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壓力管理與心理調適分析

時間:2022-11-04 11:29:24

導語:大學生壓力管理與心理調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壓力管理與心理調適分析

摘要:基于“健康中國行動”戰略,針對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心理壓力進行研究,通過剖析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形成的因素,并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從綠色健康環境營造、心理健康隊伍建設、增強自我調適能力等方面著手,幫助學生做好壓力管理心理調適,真正做到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提升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健康中國行動;壓力管理;心理調適;健康促進

1健康中國行動概述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我國為積極應對當前突出的健康問題,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特制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健康中國行動主要包含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健康環境促進行動等內容。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理解、處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務,并利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有利于提高和維護自身健康決策的能力。近年來,我國的抑郁障礙和焦慮障礙患病率逐年上升,抑郁癥患病率達2.1%,焦慮障礙患病率達4.98%。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希望能通過社會多方共治,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擴大服務覆蓋面,到2030年,實現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30%,抑郁癥患病率、焦慮障礙患病率上升趨勢減緩等目標,促進全民健康,為人民謀幸福、謀健康。

2健康中國行動核心模塊

2.1疾病預防。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預防為主的理念落到實處,健康中國行動旨在加大對重點人群心理問題的救治救助干預力度,特別是加強對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問題的干預,幫助他們掌握心理調適方法,提高防治能力,減少疾病發生,實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2.2健康促進。凝聚各方力量,通過健康促進手段,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力度和規范化管理,推廣健康生活方式,建設綠色安全健康環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形成健康促進強大合力。同時,增強大眾主動健康意識,提升個人心理健康素養,滿足人民健康需求,提升公眾幸福感。

3心理調適的功能

心理調適是指用心理技巧改變個體心理活動絕對強度,減低或加強心理力量,改變心理狀態性質的過程。人的心理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心理調適則是通過運用心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從認知、情感、意志、行為、人格等方面,采取直接的、有效的方式方法對個體進行積極的干預,改善個體所面臨的挫折困境,使個體保持在一個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心理調適作為一種可以被學習、被鍛煉的手段,它的功能主要有預防、恢復、激勵3個方面。3.1預防功能。心理調適就像每天刷牙可以防止蛀牙一樣,它對個體起到了很好地預防保護作用。預防功能的發揮需要個體及時覺察自己的狀態,使個體產生“抗體”,形成自我防御體系。穩定的情緒是抵抗病原體侵入的有力屏障,調節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可以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提升生命的承受能力。3.2恢復功能。心理調適可以幫助個體消除不愉快生活事件的刺激,給自己一個緩沖期,度過艱難的時光,讓內心重獲平衡,讓生活重回正常軌道。恢復功能的發揮需要親友的支持和陪伴,個體從家庭汲取溫暖與力量,可以愈加了解自己、接納自己,給自己灌注希望,戰勝挫折、戰勝疾病,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奮斗方向。3.3激勵功能。心理調適可以喚醒個體的主體意識,激勵個體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對社會做出貢獻。激勵功能的發揮需要個體面對真實的自己,發掘自身優良品質,給自己設定長遠目標,并經常性地進行回顧總結,讓目標更清晰、更細致,讓生活更豐富、更健康,做一個正能量的人。

4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形成的因素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挫折、承受或大或小的壓力。壓力可以催人奮進,促進個體心理發展、成熟,但當壓力超過個體所能承受的極限時就會崩潰。大學生處于人生的黃金階段,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關系到個人的長遠發展和進步。部分大學生在面臨挫折時,心理壓力增大無法緩解,情緒激動無處發泄,容易產生內分泌失調、失眠等癥狀,導致抑郁、焦躁等心理問題,并且會伴隨染上諸如吸煙、酗酒等壞習慣,影響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是影響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通過健康中國行動,讓人們掌握導致心理問題形成因素的識別與處理,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積極干預,做好壓力管理,幫助他們進行自我心理調適,緩解心理壓力、消除負面情緒,改善心理狀態,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極其重要。通過調查發現,導致大學生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有很多,成因復雜。比如個人因素(人格特質、意志能力等)、學習生活環境(學習氛圍、校園文化、就業選擇等)、人際關系(同學關系、朋友關系、師生關系、親屬關系等)、突發事件等等。心理素質強的大學生能夠很好地面對并處理當前問題,化解當前困境。但當各種壓力源同時出現,共同作用于某個體時,心理壓力產生的落寞無助感將會幾何級擴大,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如果處理時機不當或未進行心理調適,心理問題極有可能演變為心理疾病。

5關于大學生壓力管理與心理調適的建議

壓力與亞健康相關,不良的壓力管理是亞健康發生的危險因素。面對問題事件,需要積極地、系統地、有效地開展心理干預,給予鼓勵和信心,幫助大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減壓,避免長期心理壓力導致的不良心理問題,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幫助他們走出亞健康狀態。5.1提高重視程度,加強服務力度。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心理調適需要做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提高思想重視,加強人文關懷,盡力盡責,真正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有效干預,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續性、連貫性。當大學生面對現實困境時,需要多方協作,綜合考慮他們自身、學校、家庭等諸多因素,不僅關心他們當前的學習狀態和日常生活,解決燃眉之急,更要探尋壓力產生的緣由,有針對性地做好前期基礎調查工作,尋找行之有效的調適方法,并做好后期跟蹤服務工作。加強服務力度,避免出現因處理方式不得當,個體心理壓力反而增加的情況。5.2營造綠色健康的校園環境。一個積極向上、綠色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人的心理活動是內隱的,而人的行為則是外顯的,人的行為受心理活動支配。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與別人有效溝通的方法,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增強凝聚力,有助于形成學習氛圍濃厚向上、生活環境健康干凈的校園環境。內部環境可以把握、改變,外部環境需要預測、適應。有了穩定的內部環境的保障,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由內而外、內外結合是很好的學習生活方式,應充分發揮“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作用,了解學生的需要層級,提高內外部結合力,依托大學生心理健康文化節,通過積極組織各類校園心理情景劇、演講比賽、戶外拓展、志愿服務等活動,營造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相互信任的校園環境。5.3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隊伍建設。高校應當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隊伍建設,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校-院-班-舍”四級網絡體系作為支撐,定期組織老師、心理委員、宿舍聯絡員參加業務培訓,切實將心理健康預警機制、心理輔導長效機制、心理素質考評機制、學生談心談話制度等方案落到實處。需要建立好完整的學生成長檔案,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性工作,成為他們忠實的聽眾,保護他們的隱私,提供真誠的幫助,做到及時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況,把握他們的心理動態,幫助他們有效地緩解心理壓力。尤其要重視處理突發事件出現時學生的心理波動,比如臺風、洪水、地震、疫情等意外突發事件,不但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而且給大學生本人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心理打擊,極易產生消極的生活態度。大學生心理健康隊伍要組織專業心理咨詢師、心理輔導團隊對學生進行積極干預,提供專業的幫助,幫助他們少走彎路,做到及時處置應對,及時疏導他們的思想情緒。5.4積極引導,增強個體自我調適能力。自我調適是心理干預最重要的手段。大學生需要把握好自身的思想動態,掌握自我調適的方法,客觀全面地評價自己,正視并接納自己的情緒,做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自我控制、自我修正,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要立足長遠發展,注重正面引導,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改變他們的認知,正確歸因,通過改變認知,改變他們的行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挫折觀,正確認識壓力,正確看待個人得失,培養健康的生活態度,直面困難挫折。其次,要幫助他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緩解心中的消極情緒,學會寬容,避免行事沖動、感情用事。再次,要幫助他們掌握常用自我調適實用方法和技術,比如運用自我暗示、換位思考、放松訓練、冥想練習、轉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等手段進行自我減壓,讓自己的內心沉靜下來,接受現實,悅納自我,保持好心情。

6總結

健康中國行動的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執行,需要做到持之以恒、不斷推進。積極開展心理輔導,營造健康和諧氛圍,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心理調適手段,做好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療傷、自我調節,補充心理能量,綻放青春,才能切實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簡介:耿重(1988-),男,籍貫:江蘇泰興,學歷:本科,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晨光,蘇玉菊.健康中國戰略的法制建構——衛生法觀念與體制更新[J].中國衛生法制,2018,26(04):1-11.

[2]姚宏文,石琦,李英華.我國城鄉居民健康素養現狀及對策[J].人口研究,2016,40(02):88-97.

[3]陳維嘉.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以人民為中心的衛生健康觀探析[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8(04):1-8.

[4]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陳潔瑜,安啟元,陳澤偉等.大學生壓力管理與亞健康狀態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8,34(07):579-582,593.

作者:耿重 袁華根 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