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紡織物工業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06 03:13:03

導語:混紡織物工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混紡織物工業研究論文

1實驗方法

1.1工藝流程

染色→水洗→皂煮→水洗→烘干。

1.2工藝處方

分散艷藍E-4R2%(owf),弱酸性艷藍RAW2%(owf),阿白格B10~60g/L,載體0.2%~1.0%(owf),勻染劑10g/L,冰醋酸調節pH值5.5~6.0,溫度60~100℃,保溫時間30~80min,浴比1∶50。

1.3染色K/S值測試

將毛/滌織物平整放置好,在保證不透光的情況下,使用7000A型電腦測色儀進行測定。可以將布樣折疊,以防透光,在織物的表面取3個點,讀取3個值,記錄波長最大時的K/S值。

2結果分析與討論

2.1載體用量對染色的影響

改變載體用量分別為0.2%、0.3%、0.4%、0.5%、0.8%、1.0%(owf),其他染色工藝條件相同,即2g毛/滌織物6份,浴比1∶50,冰醋酸調節pH值為5.5~6.0,保溫時間50min,染色溫度100℃,阿白格B20g/L.由表1可知,K/S值隨著載體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載體用量達0.5%(owf)后,K/S值反而下降。這可能是因為載體在染色初期主要起促染作用,使混紡織物中滌綸纖維分子結構松弛,纖維空隙增大,分子易進入纖維內部。同時由于載體本身對纖維及染料分子有直接性,不但能幫助染料溶解,增加染料在纖維表面的濃度,而且能減少纖維的表面張力,使染料分子迅速進入纖維空隙區域,提高了染料分子的擴散率,促使染料與纖維結合。而在染色后期,載體的這種作用同樣可以加快纖維中染料的解吸。所以合適的載體用量為0.5%(owf)。

2.2阿白格B質量濃度對染色的影響

改變阿白格B的質量濃度分別為10、20、30、40、50、60g/L,其他工藝條件不變,即2g毛/滌織物6份,浴比1∶50,冰醋酸調節pH值5.5~6.0,保溫時間50min,染色溫度100℃,載體用量0.5%(owf).隨著阿白格B質量濃度增加,K/S值先增加后降低,當阿白格B質量濃度增加到20g/L以后,K/S值反而下降。阿白格B在染色中,主要是對毛/滌混紡織物中毛纖維起到勻染作用,增加得色量。所以選擇阿白格B的質量濃度為20g/L。

2.3染色溫度對染色的影響

改變染色溫度分別為60、70、80、90、100℃,其他工藝條件不變,即2g毛/滌織物5份,浴比1∶50,冰醋酸調節pH值5.5~6.0,保溫時間50min,載體用量0.5%(owf),阿白格B質量濃度20g/L.隨著染色溫度的提高、染色K/S值呈上升趨勢,尤其是當溫度達到90℃以后,K/S值急劇上升,這可能是因為羊毛結構中含有鱗片層結構,溫度升高以后,鱗片層軟化,羊毛纖維發生溶脹,同時滌綸纖維分子內鏈段運動逐漸增強,自由體積增大,利于染料上染,考慮到溫度太高對羊毛損傷越大,選擇染色溫度為100℃。

2.4浴比對染色的影響

改變浴比分別為1∶10、1∶20、1∶30、1∶40、1∶50、1∶60時進行染色,其他工藝條件不變,即2g毛/滌織物5份,冰醋酸調節pH值5.5~6.0,保溫時間50min,載體0.5%(owf),阿白格B20g/L,染色溫度100℃.浴比對K/S值的影響不是很明顯。但在染色過程中,浴比過小時,易使染液溫度分布不均,被染纖維浸漬不充分,而且使被染物局部暴露在空氣中,致使被染物吸染料不勻不透,造成染色勻染性差,導致染色不勻。同時過小的浴比會增加設備對纖維的磨損,影響染物的外觀及手感,加工疵病增多;浴比過大,降低了染料在染液中的濃度,影響染料的上染百分率,致使染料的利用率下降,導致纖維上染料少,K/S值不理想。所以選定最佳浴比為1∶20。

2.5染色時間對染色的影響

改變染色時間分別為30、40、50、60、70、80min時進行染色,其他工藝條件不變,即2g毛/滌織物5份,冰醋酸調節pH值為5.5~6.0,載體0.5%(owf),阿白格B20g/L,染色溫度100℃,浴比為1∶20.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K/S值逐漸增大,當超過70min以后,再繼續延長保溫時間,K/S值反而降低。染色保溫時間過短,羊毛鱗片層的軟化需要一定時間,染料不能充分的進入纖維內部并固著在纖維上,K/S值小;保溫時間過長,高溫情況下會使羊毛纖維受到一定的損傷,K/S值增加不明顯甚至降低,且手感較差。所以選定最佳保溫時間為70min。

3結論

①毛/滌混紡織物用載體法染色的最佳工藝為:分散染料2%(owf)、弱酸性染料2%(owf)、載體用量0.5%(owf)、阿白格B20g/L、勻染劑10g/L、pH值5.5~6.0、溫度100℃,保溫時間70min,浴比1∶20。②染色溫度對毛/滌混紡織物染色影響最大,這可能是由于羊毛的鱗片層結構導致的。

作者:余艷娥季洪引單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