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問答社區對個人知識管理的影響

時間:2022-11-10 10:35:35

導語:社會化問答社區對個人知識管理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化問答社區對個人知識管理的影響

一、社會化問答社區對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影響

由于社會化問答社區是群體智慧協作的成果,但由于網絡平臺的開放性、虛擬性、非專業性,網絡信息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總的來說,大學生利用社會化問答社區進行個人知識管理是一種有利有弊的做法。其一,興趣導向原則,激發研究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同于課堂文化的“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學習模式“,知乎”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興趣為主,專業性為輔”的交流平臺。社會化問答社區以其新穎獨特的問答機制,提高了大學生的參與熱度,讓其主動去關注問題,回答問題。不同于在學校的傳統教育模式,自主學習模式是未來社會人們獲取信息的一項實用性技能。這與現代人所倡導的,“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在大方向是一致的。用戶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有深刻體會的問題,進行作答。其二,答案質量高,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國外學者試圖對網絡問答平臺的答案質量進行評估,建立了問答社區多維度的質量評估模型。利用此評估模型,國內學者得出以下結論。“知乎”在完整性、信息量、易讀性、簡潔性、說服力、專業性,這幾個維度對答案質量的共享力度較大,優于“百度知道”。由此可見“,知乎”在眾多社會化問答社區中,答案水平偏高,對于個人知識管理具有一定的幫助。其三,過度依賴網絡渠道,忽視書本知識,研究水平下降。能否正確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獲取所需信息,并將其轉化為個人知識,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學習能力的指標。“知乎”這類社會化問答社區,讓有共同關注點的人們聚在一起,互相啟迪,共同進步,創造價值。總理提出“互聯網+”之后,現在京東搜索“互聯網+”的書已經有二十多本,顯然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符號和潮流。大學生幾乎每天都接觸到互聯網。然而如何從網絡信息中鑒別知識的可靠性成為考驗大學生的一道難題。現在的大學生過度依賴于網絡信息,缺乏獨立思考,有些大學生甚至為了完成作業,完全利用網絡搜索所需資料,然后“復制粘貼”,坐享別人的研究成果。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大學生的研究生平下降。

二、社會化問答社區對大學生意識形態形成與發展的影響

社會化問答社區每天都充斥著五花八門的網絡信息。網絡信息也具有意識形態功能。本文結合“知乎”傳播網絡信息的具體形式,分析社會化問答社區的信息對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形成與發展的影響。

(一)沖擊價值觀,挑戰主流意識形態

在8.19講話上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要求,也是如此。然而,社會化問答社區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具有沖擊作用。在信息爆炸的網絡世界里,并不都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信息。在這里難免會出現一些不符合時展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大學生的在思想上容易受到不良價值觀的誘導,引發一些社會問題。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才是大學生應該倡導的價值觀。互聯網能夠發揮其教育工具的效用,在信息和傳播的同時,信息內容對接受者往往也會起到引導教化的作用。例如,“知乎”CEO周源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知乎”試圖傳遞一種價值觀。即“讓渴望知識的人得到滿足,讓幫助別人的人收獲尊嚴,讓辯論者更加知書達理,讓被喧囂的社交媒體搞得悲觀厭世的人有了精神家園。”“知乎”傳遞出一種知識共享的精神,使大家能夠在同一交流平臺中各抒己見,表達觀點,消除了階級觀念,有利于大學生平等意識的形成。

(二)促進思想交流,傾聽別人意見

較之傳統信息傳播模式,網絡信息的傳播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自己的觀點和理論。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將出現思想意識多元化的趨勢。“知乎”首先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收集器,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知識的平臺。大學生在“知乎”中進行思想碰撞,掌握知識和技能。大學生作為時代的弄潮兒,可以通過社會化問答社區,了解自己專業的前沿動態,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利用社會化問答社區獲取知識,尤其是專業知識,是不被大多數老師推崇的。網絡這個虛擬社區難免存在信息良莠不齊等情況,大學生對不良信息的甄別能力尚且不高。不正確的或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偏差思想,一旦被大學生吸收同化,將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任何一個社會化問答社區,包括“知乎”在內,都無法代表學術界的專家們的聲音,缺乏嚴格意義上的專業性。

(三)“控制”行為,改變行為方式

不可否認,意識形態和思想觀念會對大學生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并且會自覺滲透到日常行動中去。社會化問答社區改變著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溝通方式、消費方式、娛樂方式。最簡單的,社會化問答社區可以使大學生了解各種產品的用戶體驗,從而決定是否購買此產品。“種草”、“安利”這類帶有強烈網絡色彩的詞語在大學生中十分流行。“種草”可以這樣理解,是指由于某人介紹了某樣東西如何好如何棒,讓你對此怦然動心,她便是給你“種草”人。越是論壇名人,越是被注以“精華”的帖子“,種草”的能力就越強。“安利”帶有推薦的意思,是指某人把好用的東西推薦給別人,常見于各大社交網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消費觀。然而社會化問答社區給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在潛移默化中,產生一些問題。自制力不強的大學生,會過度沉迷于網絡這個虛擬世界,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不愿走出來和現實世界的同學、家人、朋友交流。長遠來看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再者,大學生會受到社會化問答社區某些輿論的煽動,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產生了消極影響。

作者:張玉 單位:東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