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的應用

時間:2022-12-28 10:53:33

導語:微課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課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的應用

摘要:微課是信息社會衍生出的一種結構化數字資源,用來呈現碎片化的學習內容,可依托翻轉課堂新型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質量。利用微課可以開展更加多樣化的教學,這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在線資源整合、教學方案的實施、課程的設計與構建、教學模式評價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相關人員可以從點、線、面、體等不同維度研究其在工業設計教學中的作用,從而推動高校工業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微課;工業設計;創意性思維;翻轉課堂

微課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成果,是人們獲取碎片化知識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習者合理利用碎片時間的方式。教師可以從點、線、面、體不同維度利用微課深入拓展工業設計,讓學生在接收信息的同時增強自身的創新意識,從而有效參與課堂教學。

一、微課的特點

微課重在一個“微”字,要求簡單精短。微課時長一般為5至8分鐘,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相對于40至45分鐘的傳統課程,形式簡短、內容突出。微課雖然簡短,但可以有效傳播知識。因此,微課與傳統課堂在內容呈現形式上有所不同,較之傳統課堂組織形式有其長處。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更青睞于合理利用空閑時間,對若干個知識點進行靈活學習[1]。人們的學習需求不斷促進了微課的發展,分析微課的特點可以顯示其優勢所在。1.課微而精由于微課時間不宜過長,課程時間有限,教師必須提煉教學內容最精華的部分進行講解。因此,在制作微課前,教師需要考慮如何將課程時長壓縮至10分鐘以內,而且要保證重要內容不缺失、授課效果不降低。經過研究探討,整理出的微課授課內容有理有序,包含教學目標等部分。同時,教師需要將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融入微課,運用多種手法表現知識點,這些主觀因素的融入,才形成了教學中的精華。微課在潛移默化中傳輸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學生在學習時,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了解了教師的思考邏輯。教師要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微課,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2]。綜上所述,微課之“精”,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2.課微而細微課短小的特點可以更好地呈現教學內容的細節。以“現代設計方法及其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這樣答案不確定的問題為例,即使是比較權威的機構,學者也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出現多種結論,每一種結論都有繼續討論的必要性。因此,這樣的課程內容內設多種并列成分,在微課中,教師可針對其中一條進行深度講解。如,就國際設計組織對工業設計的定義開展相關微課,從這一個“點”進行輻射,相對于傳統討論,關注“點”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由于涉及“點”的思考和研究,教師應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從而引發學生對此問題的深入理解與思考。3.課微而活微課的精簡賦予其“活”的特點,這里的“活”可從兩方面理解。一是活潑,有活力。微課本身短小,要在有限的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多添加富有活力的元素,使課程內容豐富多樣,讓學生迅速進入授課情境,這樣有效避免了學生在進入課程初期階段,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遺漏相關的知識點。二是靈活。微課視頻和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不大,師生不僅可以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而且可以將其下載并保存。微課的學習不受場地、次數的限制,方便師生學習和鞏固未學或已學內容。由于其易于制作,大眾均可成為課程研發者。微課方便制作的特點為制作者提供了溝通的渠道,可以進行跨時間、跨空間的云交流。同時,人們獲取微課的途徑靈活多樣,微課質量也不斷提高。

二、微課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

工業設計理論內容相對枯燥,而理論知識是具體實踐的基礎,因此,將微課有效運用到工業設計教學中,將大幅提高學生學習工業設計理論的效率。教師可以根據工業設計的具體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微課類型,根據傳遞信息的方式,將微課分為講授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11種類型,使不同類型的微課具有不同的側重點。教師根據工業設計的實際教學內容選擇最合適的類型或將多種類型組合運用,才能使微課發揮理想的效果[3]。如,以工業設計概論課程中“設計思維與方法”章節的“創意性思維及其應用”為對象,以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標,通過趣味性游戲導入、概念闡述、分類辨析,案例剖析、總結推理等環節,應用三維模型建立與仿真、動畫制作、影視后期包裝合成等三維數字化技術,重點解析創意思維及其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效果,解決了抽象概念難以辨析和抽象思維方式可視化呈現的難題。教師設計的微課應層次清晰、重點突出,視覺效果形象、生動。具體設計方案如以下。其一,從“九點連線”得到啟示,趣味性引出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其二,簡要概括打破思維定式的四種思維障礙;其三,通過概念闡述、分類辨析、實際案例應用、最終效果呈現講解創新思維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與方法,重點強調發散思維、聯想思維、逆向思維及其相關應用;其四,創意思維貫穿工業設計實踐過程,只有超越常規思維,才能擁有更強的創造力和革新意識。創新思維在工業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基礎也是提升。但是,這樣的抽象概念通過普通講解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奧秘。所以,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不僅僅是觀看者,更是課堂的參與者。教師在微課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出創新思維的概念,采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從一點出發,發現、探究更多創新思維的典型案例,從而形成獨到的見解。學生經過討論和探究,將自己的觀點與同學的觀點對比,通過融合、整理,最終對創新思維形成較有深度的個人見解。如此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且能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這樣的微課便是啟發類教學和討論類教學的融合。因此,教師應結合工業設計具體的課程內容,選擇最適合的微課類型,以此發揮其效果。對微課的合理利用能讓學生從點、線、面、體不同維度理解工業設計。由微課特點可知,微課從一個點出發,而學生的接收端也是一個點。通過微課的橫向拓展,教師的課程講解與學生的接收端形成了一條線。由于教師對工業設計課程的講解和學生的接收能力不同,學生對工業設計的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但無論如何,知識都由點到線完成了過渡[4]。學生在課后對課程所學內容的縱向拓展完成了由線到面的飛躍,即通過教師的講授了解了課程的整體框架,對工業設計課程有了基礎性掌握。由于微課較為簡短,許多內容都將由學生自行探討。在工業設計專業中,這一步表現為學生在思想中肯定工業設計課程的知識結構,有意識地借助微課的引導,在意識層面探索工業設計專業創新思維能力的養成并加以拓展。學生借助工業設計專業課程和相關領域的內容,思索如何提升專業能力,最終完成從面到體的轉化。有了前期的理論鋪墊并融入創新意識,學生就可以將自身對工業設計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未來的設計發展相結合,從而設計出更優秀的設計產品,體現出更獨特的設計思想、設計風格,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優秀設計師需要走在時代的前沿,因此,這需要學生深刻洞察時代潮流的發展趨勢,結合過去、現在和將來,形成對工業設計的立體理解[5]。微課在知識傳遞與新型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差異,理解程度有深淺差別,雖然最終的學習效果也因人而異,但是微課讓學生完成了從點到體的飛躍,最終的學習效果也形成了“體”的大小的差異。

結語

微課與以往的線下授課呈現形式不同,在教學策略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基于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構建課前線上傳授知識、課中線下面授、課后鞏固知識的混合學習模式,結合工業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把教學過程分為“課前線上知識導學+微視頻學習”“課中線下課堂授課+線上互動”“課后線上作業+線下實驗”三個階段。混合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內化和鞏固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工業設計領域,有了微課的支撐,利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借助網絡媒介,依托線上學習平臺進行在線學習和線下面對面課堂學習高度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個性化、便利性等特點,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利用微課可以開展更具多樣性的教學,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在線資源整合、教學方案的實施、課程的設計與構建、教學模式評價等內容。高校教師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導,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內化,增強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課堂對話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教育的個性化程度,提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的緊密度,從而推動高校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小晶,張劍平,杜衛鋒.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微課教學設計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1):82-89,97.

[2]侯可新.淺析微課的特征及其在工業設計專業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5(12):149.

[3]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31(4):36-42.

[4]周超彥.江蘇省各高校微課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J].青年與社會,2018(33):62-63.

[5]王耐寒.高校微課資源建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231-232.

作者:李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