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管理會計課創新創業思維教學模式
時間:2022-05-28 09:26:15
導語:戰略管理會計課創新創業思維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創新創業時代背景下,如何培養創新創業思維成為高校教學中的新課題,在高校將大數據智能財會作為教學改革主要方向的趨勢下,該文分析了傳統戰略管理會計的教學與創新創業項目的現狀,探討戰略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對在校本科生創新創業思維的引導效用,建議從戰略管理會計課程教學中培養創新創業思維。通過創新創業主體與知識傳播者的雙角度分析,提出建立案例庫及注重戰術謀略思維的培養等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戰略管理會計;創新創業;教學思路
為創造經濟的新增長點與持續發展經濟增量,創新創業作為很好的解決方案被國家重點扶持和培育。自2015年起,國家對創新創業項目大力扶持,對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提供各項政策支持,孵化培育創新創業項目,并非追求短期效應,國家戰略方針針對的是一個長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追求若干年后有一批成長性較好的創新創業項目來促進國家持續發展。管理會計作為現代管理學與會計學的交叉學科,逐漸發展為自成體系的會計信息系統,經歷全球化飛速發展,戰略管理被引入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中,戰略管理作為管理會計的前沿研究領域,強調任何規模的組織,其高層管理者均需具備戰略思維。培養戰略管理思維,對評估創新創業項目備選方案的適宜性、可接受性、可行性分析等能力的養成尤為重要。對于任何學科背景的人才,戰略高度是應具備的能力之一,培養復合型人才應具備的戰略管理能力也成為必要,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創新創業的戰略思維,應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課題。
1戰略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1.1基礎分析為主的管理會計教學
國際管理會計標準及道德規范的出臺標志著管理會計進入成熟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主要集中于利用科學管理方法、財務分析方法等進行分析決策來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基礎的分析方法容易掌握,學習效果短期效益顯著,適用于人數較多的課堂教學[1]。高校適用的管理會計教材中戰略分析的內容極少,或單獨開設一門理論課程戰略管理,并未將戰略管理與財務結合。經濟管理專業主要的分析對象是企業,企業戰略的選擇與執行需要將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對財務進行可行性分析及宏觀視角的整體分析。基礎分析為主的管理會計教學,無法引導學生站在宏觀整體的視角來全面分析企業。
1.2大數據智能財務會計教學成為當下高校教學革新的前沿
為避免及減輕數字化時代對財務會計的沖擊,高校教育者在不斷創新,財務會計教學改革逐漸向大數據會計、智能會計領域探索,積極尋找大數據時代財務會計的立足點。目前全國有六十余所高校已經開設智能財務會計專業,對大數據與智能財務會計進行先行先試的探索。探索領域集中在應用而非管理決策,注重培養執行能力而思考能力略有欠缺。智能財會的興起導致對戰略管理會計的關注弱化,起步較晚使戰略管理會計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1.3戰略管理會計僅為財會相關專業的選修課程
戰術、謀略是戰略的引申含義,戰略管理作為管理學的前沿研究領域,是管理學的高級階段[2],戰略高度強調對全局整體的把控,對全局的駕馭力需要對每一組成部分有感知力。其中,戰略管理,尤其是站在企業整體角度的戰略管理,應當與財務結合,戰略管理會計屬于財會相關專業應具備的知識儲備,以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戰略管理會計作為財會相關專業知識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財會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受重視程度仍然較低。對于非財會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戰略管理的高度是技術型人才所迫切需要提升的短板,戰略管理會計很少作為非財會專業的必修課和選修課。
1.4戰略管理會計課程講授以理論研究為主
高校教育體系中教學主體為專職高校教師,大部分高校經管類專業同時設置了企業講師。從業人員在職業中的技術特點是:(1)因企業的行業差異導致具有獨特行業特點的職業技術差異;(2)同行業中不同企業的慣性處理及管理風格,導致雖同處某行業個體的處理差異性明顯;(3)經營管理中涉及敏感信息較多,非固定職員不得接觸敏感信息,以上幾點原因導致企業講師授課大部分流于形式。高校教師由于其偏向理論研究的特點,理論教學講授普遍適用的分析方法,沒有大量的企業調研經驗,導致戰略管理會計課程的講授容易理論化,理論化的講授對于學科知識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本科生而言,理解程度有限。
2創新創業培育孵化現狀
自2015年創新創業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重點發展方向,財稅及相關促進法規隨之出臺,國家鼓勵開設創新創業項目,這些都提供了扶持培育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土壤,給予創新創業立項項目一定經費支持。本科階段是一個想法豐富、時間精力充足、試錯成本較低的時期,當下本科階段創新創業項目呈現以下特點。
2.1大眾創業的氛圍尚未形成
創業課程開設、創新創業高校比賽舉辦、省級國家級項目立項支持等政策刺激,開啟了創新創業的新階段,創新創業項目以在校本科大學生為參與主體進行項目申報[3]。在創業大賽組織的籌備過程中,低年級在校大學生因專業知識等尚未形成基本體系,靈感轉化為創新創業成果需要付出較多磨練;高年級在校大學生因無法兼顧學業、執業資格或研究生考試等學習與創新創業實踐的時間分配,更多地選擇暫時放棄創業的想法,部分學生選擇畢業3-5年后創業或直接放棄創業。這導致創新創業課程部分流于形式,有想法的報告較多,無法進展到可行性研究階段,沒有機會轉換為實踐成果。
2.2創新創業項目以技術型人才為主導
本科學生因所學專業限制,申請項目以本專業相關領域為主,項目組成員具備專業技能但存在學科背景單一的問題。創業項目從產生想法到孵化成型需要多學科專業背景的團隊來共同完成,創新創業項目成員集中于單一專業領域,項目團隊中缺少擁有多元化學科知識背景的成員。由于缺少多元化學科背景,項目負責人等缺少整體性思維,未充分評估創新創業的可行性。對相關政策法規了解程度低、宏觀經濟環境預判經驗不足、項目運營等缺少專門的成員負責,擁有奇思妙想但執行力不足,有待構建分工明確的團隊。
2.3項目成果短期效益顯著
立項的創新創業項目中實踐型創業項目較少,同時實踐型創新創業項目大多停留在討論階段,實際執行運作的項目鳳毛麟角。從立項項目來看,學術科研型立項項目數量有逐漸增多的趨勢。科研類項目立項創新創業項目主要參與學生大部分來自大二、大三,以項目周期為2年計算,項目結項時主要參與學生均處于實習期或已經畢業,學術型項目再轉化為實踐成果需要另一個周期及時間、人力、物力支持,大部分的立項項目選擇放棄科研成果轉換,無法將項目實踐成果持續運行,項目成果長期效益很低,扶助創新創業項目的初衷無法實現。
3創新創業思維引導設想
為增強項目扶持效果,提升項目實際運行比率,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創新創業思維,促使長期效益顯現。
3.1培養創新創業主動性思維
創新創業主動性思維是指培養創新創業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創新創業的各種可能性,同時培養其對團隊成員的客觀評估、對項目可行性評估的能力。創新創業離不開融資投資,具備戰略高度的同時需要進行財務分析,高瞻遠矚也需要腳踏實地,需要管理與技術并行,技術創新由專業技術人員專攻,由具備專業技術知識的優質管理者來推進執行,戰略管理體系、財務數據解讀、企業核心競爭力、產業價值鏈分析等是優質管理者需具備的技能。創新創業項目從萌芽至孵化成型均需要主動積極地應對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狀況。3.2教師轉換授課思路高校教師作為知識講授者及傳播者,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各種思想講授給知識的接受者,戰略管理會計培養的不應當僅是掌握基礎分析的職業工作者[4],而是應具備戰術謀劃思維的高級管理人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及創新能力的高級技術型人才。創業實踐課程并非是不得不完成的教學任務,創新創業項目的培育對高校教師的要求不僅是講授理論知識[5]。講授者需要具備大量的實踐經驗,可嘗試用頭腦風暴等討論方式授課。
3.3戰略管理會計案例庫建立
商場中的博弈、關鍵市場機會的把握與實驗研究開發不同,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成長壯大衰落退市,有偶然機會,也具備歷史的必然性。見多識廣中的“見”在高校教學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案例教學,涵蓋不同創業公司規模、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多案例講解帶給學生多視角分析,實現案例與理論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理論的應用。高校教師作為主要的知識傳授者,作為傳播的主體,應積極尋找典型案例,對其進行梳理分析及總結評述,案例庫的建立不應只是簡單介紹某企業的發展過程,其重點應立足于總結評述,以供研討。同時案例庫應通過多國家背景來分析政治民族因素的影響,立足行業背景,結合行業發展及特點等進行分析,應涵蓋不同類型組織規模,體現戰略管理的藝術性。
3.4轉換思維培養方式
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驟變,經濟發展迫切需要復合型人才,需要扎實掌握多學科知識并靈活運用的復合型人才,需要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并可以持續發展經營企業的復合型人才。將技術型人才培養成為軍師謀略者,是未來針對創新創業項目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復合型人才除應具備專業技術能力外,邏輯性思維、宏觀整體性思維也同等重要。培養全系統的思維方式,文科背景需加強思維的邏輯性,理科背景需加強柔性藝術[6]。戰略管理會計不應只作為財會專業的專業課程來進行設置,應作為理工類的選修課,戰略思維是其綜合能力所必備條件之一,初創時期應具備關鍵技能及產品的不可替代性,初創期之后的穩定期則戰術及計謀方案成為持續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培養戰略思維意識,技術型人才可提升管理能力、企業管理人員可認知管理對象的重要性,從而培養技術型與管理型并重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妍.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管理會計教學探索[J].財會通訊,2012(28):38-40.
[2]劉倩蕓,唐世華.我國管理會計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J].新會計,2020(9):49-52.
[3]黎怡姍,吳大放,劉艷艷.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及成因分析[J].高教學刊,2019(9):43-44,47.
[4]王焰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反思與模式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15(4):4-7,24.
[5]馬永斌,柏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生態系統的構建途徑———基于清華大學創業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37-140,150.
[6]王占仁.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科化特性與發展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3):56-63.
作者:王一帆 單位:三亞學院
- 上一篇:農民大學生實踐教學研究
- 下一篇:證券公司財務管理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