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機織工藝設計教學論文
時間:2022-06-11 08:35:04
導語:高職機織工藝設計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產品的加工難度,課程提煉出3種不同產品的生產流程作為教學項目,即免漿織物工藝設計與實施、白坯織物工藝設計與實施、色織物工藝設計與實施。其中:免漿織物的工藝設計與實施針對的是最容易生產的產品,生產過程中不需要經過漿紗工序,也不需要考慮紗線的顏色與花型;白坯織物的工藝設計與實施針對的是紗線比較細的單紗,需要上漿,加工難度要大于免漿織物;色織物的工藝設計與實施是在白坯織物的基礎上,增加色紗排列、劈花、不同紗線的用紗量等一系列工藝計算,難度進一步加大。3個教學項目的開展都是以典型面料作為載體進行的。教學所選用的面料為企業常規面料,便于學生找到相關的參考信息。3個項目的學習難度是逐步遞增的,后一個項目要運用到前一項目所學的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其中,第3個教學項目所用面料組織結構不要太復雜,色紗的顏色種類要多一些,有利于訓練學生掌握各種紗線的用紗量、劈花、經漿排花等知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能力。3個項目包含所有需要教學的內容,保證了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完整性。
2“機織工藝設計與實施”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過程
每個項目的實施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由教師以面料為載體講解相關知識點;第二階段由學生分組對面料進行分析并收集相關數據;第三階段由學生各自獨立完成工藝計算、手織樣試織和教學評估等。其中,第二階段需要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因為這一階段需要運用大量的其他課程的知識點,而學生所學的知識在這個階段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能力體系,一個人很難在短時間內獨立完成,而且,通過小組協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2.1以典型面料為載體的主要知識點講解。教師講解知識點時分3個步驟:①選擇典型機織面料,分析面料的正反面、織物組織結構、經緯密度、紗支等參數。②收集相關資料,根據典型面料產品,確定經織縮、緯織縮、染整幅縮率、染整長縮率等工藝。③根據前面分析得到的數據進行相關工藝參數的設計與計算,完成項目化教學的案例引導。2.2以典型面料為載體的工藝分析和數據收集。教師給學生發放準備好的典型面料。以面料為載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任務要求進行典型面料的工藝分析、數據收集。首先小組集體分析、討論面料的相關參數,如經緯紗支、織物組織、經緯密度等,分析的原始數據要記錄下來。然后收集資料,尋找類似產品,根據類似產品確定幅縮率、長縮率、經織縮、緯織縮等參數。教師要全程跟蹤學生討論、分析的情況,及時使用案例引導的方法,幫助學生獲取最接近真實的工藝數據。2.3學生獨立完成工藝計算、手織樣試織。1)以面料為載體,學生按任務要求獨立完成工藝計算。小組在完成面料分析后,根據分析得到的數據,學生各自獨立進入面料仿樣設計階段,獨立完成工藝計算。在工藝計算過程中,學生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不能非常清楚地辨別經緯密度是公制密度還是英制密度,從而用錯計算公式。教師要及時跟蹤學生的計算過程,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根據經密的大小、織物的幅寬,判別總經根數的大致范圍,如果計算數據超過這個范圍,用錯公式的概率就非常大,需要學生檢查相關計算過程。2)以面料為載體,學生按任務要求完成手織樣試織。學生根據工藝設計、計算得到的數據,進行手織樣試織,手織樣需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在手織樣的試織過程中,要隨時關注布面的花紋與原樣是否相同或相似,如果花紋差異大,要引導學生分析是面料分析時出現問題,還是手織樣在穿綜過程中出現問題。如果花紋相似,并不完全相同,引導學生分析產生偏差的原因。機織工藝設計與實施課程授課前,學生已經接受訓練并掌握了手織樣的織造技能,但是學生的腦海中,并沒有將工藝與面料聯系在一起,還是獨立的兩個知識點。通過手織樣的試織,學生才能將工藝設計與織物的組織關系聯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能力體系。2.4以面料、手織樣為載體的教學總結及評估。對手織樣的評估分成教師講評和學生自評。學生完成工藝計算及手織樣后,教師要及時檢查學生的工藝計算與手織樣,并與原樣進行比較。對有明顯差異的,要跟學生一起進行分析,查找造成差異的原因。常見問題主要有織物組織錯、穿綜插筘錯、經緯密度錯、筘號錯、每筘穿入數不合理、紗支錯等。教師根據學生手織樣的外觀特征,用引導的方法,提出小樣與原樣的差異,分析所有可能產生的原因,然后由學生總結出現錯誤的具體原因所在,并要求學生針對出現的問題,重新設計試織。對于與原樣差別不大的手織樣,可安排學生進行自評處理。學生的自我評價是在教師講評的基礎上,對面料原樣與手織樣進行比較。學生自我評價所要做的事情有:①匯總面料外觀風格與手織樣的外觀風格;②用表格的方式,列出原樣的數據與手織樣的相關數據,如經密、緯密、經織縮、緯織縮等;③比較手織樣相關數據與原樣的差異,并用文字的方式闡述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所在并提出改正的措施。通過這些總結,學生能真正掌握工藝設計的內涵。學生的自我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有比較才有提高,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學生通過自我評價,主動剖析問題所在,尋找瑕疵面料的產生原因,從而完善自己的能力體系。
3“機織工藝設計與實施”課程項目教學的優勢分析
1)實現了教學做合一。“機織工藝設計與實施”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將理論學習與實際生產聯系在一起,將教室和工廠的產品研發中心融合在一起,學生一邊學習一邊設計,并織制出手織樣,整個項目的教學過程,就是產品的開發過程,學生面對的是實實在在的面料設計與加工過程。通過對面料的仔細分析,學生能夠對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形成直觀的認識。例如:紗線的紗支是一個很抽象的理論概念,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能說出什么是紗支,但不會辨別紗支的粗細,但通過項目化教學,學生邊做邊學,對于一塊新的面料,通過對比法就能直接估算出紗支的粗細。2)培養學生嚴謹的紡織工匠精神。項目化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自我探究,追求品質的紡織工匠精神。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在實驗室分析檢測面料的原料、紗支的粗細、經織縮、緯織縮等數據。檢測、分析過程中要運用大量的專業知識,而有些知識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究才能獲取,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此外,通過項目化教學,學生知道進行工藝計算時不能有一點差錯,差錯在工廠就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損失。3)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比如,進行面料分析時,測量紗支、經緯織縮率,分析織物組織結構,每位同學負責一塊,但是檢測的具體方案需要集體討論決定,這樣才能使小組內所有同學,都知悉所有數據的來源、檢測的方法。組內同學分開測得的數據,并不是簡單地給組內同學提供一個數據、一個結論,而是需要將所有的原始數據、測量的方法、得到的結果,向組內同學共享,以避免因個別同學數據測量或計算錯誤影響組內其他同學的設計方案。組內同學在使用其他同學提供的數據、結論前,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確保無誤后,再進行引用,切忌不加分辨的拿來主義。
4結語
“機織工藝設計與實施”項目化教學,通過對典型面料的分析、計算,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根據用人單位的信息反饋,通過項目化教學培養的學生在企業只需要經過3~6個月的經驗積累,就能承擔仿樣設計工作,而此前工藝設計人員一般需要12~24個月的工作經驗,才能承擔仿樣設計工作。項目化教學對學生的培養更接近工廠的生產實際,有利于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好地適應行業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德義.“機織工藝設計”課程的整體設計與建設[J].紡織服裝教育,2015(3):212-216.
[2]王迎,魏春艷,王秋紅,董媛媛,季英超.工程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在紡織專業實踐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27):134-135.
[3]肖樹青.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項目教學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11):161-163.
[4]李興會.高職項目教學中的教師角色[J].職業教育研究,2010(1):34-35.
[5]張沛云.項目教學的實施及特點[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3):22-23.
作者:瞿建新 周祥 姜生 單位: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會計造假防范與治理研究
- 下一篇:化工工藝設計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