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術管理與提高工作效率探析
時間:2022-08-02 09:47:38
導語:建筑施工技術管理與提高工作效率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比較穩定,國家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建筑業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這就需要建筑企業不斷優化建筑施工技術和管理模式,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設效率。
【關鍵詞】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工作效率;提升路徑
1引言
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建筑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社會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為了確保建筑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日益突顯出來,建筑企業應該與時俱進,積極引進先進的建筑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中,根據相關標準執行,提升建筑工程建設的整體質量[1]。基于此,文章闡述了優化建筑施工技術管理的重要性,研究了優化建筑施工技術管理與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路徑。
2優化建筑施工技術管理的必要性
2.1施工技術與建筑施工的全過程息息相關。在新時期的發展中,建筑企業應該注重施工技術管理工作,這是建筑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施工技術與建筑施工的全過程聯系十分緊密,而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既要確保施工圖紙、圖樣會審、施工設計方案編制、施工過程管理滿足相關要求,又要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技術要求、規范和技術設備的應用。因此,建筑企業在建筑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中,都應該加強對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的重視,提升建筑工程建設的整體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2.2施工技術管理質量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建筑產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在欠缺技術條件和相關設備的情況下,無法實現預期的建設效果,這就需要引進先進的施工技術和施工設備,施工企業加大施工技術和機械設備的資金投入,提升建筑施工現場的整體技術管理水平,優化施工技術管理[2]。
3優化建筑施工技術管理與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路徑
某工程由N1和N2兩塊地構成,地上部分被市政道路分割,地下二層整個基坑是一體的,該項目采用基礎樁筏形式,樁基是直徑800mm的混凝土鉆孔灌注樁,圍護應用灌樁擋土、攪拌樁止水結合的圍護體系,地下結構采用裙樓逆作,主樓使用半逆作法施工。3.1建立完善的施工技術管理制度。為了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整體質量,施工企業需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制定完善的施工技術優化制度,針對施工技術水平不到位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優化措施,提升建筑工程建設的施工效率。合理地控制工程建設施工進度,提升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加強對建筑工程施工的全面管理,及時地排除各種不利因素,為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提供保障。3.2有效編制施工組織計劃。施工企業需要針對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根據工程設計方案,合理地總結施工經驗,做好地質勘察工作,以此為基礎合理地編制施工組織計劃,推動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開展。例如,在隱蔽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需要引進高素質的施工人員,針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合理地制定施工技術方案,減少施工能源的消耗,提升施工的整體效率,為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開展提供支持。除此之外,施工企業還應該根據建筑工程施工進度,引進更多先進的機械設備,提升建筑工程建設的整體效率。3.3施工技術管理。3.3.1框架梁與格構柱交接位置的鋼筋綁扎技術。在水平結構梁板逆作施工過程中,框架梁鋼筋會穿越一柱一樁的鋼格構立柱,而在逆作法的應用過程中,逆作區域框架梁會比正常區域的框架梁大,這就使得在梁鋼筋直徑加大的情況下,布置比較密集,為梁柱節點位置的鋼筋綁扎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施工技術人員應確保框架梁鋼筋根據按設計要求通長布置或錨入支座,不能在鋼格構柱處無故截斷。同時,將框架梁鋼筋從格構柱側面或中心繞過,在相交節點處可適當對框架梁作加腋處理。3.3.2墻柱混凝土澆搗方法。施工技術人員在各層板逆作法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在柱四周樓板的位置留設準59鋼管作為澆搗孔,在柱子模板中央留設300mm×300mm的觀察孔,這樣就能夠觀察柱下半部分的混凝土澆搗情況,又可插入振搗器振搗混凝土,確保柱混凝土澆搗的密實性,地下室框架柱混凝土澆搗如圖1所示。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應該及時更新自身的施工技術管理理念,引進先進的施工技術,并加強對施工人員培訓,使其掌握更多先進的施工技術和施工方法,提升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這樣既能夠優化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又能夠提升工程建設的整體效率,為建筑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支持[3]。
【參考文獻】
【1】王兆輝.如何進一步優化建筑施工技術管理與提高工作效率[J].建材與裝飾,2018(25):189.
【2】王慧海.如何進一步優化建筑施工技術管理與提高工作效率[J].山西建筑,2018,44(14):237-238.
【3】吳旭昆.淺析如何進一步優化建筑施工技術管理與提高工作效率[J].居舍,2017(21):129.
作者:張龍 單位:貴州紫江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能源與動力工程節能技術論文
- 下一篇:燃煤鍋爐改燃氣鍋爐節能減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