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發展路徑研究
時間:2022-04-10 03:03:32
導語:哈爾濱工業發展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業總量低,發展速度慢
目前,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不足沈陽和大連的1/3、長春的1/2,在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居末位。2011年,哈爾濱市規模以上裝備工業企業有277戶,完成產值800.5億元,在全國排二十幾位,甚至不足大慶的四分之一;沈陽市是哈爾濱市的7倍,僅鐵西區裝備工業園就有裝備企業800多戶,完成工業總產值1826億元;大連市是哈爾濱市的5倍;長春市是哈爾濱市的6倍。2011年,哈爾濱市汽車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30%;而長春汽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3.6%、武漢汽車同比增長10.6%。2011年全年醫藥產業產值增長僅為11.7%,遠遠低于全國30%的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產值億元以上的企業248戶,近三分之一的企業產值同比下降18.8%。2012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在我省13個地級市中居末位。
(二)集聚效應弱,產業鏈條短
哈爾濱市多數園區引入的企業關聯度不高,集聚效應低。產值超百億的園區只有經開區、高開區和賓西開發區,26個市級以上重點園區工業產值之和竟不到長春高新區的二分之一。上游產品在哈爾濱市生產的,終端產品多在外埠;終端產品在哈爾濱市總裝的,大部分零部件在外埠生產。如裝備工業的地方配套率不到30%,嚴重缺乏對上下游產業的拉動力。長春市汽車產業園,擁有一汽大眾等多個主機廠、300多家汽車零部件和改裝企業,可配套5000多個品種,整車生產能力超百萬輛。大連市通過重大優勢項目帶動船舶、汽車和裝備產業集群發展,將打造10個產值500億~1000億元的重點產業集群。廣州市除打造船舶、電子、通信設備產業集群外,形成以140多家日系合資企業為主體的特色汽車產業集群,實現產值3000多億元。
(三)企業規模小,研發能力低
哈爾濱市缺乏具有總體設計、成套能力的總承包企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僅有哈電站、哈藥、哈石化、九三油脂4戶,而大連11戶,沈陽10戶,長春9戶。哈爾濱市4戶百億元企業產值總和不僅大大低于長春一汽,也低于長客股份。2012年,哈爾濱市是十五個副省級城市唯一一個規模以上企業剛超千戶、工業增加值沒超千億元的城市。哈爾濱市生產的藥品中缺少創新藥和自主研發藥,多為仿制的化學藥。國際上第四代頭孢類抗生素已經進入市場成熟期,而哈爾濱市仍以第二代為主,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很遠,導致產品價格較低,利潤微薄。研發投入不足,使生產企業難于走出困境。
(四)央企比重大,私企發展慢
2011年,在哈中央企業47戶,實現產值863.6億元,加上省屬企業,占全市規模以上產值比重達44%。裝備和石化工業中央企所占比重分別為57.1%和75.8%。全市產值前10位的企業中央企有7戶。哈爾濱市非公經濟多集中在服務領域,規模較小,分散經營,偏重于勞動密集型,創新能力低,競爭力弱。實現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3%,大大低于許多發達城市80%~90%的水平。當央企受到國家政策調整和市場變化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時,導致哈爾濱市工業增速波動較大,經濟穩步增長的基礎非常薄弱。
二、促進哈爾濱市工業快速發展對策建議
(一)全力抓好項目建設
圍繞國家產業發展方向,資源、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謀劃生成大項目。建立健全工業項目服務機制。明確責任,強化投資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充分調動各區縣投資推進主體的積極性。健全協調機制,暢通政企渠道,集中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創新項目建設要素配置服務,探索超前規劃、超前配置等辦法,為項目建設提供保障。創新項目謀劃工作思路,由離散式抓單個項目向打造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轉變。謀劃能夠帶動產業、市場前景好、潛力大、競爭力強、附加值高的好項目、大項目,為實現工業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鼓勵企業加快建設速度,力爭早日投產。全力以赴開展項目招商,推進項目招商落到,落實招商責任制,將工業項目招商引資作為重中之重。優先引進關聯度高的龍頭工業項目、帶動力大的工業產業鏈項目,增強經濟發展的牽動力。下大力氣吸引外地資本,引進培育大型工業企業集團,建設產業集群,帶動全市工業經濟大提速。
(二)做大做強優勢產業
發揮產業基礎雄厚、科技資源富集的優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裝備制造業要推進由傳統生產型向高端裝備制造及生產性服務型轉變,促進產業由大變強。食品產業將實施大企業帶動、產業集群發展和品牌戰略。通過擴大規模、資源整合、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實現由資源拉動型向技術帶動型轉變,由傳統產品向營養、安全、方便、綠色、有機產品轉變,帶動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基地建設。醫藥產業將鞏固醫藥產業國內領先地位,加強研發創新保持和提高化學醫藥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現代中藥,積極培育生物制藥產業,推進以哈藥集團為代表的醫藥企業由國內領先向國際強企轉變,把哈爾濱市打造成國際一流的醫藥工業基地。化工產業將堅持走基地化、園區化發展道路,科學規劃哈爾濱化工園區。積極爭取原油加工規模達到500萬噸,延伸產業鏈。圍繞產業規模化、高新化、精細化,發展精品油基地及有機化工原料產業鏈,形成國內領先水平的苯酚丙酮、苯酐等生產基地。發展煤制烯烴化工產業及下游產業鏈。
(三)統籌優化產業布局
按照產業集聚、錯位發展的原則,進一步打造特色產業的聚集區,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形成特色產業基地,助推經濟加快發展、轉型發展。逐步形成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新格局。支持園區發展,明晰園區產業布局和主導產業,加快產業集聚,構筑以工業集中區為核心、工業園區為載體、產業基地為支撐的定位清晰、高效利用、突出優勢的區域發展產業新格局,有效推進工業園區戰略整合,促進產業科學有序集聚發展。努力打造幾個千億元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在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建設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工業園區。
(四)扶持壯大龍頭企業
通過聯合、兼并、收購等資本運營方式,實現優勢資源重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強優勢龍頭企業。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安排信貸資金,擴大貸款領域,增加貸款規模,重點解決龍頭企業短期流動資金和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改造等中長期貸款。在信息、土地、水電等方面搞好綜合服務,為龍頭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鼓勵龍頭企業發展和使用本地產品配套,保障哈爾濱市產業鏈安全,鎖定10億元以上電站、汽車工業龍頭企業,鼓勵在地方配套,對配套當地產品同比增長10%以上的,按新增配套額的1%給予龍頭企業經營者獎勵。市政重點項目建設工程、市級以下醫院基本藥物目錄招標、政府集中采購商品、出租車更新等,鼓勵優先選用本地產品。鼓勵企業走科技創新之路,加大研發投入,引進科技人才,促進自主研發新產品、打造新品牌。
(五)大力發展非公經濟
切實落實國家支持非公經濟及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為非公經濟大發展創造寬松環境。鼓勵金融機構向地方非公經濟及中小微企業傾斜。發揮財政專項資金引導作用,促進非公經濟快速發展。完善非公經濟發展工作推進機制,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充分發揮發展非公經濟領導小組的協調作用,實行各部門包扶重點非公企業制度,切實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點問題。繼續推進非公經濟服務體系建設,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非政府組織的作用,為非公經濟及小微企業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服務。以市政府的名義對我市民營企業家、納稅大戶進行表彰與獎勵,鼓勵非公企業做大做強。
作者:朱智工作單位:哈爾濱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專家顧問委員會辦公室
-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在法治和網絡教學的作用
- 下一篇:燃料燃燒與污染控制課程建設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