全制度建設、合理人員配置、嚴格質量控制,有效落實肺炎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擴散。結果:肺炎疑似病例集中收治醫院共收治疑似患者91例,其中住院患者71例,留觀患者20例,6例核酸檢測陽性患者安全轉運至定點收治醫院治療,所有患者(包含轉出的6名)均康復出院居家隔離觀察。結論:規范改建后的肺炎疑似病例集中收治醫院,成功收治甄別了近百名疑似患者,有效地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提高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同時還培養了一批專業管理及醫護人員。
[關鍵詞]肺炎;疑似病例;集中收治醫院;管理
鹽城市于2020年1月25日確診了第一例肺炎患者,后確診和疑似病例逐漸增多。鑒于我市現有傳染病醫院床位不能滿足收治需求,短期內也難以迅速建設新的傳染病醫院,上級抗疫指揮部指定我院為全市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之一。由于我院位于市區中心地段,滿足收治條件的床位有限且隔離病區緊鄰醫療區,所以上級抗疫指揮部指定遠離市區10公里路程的某鄉鎮衛生院作為我院的臨時分院,暫停該院其他醫療服務,專門收治肺炎疑似病例。由于收治對象和工作流程發生了變化,因此臨時分院的布局改建和規范管理變得至關重要[1]。
1布局改造
該鄉鎮衛生院由兩幢主要建筑和兩幢附屬建筑(消毒供應室、食堂)組成,兩幢主要建筑中,南樓為四合院結構,主體6層,1層為發熱門診、藥房、影像科,2層為檢驗科、病理科,3層為手術室,4-6層為病房,東廂、西廂、南廂均為三層,分別為行政部門、醫技科室、門診科室、防保科、健康管理中心等;北樓為康復樓,共有6層,1層、2層為健康治療及其他輔助功能區,3-6層為病房。根據該院建筑的具體特點,經現場反復查勘后決定將南樓4-6層和北樓3-6層改建為隔離病區。1.1通道設置所有診療區域均按工作人員、就診患者、污物三通道設置,模擬發熱門診患者就診流程、疑似病例住院流程和工作人員進出工作區流程,保留必要的通道,對其他通道全部加鎖并張貼“此門關閉、禁止開啟”的標識。1.2隔離病區隔離病區按三區設置,指揮中心設在南樓3層西廂,主要為辦公區、遠程會議室、醫護休息室、更衣室等,此為清潔區;南樓4層、北樓3層劃出以醫護辦公室、治療室、物資倉庫等為主的外圍工作區(外區),此為潛在污染區;除去外圍工作區的南樓4層及5、6層,北樓3層及4、5、6層均為隔離病房,為污染區(內區)。外區與內區之間為緩沖區,有三級緩沖,設專職緩沖區管理員,負責監管醫護及其他工作人員(流調采樣、保潔等)進出內區時隔離防護裝備的穿、脫情況,醫療器材、藥品及其他物品進入內區的控制,工作人員意外暴露的緊急處置等,確保醫務人員零感染。改造后病房布局符合隔離病區設置要求,共有92個單間。1.3發熱門診原發熱門診在南樓門診一樓西北角,為獨立區域,改建后位置未變,采用全封閉就診流程管理,就診患者就診后交費、檢查(CT除外)均在此區域內完成,和隔離病區之間有患者入住專用單向通道,與門診大廳之間有封閉式物理間隔,張貼明顯標識,保持良好通風(詳見圖1)。
2運作模式
臨時分院由我院統一管理,在具體分工上,我院負責隔離病區的日常醫療工作和發熱門診(含預檢分診)的醫療業務指導和院感督查,鄉鎮衛生院負責發熱門診(含預檢分診)的日常運行、輔助醫療支持(檢驗、影像、藥學等)和生活保障等。兩院醫護人員混編后統一培訓、考核及排班。臨時分院與總院之間安裝遠程電視會話系統,可進行視頻會議、遠程會診,由院內專家組根據入、出院指征決定收住及出院;臨時分院內部通過值班電話、對講機、可視電話等保持指揮中心、發熱門診(含預檢分診)、隔離病區(內、外區)之間的及時有效溝通,在緩沖區安裝高清攝像頭,對人員進出、物流、穿脫隔離衣等進行監控,利用原有的監控系統對隔離病區走廊、重要電梯、通道等進行監控。設行政總值班,由兩院行政人員各1人同時值班,確保非正常班時間的指揮調度和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有序進行。
3制度建設
為做好臨時分院的規范管理,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傳染病管理規定、各類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及工作流程[2]。其中包括隔離病區管理工作制度、發熱門診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工作人員隔離防護規范、崗位職責及工作流程、隔離病區患者收治流程、志愿者管理規范、醫療廢物處理流程、疑似患者檢查流程、核酸檢測陽性患者轉運流程、患者出院處置流程、隔離病區工作人員職業暴露應急處置流程等。
4人員配置
疑似患者診治過程中工作程序多,消毒處置任務繁重,治療、護理工作量大,因此必須根據患者流動情況、護理復雜程度,合理配備醫護人員。我院管理人員7名,分別為院級領導1名,醫療、院感、護理、藥學、綜合管理等部門負責人6名,鄉鎮衛生院管理人員4名,3名院領導,1名院感科科長;發熱門診(含預檢分診)醫務人員各9名;隔離病區醫務人員81名,其中醫生7名,護理人員46名,內區保潔志愿者12名,外區工勤人員(配送、保潔、引導等)16名。為避免因過度勞累增加感染的機會,隔離病區內工作的護士每天護理時數不超過6小時,每2-3周進行序貫分批輪換,確保精力充沛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5質量管理
由于肺炎起病急、發展快、傳染性強,應建立規范的質量管理體系預見各種風險,通過規范培訓、質控督查、持續改進確保醫患安全。5.1規范培訓。培訓分為理論授課和技能操作,方式為小范圍集中、線上微課、現場演示等。理論培訓的內容主要為國家衛健委下發的肺炎診療方案、院感防控知識、臨時分院制定的各項工作制度、職責、流程等;技能操作有六步洗手、口罩佩戴、穿脫隔離衣、防護服等;對發熱門診(含預檢分診)和隔離病區的醫務、工勤人員及志愿者均實施考核上崗,并根據診療方案版本的更新和感控要求進行新一輪的培訓、考核。5.2質控督查。由一名院級領導擔任領隊,醫療、院感、護理各1名管理人員組成質控小組,每周兩次對發熱門診(含預檢分診)、隔離病區、醫技科室、洗衣房等工作質量進行肺炎聯防聯控現場督查,運用追蹤方法學[3]查看核心制度是否有效落實,患者入院、檢查、出院等流程是否合理,醫療廢物收集與轉運是否規范,及時記錄發現問題并反饋,持續改進并跟蹤督查。管理人員每日通過監控系統實時查看或回放隔離病區醫務人員、工勤人員的工作質量,將存在問題的視頻剪輯下載,用于反饋及現場教學,以確保各種規范得以執行。設立緩沖區專職質控員,指導入出隔離病區工作人員執行隔離裝備穿脫規范,及時糾正錯誤行為,對進入內區的醫療器材、患者餐飲和標本等在緩沖區的交接進行管控,并對緩沖區的人員交通進行管制,嚴防工作人員發生交叉感染。5.3持續改進。在臨時分院管理過程中,持續質量改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通過標準對照,對存在問題進行積極有效的改正,進而保證工作質量,降低院感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工作人員的效率。首先,建立高效的問題反饋機制,通過小范圍集中、人員訪談、播放監控視頻等形式及時通報工作過程中發現的共性及個性問題;其次,跟蹤督查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原則問題責令立即整改到位;遺留問題納入下一個督查周期,確保問題有效解決。持續質量改進有效促動了臨時分院諸多工作環節能夠符合相關標準,避免了交叉感染的發生,不斷提高醫療工作質量。6管理成效臨時分院運行以來,共收治疑似患者91例,其中住院患者71例,留觀患者20例,6例核酸檢測陽性患者安全轉運至定點收治醫院治療,所有患者(包含轉出的6名)均康復出院居家隔離觀察,社區、鄉鎮防疫人員對其跟蹤監測,均反映自改建醫院出院的患者健康知識較好,隔離依從性高。醫務人員及患者未發生院內交叉感染事件,也無其他不良事件發生。
面對突發的傳染病疫情,將轄區鄉鎮衛生院按照傳染病院要求進行改建,并指定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派出主要由醫療、護理及院感組成的管理團隊對其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能有效地落實肺炎的防控措施,增強疫情防控意識,成功收治甄別了近百名患者且醫務人員零感染,最終避免了疫情的發生和進一步爆發,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同時還培養了一批專業管理及醫護人員。
[參考文獻]
[1]沈銀忠,盧洪洲.提高對病毒感染診治的認識[J].中華傳染病雜志,2020,38(1):6-8.
[2]王培紅.防控醫院感染和傳染病暴發流行的措施與體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16):140-141.
[3]孫旭,鄧多,韓璐,等.追蹤方法學用于醫療安全與質量管理中的效果[J].當代醫學,2020,26(2):121-122.
[4]滕錦楠,戴真煜,陳立萍,等.內審機制在醫院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18,38(7):34-36.
作者:滕錦楠 陳立萍 吳銀萍 張洪明 徐曉霞 單位:1.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鹽城醫院院長辦公室 2.鹽城市鹽都區龍岡鎮衛生院 3.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鹽城醫院呼吸科
- 上一篇:三級醫院應對肺炎的管理實踐
- 下一篇:大數據下公共管理創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