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煤礦安全檢驗技術的精細化
時間:2022-11-05 03:08:09
導語:淺析煤礦安全檢驗技術的精細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設備檢測狀況及事故原因分析
1.1設備檢測狀況
斷繩計算依據:在用鋼絲繩破斷拉力總和為F1=1195.24kN,箕斗自由落體下落36.9m慣性沖擊力為F2=2178.48kN。F2>F1,鋼絲繩被拉斷。提升機檢測情況:礦方委托陜西煤礦安全裝備檢測中心于2010年7月中旬對該提升機進行了檢測,結論為合格。2012年3月30日對該提升機在用鋼絲繩進行了檢測,破斷拉力總和為1195.24kN。
1.2對事故的初步分析
直接原因:工人在箕斗運行中違章清理井底落煤,被墜落箕斗砸傷。間接原因:①曲軌檢修維護不及時造成卡箕斗。該礦立井井筒長期存在淋水,腐蝕鋼質罐道,礦方沒有及時進行防銹處理,導致曲軌間隙超限(下限),造成卡箕斗;或受沖擊力導致曲軌局部變形,礦方檢修不及時;或提升機司機沒有按照運行速度操作、箕斗橫向顛簸造成卡箕斗;②職工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清煤工缺乏安全基本常識、違章站位作業;提升機司機(含副司機)責任心不強,對異常情況處置不及時。或礦方對習慣性違章未予制止或存在違章指揮;③提升機安全保護存在缺陷。提升機松繩保護動作不靈敏,不及時,造成卡箕斗后,繼續松繩達36.9m。提升機現有松繩保護有接觸電路導通動作型;鋼絲繩壓行程開關動作型等。接觸電路型表現為動作靈敏,缺點是如果鋼絲繩涂油過多、易造成拒動。行程開關型,由于采集的是鋼絲繩的壓力,表現為動作不靈敏??煽紤]激光傳感器型,更加靈敏可靠;④提升機后備保護缺乏先進性。提升機運行現有成熟技術,在司機操作臺上,可以準確顯示箕斗位置。該提升機缺乏這樣的功能。
2精細化是防范事故的有效措施
2.1檢測檢驗技術工作要進一步精細化
事故的發生,對照現有的行業標準《煤礦在用纏繞式提升機系統安全檢測檢驗規范》,在檢測檢驗方面是沒有問題的,但作為長期從事此項工作的技術人員,在標準沒有涉及的某些細節方面,還是要值得我們思考,從中找出問題,以便達到精細化,作為防范事故的有效措施?,F場檢測過程和檢測報告存在不足:①認為檢測報告中提升機保護裝置(防過卷、防過速、限速、閘間隙、松繩、滿倉、減速功能、深指失效、過負荷和欠壓保護)檢測結果不明確,應量化的技術參數沒有量化。如:松繩保護,報告中僅描述“有”、“合格”,未描述松繩多長保護動作并起到作用;②檢測過程中不能僅做模擬試驗,應做實際運行試驗,確保各項保護裝置動作正常且有效?,F場檢測中通常是將罐籠停放在井底(或井口)罐座上,開始檢測各類保護。在檢測方法上,應進一步改進。檢測檢驗程序方面應進一步加強:現場檢測中,應與礦方一起制定詳細的檢測檢驗方案,并經礦方確認簽字。檢測檢驗中應嚴格執行標準,規范檢測檢驗行為。原始記錄、現場描述要準確無誤、無涂改,采用照片、文字等方式記錄設備的原始狀態。對動作失效或安裝位置不合理的設施裝置,要嚴格執行中心的質量控制程序,認真填寫《安全檢測存在問題告知書》和《在用設備設施安全檢測重大隱患報告書》,礦方負責人簽字認可后上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當地安全生產行政主管部門,以督促其盡快整改,確保設備運行安全可靠。對可以采取的新技術、新工藝等要向礦方友情提示。要以點帶面,舉一反三,確保在其它煤礦在用設備設施(主通風機系統、主排水系統和壓風系統等)安全性能檢測中,努力改進,嚴格按檢測中心質量控制程序執行,不斷提高檢測檢驗技能。
2.2檢測中心在內部管理也應進一步精細化
中心應進一步加強質量管理:①全面檢查各分中心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可聘請專家或外省中介機構對各分中心的質量控制文件、作業指導書、報告模板等進行全面檢查。加強內審和管理評審工作;②要進一步落實檢驗員、主檢、質量監督員、檢測組長、檢測科長、授權簽字人、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的責任。加強員工培訓力度,增強培訓的先進性和實效性:當今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突飛猛進,我們不能停留在過去的基礎上開展工作。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①聘請高校教授、專家開展專題講座;②派員去其他省份中介機構進行現場實踐學習;③內部檢測檢驗人員對自己專長的項目進行講解學習;④簽訂師徒合同,培養新進人員;⑤去參與標準制定的機構、設備制造廠家、先進礦井等進行現場學習、解剖式學習。通過學習提高我們的技術能力和水平。加強技術服務產品的內審工作:定期對各檢測部門的報告進行抽查。建立報告評比制度,每季度對各檢測部門的報告進行評比??梢圆扇「鹘M互評,中心技術委員會評比、聘請同行專家評比等方式。對評比中發現的問題,書面下達整改通知。建立激勵機制,獎優罰劣。
3結語
檢測檢驗技術服務工作責任重大,中介服務報告有的甚至是終身負責。檢測報告是關乎礦井安全的大事要引起極端重視。我們不僅要深刻吸取煤礦事故教訓,更要善于總結檢測檢驗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提高檢測技術能力,狠抓質量管理,確保從中心發出的每一份報告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事故的考驗,切實發揮煤礦安全技術支撐體系的作用,為煤礦安全工作做出貢獻!
本文作者:楊旭工作單位:陜西煤礦安全裝備檢測中心
- 上一篇:煤礦安全培訓的意識教育研究
- 下一篇:淺議煤礦安全法律法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