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培訓創新模式分析
時間:2022-07-19 10:39:29
導語:煤礦安全培訓創新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安全生產一直都是煤礦企業重點關注的問題,而安全的培訓模式則是保障其安全生產的重要前提條件,在新形勢下,以往的培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跟不上現今企業發展的速度,探索出一條具有創新性質的安全培訓模式顯得格外的重要。企業需要充分分析當前的行業形勢,總結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煤礦安全培訓創新模式,讓企業安全培訓模式領先于行業競爭對手,在市場發展中取得優勢。
1煤礦企業安全培訓創新模式存在的問題
1.1創新模式當中缺失安全管理的考量。關于煤礦安全培訓模式,從當前實際來說,表現就是過于看重創新,忽視了關于風險問題的考量。謀求創新的煤礦企業主要是通過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建設安全培訓基礎設施,以求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而并沒有注意到創新安全培訓模式缺少了安全管理的考量,會變得不那么“安全”。就比如說新的模式還是沒有解決井下采礦所需要面臨的危險因素問題,防火防爆、機械操作以及灰塵毒物等新的問題層出不窮,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做好安全管理的前提工作。所以創新培訓模式后,一定要熟悉掌握相關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技術標準。1.2安全培訓的創新模式缺少相應的規范標準。雖然在目前發展實際看來,煤礦行業確實涌現出不少創新的安全培訓模式。但是卻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那就是沒有統一的安全標準來界定。不少企業的創新方式都是大不相同的,可能從某種角度上看,創新的安全培訓模式繁多,證明了煤礦企業的創新能力出眾,但是細想一下,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注,是不可能做到安全培訓,乃至安全生產的。這也就是現目前煤礦企業在安全培訓創新模式這方面所面臨的標準缺失問題。
2關于煤礦企業安全培訓創新模式建立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多元化的學習培訓渠道。多元化、豐富的培訓渠道可以有效的起到安全培訓的作用,首先可以采取的就是職工的技能培訓。職工的技能培訓需要充分的利用脫產或者業余的形式進行,針對于工種相同的崗位,以實際的操作和理論知識的普及作為主要手段進行,目的就是保障職工綜合素質提高,這也是安全培訓模式需要達到的創新效果。同時在職工的技能培訓過程中,應當適當采取相應的培訓競賽活動,使得職工在比賽的過程中,更加多渠道的補足自身的缺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然后,針對于剛到煤礦崗位的工作的新人來說,可以使用“以老帶新”的制度進行相關培訓,規定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3天,老同志與新同志簽訂師徒約定,將該約定作為老同志的績效考核評判標準,勢必會加強老同志的責任心,經過一段時間的有效培訓之后,煤礦企業領導層需要對新來的同志,進行全方位的考核評價,培訓考核合格之后,才能進入崗位工作,對于考核沒達標的同志,不予錄用。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把煤礦的培訓模式提升到最科學、最安全、最創新的高度。2.2提升煤礦培訓模式的安全管理質量。在探索創新的培訓模式過程當中,絕對不能忽視安全管理的相關問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個方面的理念,是當前煤炭企業經濟發展所需要關注的。煤礦企業創新安全培訓模式,一定要把思想進行有效統一,強化對于安全培訓四個字的理解,堅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創造性的思維驅動安全管理的執行。同時,還需要完善安全培訓制度。就比如說可以結合互聯網,進行安全培訓模式創新,互聯網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當前煤礦企業安全培訓創新模式的不足,這是因為互聯網,可以快速便捷的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當前最科學的管理理念,通過深入解讀這些這些科學理念,結合煤礦企業自身的獨特性,就能夠最有效形成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安全培訓模式,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針對于安全管理來說,煤礦企業還需要進一步豐富現有的培訓內容,比如說建立符合企業特點的安全培訓網絡,組織團體進行課堂學習,傳授相關經驗,把出現問題安全培訓模式與完善的安全培訓模式,以案例的形式進行講解,以使得培訓模式中缺乏安全管理考量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從而在側面上提升整個培訓的安全質量。通過對上述措施的分析,可以明顯的總結出來,煤礦企業的安全培訓創新模式,必須要在安全管理的基礎上進行確立,缺乏了這一根本要素,安全創新培訓模式無論有多么創新,都將是不合格的體現。
3結語
煤礦企業正處于急劇轉型的時代,創新培訓模式必須要有安全性的體現,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發揮其應有的培訓作用。在這過程當中,就需要煤礦企業注重安全管理的質量,并且結合多方的關鍵信息要素,制定出完善、科學的安全創新培訓機制,通過多方面工作的努力,必然可以有效提高煤礦企業安全培訓工作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蔣旭剛,楊俊燕,李杜風.我國煤礦安全培訓體系構建及發展趨勢探討[J].礦業安全與環保,2015,42(01):116-119.
[2]鄭瑋.關于煤礦安全培訓工作的幾點思考[J].礦業安全與環保,2014,41(03):116-117+120.
作者:史耀輝 單位:太原煤氣化安全培訓中心
- 上一篇:煤炭企業財務風險探析
- 下一篇:煤礦安全監管體制改革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