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應用工具研究

時間:2022-05-16 02:44:44

導語:知識管理應用工具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識管理應用工具研究

1知識管理過程

GilbertProbst,SteffenRaub&KaiRomhardt將知識管理過程以要素分類為8項內容,分別是:知識的目標、知識的鑒定、知識的獲取、知識的開發、知識的分享與配置、知識的運用、知識的保留以及知識的評估[1]。此分類將知識管理作為一項整合性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同的項目共同協作,以完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管理。在完整的知識管理過程中,知識的目標和知識的評估作為整個知識管理過程中策略性管理,充當了個人、團體和組織架構間的橋梁,知識的鑒定、知識的獲取、知識的開發、知識的分享與配置、知識的運用以及知識的保留則是整個知識管理過程中最重要的實施部分彼此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而知識管理則將不同領域的功能整合在一個共同的策略下。掌握知識管理的整體架構對于了解知識管理的每一個過程都是非常必要的,設定知識的目標開始,通過一系列的知識管理過程構建知識價值鏈,不斷地為企業增加智力資源,提高組織收益。

2Web210環境下的知識管理

211Web210概念Web210始源于OpReillyMedia和MediaLive公司的頭腦風暴會議,是區別于Web110的一個升級概念。在過去的Web110環境下,用戶只能單向通過瀏覽器獲取信息,Web210則打破了傳統模式,以去中心化的概念使用戶既能成為信息的獲得者,同時也可以成為信息的提供者,改變了以往的瀏覽模式,帶來了新的用戶體驗。王偉軍[2]等認為:Web210是與互聯網有關的一系列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應用的門檻逐步降低、技術與需求得以方便地結合、從而產生的一次大規模的應用普及,深刻影響著經濟、文化、思想理念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技術變革。總的來看,Web210是一種注重/以人為本0的開放式互聯網信息平臺,通過SNS、Wiki、Blog、RSS、Tag、Ajax等技術工具的運用使廣大的互聯網用戶獲得更加便利、人性化的信息服務。212知識管理210陳永隆[3]按照時間的發展將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劃分為:新經濟時代(1990-1996)、知識經濟時代(1996-2002)和即時經濟時代(2002-)。在新經濟時代中,企業的自動化成為最大的變革,計算機技術的工作應用成為主要的工作模式,顧客導向文化成為企業最新的價值觀,咨詢的爆炸性發展使得速度成了企業最核心的決勝關鍵。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管理成了企業重大變革的內容,學習型組織以及經驗共享的模式逐漸成為組織的工作模式,知識的共享及知識價值鏈決定了組織的新型價值觀,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的應用及創新決定了組織的未來發展。在即時經濟時代中,協同合作已經成為重要的組織工作形式,虛擬化工作團隊的產生以及辦公自動化的不斷發展使得組織對于其資源的運用需要更多的整合。技術的發展使得企業生產對于技術工具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組織有尖端的技術、先進的設備、優秀的管理,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速度的競爭。能夠在速度時代掌握更多的信息、使用更快速有效的工具已經成為組織發展的核心。尤其是在即時經濟時代,快速高效以及良好的共享協作已經是知識管理面臨重大挑戰,因此能否適應快速經濟時代下的要求也成了考驗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Web210概念的提出,打破了傳統的知識管理只關注/中心0的內容,對于/長尾0的部分也開始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而/長尾0部分的價值有時候也是遠遠超過預期的。Web210環境下發展出的各類應用工具可以為企業的知識管理提供更為便捷、有效的服務。正是通過技術的進步,知識管理也同樣步入了210的時代。管理者可以通過SNS了解更多員工的非正式行為或生活,通過建立組織內的Wiki來有效的共享或儲藏企業知識等等。Web210工具的使用能夠增加企業效率進而提高企業收益,同時就企業知識管理來看,恰當地使用Web210工具也是企業更好進行知識轉移、共享以及創新的可靠保障。

3臺灣地區知識管理過程中的Web210應用工具

Web210應用工具在知識管理中最主要的使用有:組織的溝通協作、知識分享、組織創新以及信息聚合等,Web210的應用工具可以促進知識管理發揮出最大優勢,常用Web210工具有:SNS、Wiki、Blog、RSS、Tag。通過訪談的方式對臺灣地區基于Web210環境的知識管理應用工具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研,總結了不同工具在知識管理過程中的應用范圍以及臺灣地區Web210應用工具的具體使用情況。311SNS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s))))社會性網絡服務,以六度分隔理論作為理論基礎打破了人們傳統的社交聯絡,成為Web210應用最為廣泛的工具之一。在Web210環境下的社交網絡中,SNS工具使得人們可以通過網絡認識更多的朋友,在擴展社交的同時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也能夠分享給更多的人。人們不但可以主動聯系那些自己熟識或者感興趣的人或組織,同時也可以被更多人發現,在這個相互的過程中知識得到了獲取、轉移、分享及保留。臺灣地區較為主要的SNS應用工具有:Facebook(簡稱FB)、Line等。在臺灣人的生活中,Facebook不僅僅是社交重要的應用工具,同時也是IM的重要聯絡工具,在臺灣不難見到廣告宣傳或者校園公告甚至政府公告都會貼出Facebook相關鏈接信息,任何一個公司、一家店、一個人甚至政府機關都會有自己的Facebook賬號,筆者在隨機調研中詢問到Facebook的使用基本達到全面覆蓋的程度。Facebook的使用過程中的知識管理包括了知識的獲得,知識的開發,知識的分享與配置以及知識的保留四部分。人們可以通過加入瀏覽Facebook的動態內容發現需要的知識,通過加入相關的社群討論開發相關知識,利用分享鏈接將個人的知識到Facebook的動態內容,同時通過Facebook的時間線功能可以將過去的或分享全部保存。Line作為臺灣地區使用最普遍的IM工具,其具有基本的文字、語音、視頻通話以及免費語音電話功能,同時也可以進行動態消息,組建社群進行聊天溝通,附加功能有相機、錢包、游戲等。通過Line人們可以接收到新的知識,同時可以借助Line平臺共享個人知識。312WikiWiki源于夏威夷語/WeeKeeWeeKee0,中文譯為/維基0或/維基百科0。它是指相互連接并可自由擴展的網頁、或用來儲存與修改信息的超文本系統,所有的網頁儲存在一套數據庫中,任何人透過具有表單功能的瀏覽器程序都可對Wiki文本加以編輯的百科全書[4]。Wiki作為Web210下網絡協同作用最主要的應用工具包含了知識的鑒定、知識的獲取、知識的分享與配置以及知識的保留。臺灣地區主要使用的有:維基百科、奇摩知識等。維基百科以條目、圖片、列表的形式對于知識進行闡釋,目前英文維基百科已有320萬個條目,全球共有271種語言,總條目數達到1500萬個,總注冊用戶超過2200萬人,總編輯次數突破816億次。臺灣地區使用的是中文維基百科,以繁體中文為主,中文維基百科已有條目732737條,注冊成員1535058人,總編輯次數30328849次[5]。從維基流量分析報告[5]中可以看到,截至2013年10月31日,臺灣地區的瀏覽人數占全部中國市場39%,居于首位。中國瀏覽人數占據全部中文維基瀏覽的3113%,。臺灣地區的編輯數量達到37%,同樣居于整個中文維基百科編輯數量第一的位置。奇摩知識是雅虎奇摩旗下的關于知識獲取、分享與配置、運用以及保留的一個網站。用戶通過注冊賬號可以獲得個人知識檔案,通過提問與回答他人問題提高等級,不同的等級可以獲得不同的權限。不同于維基百科的名片形式的知識內容,奇摩知識主要以提問形式提出問題,其他用戶對于問題進行回答,以獲取對應的積分獎勵。313BlogBlog也稱WeBlog,按照字面意思是/網絡流水記錄0,也稱/網絡日志0。寫Blog叫做Blogging,使用WeBlog工具來撰寫網絡日志的人,被稱為Blogger或WeBlogger[6],方興東和王俊秀將其統一翻譯為/博客0。博客通過博客網站能夠簡單快速信息,也可以通過網站建立一個穩定的博客圈,或者通過其他鏈接與其他Blog聯系。人們可以通過博客個人的觀點看法、生活經歷、專業技能等,人們在這樣一個群體中可以將彼此的知識進行共享交換、同時獲取新的知識以及創造知識。初期的博客大多以長篇文章的形式,人們通過撰寫博客來記錄生活、發表觀點等。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人們對于速度以及效率的追求使得博客也逐漸發展為微博客(簡稱/微博0)、輕博客等,微博客、輕博客較于博客更加簡潔,一般微博客或輕博客網站都會限制發表內容字數,可以配以圖片、視頻等。臺灣地區沒有專門的Blog網站,通過調研了解,幾年前臺灣地區曾經一度風靡過Blog,即/部落格0。/部落格0是一個類似個人主頁的網站,使用者擁有自己獨立的部落格名稱,可以發表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的內容,主要用于溝通交流以及記錄生活等。近些年由于Facebook的盛行,/部落格0的功能逐漸被Facebook代替,以至現在漸漸消失。Facebook目前已經包括了/部落格0的基礎功能,而且使用廣泛便捷,因此/部落格0由于使用人數量的減少以及適用范圍受到限制等原因已經逐漸失去了應用市場。314RSSRSS(ReallySimpleSyndication))))簡單信息聚合,是一種可以將不同平臺的不同類型信息聚合在線共享的消息來源格式規范,用戶通過訂閱RSS可以快速獲得不同類網站更新情況。RSS可針對性地將個人感興趣的知識進行聚合,通過RSS摘要或者Tag標簽將不同的網站RSS內容匯聚到RSS閱讀器,用戶通過個人RSS閱讀器就可以將不同網站的最新消息進行瀏覽,節省不同網站之間的切換時間,同時針對性的訂閱也是節約用戶瀏覽時間的一種方式。大多用戶使用RSS來訂閱不同網站的新聞內容,用戶可以通過網摘輸入RSS閱讀器或者通過點擊RSS訂閱的圖標進行收藏。由于RSS是一種功能聚合的格式規范,。用戶首先確定個人的知識目標)))即感興趣或者希望了解的內容,通過RSS訂閱獲取知識,通過RSS閱讀器保留所獲取的知識。315TagTag也可稱為/關鍵詞0、/分類0或/標簽0,是Web210應用下誕生的一種便于索引以及指導用戶瀏覽的工具。信息者通過添加Tag可以更好地突出重點,便于他人獲取。同時信息使用者通過Tag搜索可以快速準確定位,同樣的一篇文章或一個內容可以添加多個Tag。Tag聚類的研究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網絡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Tag聚類的過程是一個從知識目標確定、獲取Tag集合、分享Tag標示知識到最后的Tag下的知識保留,在知識管理過程中對于Tag的使用可以更加快速的定位目標從而進行更深層次知識的獲取、分享和保留。臺灣地區的Tag標簽使用并沒有很明確的一個代表網站或應用,大多數網站有進行分類標簽的功能,通常在檢索中使用較多,用戶通過搜索可以快速定位以發現所需要的知識內容。如:以/舞蹈0為例,在Facebook中以/舞蹈0為Tag進行搜索,可以找到維基百科關于/舞蹈0的解釋以及帶有/舞蹈0Tag的圖片、文章、群組等,用戶可以選擇加入相關的群組進瀏覽相關內容從而獲得相關知識,通過討論等過程對獲得的知識進行分享以及保留。

4小結

筆者通過在臺灣地區進行的調研發現,兩岸對于知識管理的研究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單從知識管理過程分類就略有不同。Web210工具的使用情況來看,臺灣地區的SNS應用較國內而言數量十分有限,僅有Facebook,Line,國內常用SNS網站數量則多達10幾個;Wiki最主要的應用主要只有維基百科,國內的使用則有百度百科,360百科,MBA智庫等多種應用;在我國使用較熱門的微博目前在臺灣地區的使用仍處于較為空白的階段。通過整理總結了臺灣地區在Web210環境下關于不同知識管理過程的一些不同工具的應用情況,通過表格能夠更加清晰的了解不同工具針對的不同知識管理過程。在Web210環境下,不同的應用工具都針對不同的知識管理過程有所開發幫助,合理的利用不同的工具可以更好地幫助知識轉移、知識共享以及知識創新等。針對臺灣地區的研究可以為更進一步研究臺灣地區的知識管理以及兩岸知識管理差異化提出更為具體的參考。

作者:雷宏振沈沁蕊工作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