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工業設計論文
時間:2022-12-06 04:53:25
導語:課程改革工業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重基礎
1.1線條訓練
線條是造型的基礎,物體的骨架,其好壞決定了型的成敗。應每日加強各個方向直線,任意弧度曲線,同心、偏心、透視圓的練習,并在此基礎上進入透視直線,曲線及圓的練習,因為未來造型時幾乎全部是透視線條。練習初期應養成線條拖拉快,線條不互相交錯或上下重疊的習慣。
1.2真實世界的產品光影及透視
盡管我們身處在現實世界里,但卻忽視了身邊物體的光影,以至于學生無法建立起物體的體量關系,從而無法真實地反映現實物體,結果也就沒有物體的感覺。課程進行到這里再追究前導課程素描是否學得到位已無實在意義。關鍵是如何彌補:利用身邊已經壞掉的數碼產品,將其置于一個光源下,認真觀察各個面、邊緣光影及產生的透視,并將其用素描的光影表現出來,然后拆解各個零部件,觀察各個零部件的大小、材料、工藝及連接方式,再將其以爆炸圖的形式排列,同樣進行繪畫。反復進行加強訓練,以加強學生對現實物體的感知。
2講步驟
2.1構思圖
構思圖就是體現設計思維過程的一種方法與形式。從根本上說,構思圖可能并不是圖畫,而是對設計題目思考過程中隨手記錄下的一些文字片段,幫助我們記錄思考內容、完善邏輯思想、激發設計靈感。當這些文字通過一定的手法被適當美化后,就變成了具有設計感的圖畫,即構思圖。構思圖的形式多種多樣,樹形圖、發散圖、網狀圖、漫畫等都可作為構思圖的形式。
2.2設計雛形圖
確定了設計方向后就進入了實際設計階段。設計雛形圖通過簡練的線條或幾何形體快速提煉所思考產品的造型,勾畫大概結構形體,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和隨意性。設計雛形圖是設計概念直觀而感性的表達,較少經過理性思考,能夠提供靈感以深入設計。
2.3設計草圖
設計草圖介于設計雛形圖和效果圖之間,是在確定產品大體造型后對設計雛形圖的進一步深入表達。設計草圖的復雜與精細程度要比雛形圖高,也更為嚴謹。同時草圖也應考慮產品的結構、細節等諸多方面,提出不同的設計方案,可以著淡彩加強草圖效果。
2.4設計效果圖
設計效果圖是產品手繪中繪制精細程度最高、最能夠表現產品效果的圖,是一幅畫面的主要部分。設計效果圖在草圖基礎上繼續深入刻畫,特別注意表現產品的細節、結構、材料等。效果圖要嚴謹、規整,避免出現模棱兩可或表達模糊不清的情況。這就要求在畫效果圖前要通過草圖等方式對產品的每個細節都考慮周到,然后再動筆,做到胸有成竹。效果圖著色要細致、精美,表現出恰當的光影效果。在著色完成后要對效果圖進行強調結構線、描邊、提亮高光、加強陰影等處理,進一步完善細節,使效果圖更加豐滿、生動、立體。
2.5設計說明
設計說明是對產品補充以說明性文字,對一些難以通過圖示表現的內容進行補充說明,通常可以包括的內容有產品設計理念、創意來源、使用方法、材料、適用人群、設計點等。設計說明的文字可為成段落、成塊狀的形式,也可以配合箭頭用簡練的詞語在產品的細節處解釋說明。
2.6情景圖
情景圖可看作特殊的設計說明,是對產品應用過程細節的描述,能夠表達出文字所不能的很微妙的使用情況。情景圖繪制應清淡、透氣、活潑,著淡彩色,常采用彩鉛或很淡的馬克筆。情景圖數量不宜過多,3個以下最佳。情景圖經常會使用到人物軀體、手部等來表現產品使用情況,因此有必要學習一些簡單有效的人物繪制方法。
2.7設計三視圖
三視圖是能夠正確反映物體長、寬、高尺寸的正投影工程圖,分為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三個基本視圖。這是工程界一種對物體幾何形狀約定俗成的抽象表達方式。產品手繪中的三視圖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機械制圖的要求繪制,尺規作圖;另一方面,產品手繪的三視圖不必繪制得過于復雜,表現出產品的主要輪廓線和結構線即可。三視圖可以根據畫面情況上著淡彩色,適合布置在畫面角落的位置。
3求效果
3.1色彩
產品的色彩需要通過效果圖來展示,但效果圖所傳達的顏色并不完全等同于實際產品的真正顏色,更多的是一種設計性的、概念上的傳達與展示。以馬克筆為例,效果圖的著色有幾個原則:(1)效果圖應同時具備黑白灰的無彩色和有彩色。無彩色能夠突出表現光影、穩定畫面;有彩色可以提亮產品效果,增強產品表現力。二者之間配合能夠使畫面沉穩,同時凸顯有彩色,使整幅畫面明快,易于引起觀賞者興趣。有彩色和無彩色的比例以3:7或4:6最佳,著重表現產品色彩效果時比例可以對調,但盡量避免5:5的情況出現,這樣易使產品顯得呆板。一種顏色的著色區域盡量集中且成塊狀,若色塊過于分散、面積較小或成條狀就無法良好地體現產品顏色效果,給人凌亂、破碎的感覺。(2)主體有彩色,色系盡量單一。通常情況下一個效果圖內主體采用同一色系的有彩色,可在按鈕等細節處采用第二種色系的顏色加以點綴,但數量和面積都不易過大。主體有彩色的單一使用能夠避免大紅大綠同時出現在一個效果圖中給人艷俗、雜亂感覺的情況出現。(3)注意色彩的過渡效果。過渡是馬克筆著色時一個重要的原則和方法。通過同一色系鄰近色的配合使用,無論是有彩色還是無彩色都能表現出細膩的過渡效果。黑白灰的過渡能夠細致表達產品光影效果,有彩色的過渡可以生動表現產品的色彩狀況。過渡增強了效果圖的設計感、細膩感和柔和性。著色時應由淺及深,層層疊加著色,注意淺色層的保留。(4)光影效果要一致。對于整體,一整幅畫面的光影效果要一致;對于局部,一個效果圖上產品的各個部位光影要一致。這要求在著色前理清光影關系,確定暗部和兩部,注意留白,可在畫線稿時通過排線確定暗部范圍,便于著色。
3.2材質
表達材質是效果圖繪制的更高水平的體現,需要在顏色、線條、紋理、高光和輔助裝飾上共同配合才能生動表現產品材質,具有一定難度。若無能力一些特殊的材質可不刻意表達,轉而通過文字解釋說明。現對幾種常見產品材質的畫法作簡要說明:(1)塑料。塑料是目前產品中最為常見的材質,畫法也較為簡單,按照一般馬克筆著色的方法即可。通常情況下盡量避免出現黑白灰等無彩色的塑料,多用有彩色的塑料,易于表現。(2)金屬。表達金屬材質常采用冷灰色系的馬克筆,單一地使用無彩色鋪出過渡效果,筆法上采用常規著色方法。注意金屬的高光較為強烈,著色時注意留白,后期可用高光筆加強高光表現。金屬材質著色時要特別注意光影關系,清楚區分表達出亮部、暗部與反光。若金屬表面覆有涂層,應按照塑料畫法來表達。(3)木質。木材常選用深黃色或暖灰的色系,顏色層次上單一,常采用淺色平鋪、深色表達暗部。木質留白較少,后期可用高光筆、色粉來表現高光。木質的表現筆法上較為柔和、慢速,不表現清晰的筆觸。后期需要用速寫筆在著色區域繪制木紋,體現紋理效果。木紋繪制的方向應與材料最長邊的方向一致,且符合透視。(4)玻璃。玻璃的手繪表達沒有金屬、塑料、木材那樣具有很強的表現效果。相反,玻璃材質往往占據較大的空間且表現力弱,給畫面空洞的感覺,因此在產品材質中盡量少用或不用玻璃材質。表現玻璃常用幾種特定顏色的馬克筆,多為非常淡的藍綠色,且著色面積比例較小,大面積留白。若效果圖中玻璃材質的后方還有別的材質,考慮到玻璃透明的特性也需要表達。透過玻璃的材質繪制時在原有的基礎上選擇鄰近色中更淺的顏色,著色面積不宜過大且不要與表現玻璃的筆觸重疊,常作溜邊處理即可。玻璃材質也可在著色完成后用高光筆、色粉等來加強高光的表現。(5)織物、橡膠、石材等。這幾類材質的表達與前者區別較大。線條上較為柔和、隨意,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這并不代表著繪制這些材質的線條時故意矯揉造作、畫得歪歪扭扭,而是一種嚴謹但較為輕松隨意的線條,流暢程度上不及硬質的工業產品。常采用暖灰色系的馬克筆,常規方法著色,注意畫出褶皺感且留白較少。在完成著色后需要繪制一些裝飾性的線條來突出材質效果:織物需畫出縫紉線和褶皺線,石材需畫出石紋等。
3.3細節
單一的效果圖展示的是產品的整體效果,還需要一些細節圖、結構圖、爆炸圖等來展示產品各個方面的細節。這樣既能豐富產品內涵和設計深度,使產品顯得更加真實、合理、厚重,同時能夠顯示手繪功底,使整幅畫作的層次提升。(1)細節圖。如果說產品整體效果圖是從宏觀角度表現產品,那么細節圖就是從微觀方面展示產品的細微之處。在產品整體效果圖中受篇幅和比例關系影響,產品細節可以繪制得不一定那么精細,但細節圖是對所表現部件的放大和深入刻畫,需要非常精細的表現。例如一個按鈕在整體效果圖中可以簡化為一個圓柱體,甚至一個橢圓,但在細節圖中需要完整清晰地對其進行刻畫:表面的凸起與凹陷、按鈕四周的防滑花紋、表面的細小文字與圖案、細致的光影關系等都需要認真表現。為了在考場上節省時間并更好地表現細節,可以在平時注意積累一些產品細節,將其默畫下來。但要學會靈活變通,細節風格要與產品整體相符,不能生搬硬套。(2)結構圖。結構圖配合主效果圖來表現,是對產品內、外結構和部件的深入刻畫。爆炸圖是結構圖的一種常見形式,它把產品各個部件拆解,依次沿著坐標軸方向規律排列,在展示內部結構的同時顯示各個部件的連接方式與位置關系,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與表現力。繪制爆炸圖時要先理清部件的結構和位置關系,表達要明確;要注意各個部件排列方向的一致性、透視關系和前后遮擋關系,體現立體感。平時應拆解物品仔細觀察其內部結構、連接方式等,然后學生對其加深理解和記憶,學習一些結構上通用的表現手法。還可對旋轉結構、開合折疊結構、同心圓結構等常用結構進行理解、剖析和記憶,最終達到默畫,在考場上做到靈活運用。
作者:何景浩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 上一篇:工業企業融資管理論文
- 下一篇:課程教學工業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