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養護施工工程技術創新芻議
時間:2022-05-25 11:40:15
導語:公路養護施工工程技術創新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為我國的公路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公路作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基礎設施,其質量直接影響著運輸及行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對此,公路養護施工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的提高公路養護施工工程技術水平,加強對公路養護施工的管理,才能有效的保障公路的質量,保障公路使用的安全、穩定。鑒于此,本文就對公路養護施工工程以及當前公路養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公路養護施工技術的創新進行探討,希望能有效促進公路養護和運營的質量。
關鍵詞:公路養護;施工技術;創新研究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各行各業都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這就促進了我國交通網絡的建設,公路已經成為現代化城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人們對公路的各個方面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為了有效的保證公路的質量,就必須要對公路進行合理的養護,從而保證公路的安全,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因此,在進行公路養護施工時,施工單位需要對養護技術不斷的進行創新和完善,積極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解決當前養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使公路養護技術能夠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進一步推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公路養護管理現狀
在當前公路養護管理過程中,仍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1.1養護運行機制落后。當前,不少工作人員對公路養護工作缺乏深入的認知,并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由于養護工作并不能產生實際的經濟效益,這就導致相關的人員只重視公路的建設,忽視了公路的養護,缺乏對公路養護的資金投入,這就限制了公路養護的發展,公路養護管理機制和技術也得不到相應的創新。此外,傳統養護運行機制的落后,使得工作人員的工作理念也十分陳舊,工作缺乏積極主動性,導致公路出現問題時并不能及時的得到解決。1.2養護管理體制不順。我國公路養護管理基本都是由國家撥款的方式進行的,這就限制了公路養護市場的行程,不僅阻礙了資金的流通,同時還不利于公路養護管理質量的提升。雖然各地區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公路養護管理體制,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封閉性,不利于公路養護管理的創新。1.3養護機械設備缺乏。當前,現代化技術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公路養護管理中也同樣如此,現代化機械設備能有效的提高養護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但不同區域由于自身情況的不同,使得現代化、機械化并不能得到良好的應用,部分地區仍運用傳統的人工方式進行養護,這樣不僅效率低下,同時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進而限制了我國公路的長久發展。1.4缺乏強有力的政府監督。在進行公路養護時,還需要做好監管工作,這樣才能保證養護的質量。但在實際的工作中,常常存在政府監督不到位的情況,這也使得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存在松懈、懶散的情況,從而養護工作效率低下,影響了公路的質量。
2公路養護施工的主要過程
2.1施工前期準備工作。在公路養護施工過程中,前期準備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會直接影響今后工作的開展。在前期準備工作中,施工材料和施工組織設計是基礎內容,施工材料的質量決定了養護施工的質量,而且材料的供應速度也對施工的進度有著較大的影響。同時,要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明確相應的設計方案、應對措施以及監管體系,這樣才能做到責任到人,保證養護施工的順利開展,提高養護施工的質量。2.2施工期間的養護工作。施工期間的養護工作重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放樣階段的養護施工。施工單位需要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路基放樣,并進行嚴格的監管,保證施工過程的規范性,避免為后續工作造成影響。第二,定線恢復環節。此階段施工相對較為復雜,存在諸多的影響因素,如進行檢驗、復制等工作以及對橫斷面補測等專業技術較強的工作,此階段的重點是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完善和改進。第三,路基放樣。高質量的路基能保障公路的質量和使用年限,路基放樣主要包含深路塹施工、路樁修筑等,需要根據設計圖紙對相應路段進行標注和檢測,進而保證各項數據的精準。第四,路基施工,路基施工尤為重要,包含路床處理、路基填筑等方面,需要加強監管,保證施工的質量。2.3公路使用時期的養護工作。公路在投入運營后的養護工作也尤為重要。雖然在施工階段通過先進的技術和嚴格的管理,保障了公路的質量,但公路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問題,因此,良好的養護管理十分必要。公路使用時期的養護必須要根據實際路況,統計車流量并結合周邊的自然環境,從而制定出合理的養護管理制度,保障公路的安全穩定,并有效地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在進行養護管理時,對路病初發階段和嚴重階段要給予高度重視,初期階段及時的養護能避免路病的惡化,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嚴重階段的養護能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保證出行的安全。
3公路養護施工技術創新
3.1霧封層公路養護施工技術創新。在進行公路養護施工時,需要對養護施工的經濟價值進行考量,一方面要保證養護的質量,另一方面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養護施工方案不斷的進行優化,對技術不斷的進行創新,從而節約成本,使公路養護具有現實意義。當前,霧封層公路養護技術是當前較為常用的一種養護技術,在養護施工中能有效的提高公路的質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在需要進行養護的路面少噴灑稀釋后的乳化瀝青,其目的在于降低公路表面的摩擦系數,實現對公路的養護。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可首先在公路表面進行相應的降溫處理,并且在進行養護時最好在良好的氣候環境下,保持路面的干燥,避免在雨雪天氣進行養護工作。3.2廢舊瀝青混合料再生技術。在當前公路養護施工中,廢舊瀝青混合料再生技術已經成為常用的養護技術,能有效的降低養護施工的成本,同時還可以減少資源的使用,不僅能提高養護施工的質量,同時還有效的保護了生態環境。廢舊瀝青混合料再生技術就是對原瀝青路面清理后,將處理下來的瀝青作為循環利用資源,依照一定的比例添加適量的添加劑和水,經過融合后用作路面基層。就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廢舊瀝青混合料再生技術值得大力進行推廣,不僅能達到環保的目的,同時還降低了成本的投入,有效的促進了公路養護施工的可持續發展。3.3微表處理技術。要想保證公路的安全性,還需要在養護施工時注意公路的抗滑性,微表處理技術則能明顯的提高公路的抗滑性,并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微表處理技術能對車轍進行有效的修復,而且還可以對細小的裂縫進行修復,從而解決因行駛車輛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傷害。當然,進行微表處理時,還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尤其是氣候環境,必須要選擇適合的氣候環境進行施工,確保施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時,還需要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施工計劃,做好現場施工的監管,使每個人都能盡職盡責,保證養護施工的質量。3.4創新翻漿處養護技術。翻漿處養護技術是提高公路養護質量的重要途徑,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做到早發現、早安排、早處理,從而不斷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各個環節中提高翻漿處治技術。通過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管理,并且對資金、設備以及人員等方面進行集中的科學管理,對遇到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能有效的提高養護施工的質量和效果。此外,還需要對施工材料進行全面的考慮,了解材料的適應能力,避免翻漿施工出現問題。可以說,公路養護要以修復、防護為主,科學合理的處理翻漿,有效實現對公路的修補,保證公路養護施工的效率。3.5利用SUPERPAVE高性能瀝青面施工技術。SUPERPAVE高性能瀝青路面施工技術是當前在國際上被公認的高效技術,在任何國家都得到了有效的應用,主要原因可表現為:第一,抗水害性能力強。應用此技術能有效的降低路面的離析概率,保證路面的均勻性,并且能有效的優化路段的性能,特別是在抗水害上具有良好的效果。第二,安全性強。經比較發現,此項技術在諸多養護技術中有著明顯的安全效果。第三,SUPERPAVE高性能瀝青面施工技術內容廣泛,并且能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4公路養護施工工程技術創新發展前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公路養護施工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這就促使在公路養護施工中投入的資金也越來越大,標志著我國公路養護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施工單位在公路養護施工過程中,需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的提高公路養護的技術水平,積極的引進先進的施工技術,對當前的技術不斷的進行創新,從而有效的服務公路養護市場。公路養護技術的創新需要有據可依,一方面解決國外先進技術,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研發,形成符合自身需求的新技術;另一方面,需要對公路養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不斷的對施工技術進行完善和改進。最終提高我國公路養護施工技術水平,促進公路養護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5結語
總之,公路養護施工技術水平直接影響著公路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對此,施工單位需要做到早安排、早發現、早處治,不斷的對公路養護施工技術進行創新,從而推進公路養護的長久、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牛書耘.對公路養護施工工程技術創新研究[J].四川建材,2020,46(01):227-228.
[2]宋平.公路養護施工工程技術創新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9(17):80.
[3]雷兆輝.公路養護施工工程技術創新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8):64.
[4]孫曉飛.公路養護施工工程技術創新研究[J].交通世界,2019(Z2):92-93.
[5]吉紅軍.關于公路養護施工工程技術創新研究[J].智庫時代,2018(48):224-225.
[6]鄭陳浩,陳巍.分析公路養護施工工程技術創新要點[J].電腦迷,2018(07):249.
[7]李煥嬋.基于創新的公路養護施工工程技術運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14):143-145.
[8]郭立永.公路養護施工工程技術創新方法[J].交通世界,2018(13):96-97.
作者:王紅衛 單位:德州市公路管理局寧津公路局
- 上一篇:企業技術創新網絡形成與結構
- 下一篇:學術期刊與新媒體融合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