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煤炭城市的轉型
時間:2022-06-23 03:26:46
導語:淺議煤炭城市的轉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合理規劃煤炭城市,促進城市轉型
第一,就創新以及技術進步而言,創新拉動著產業轉型,是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技術進步可以改變勞動手段,還可以促進勞動對象的升級,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加大產業結構的革新。因而,煤炭資源型城市必須要高度重視創新和技術進步,才能不斷提高采煤技術發展的機械性和自動性,才能不斷降低對生態的污染。同時,還要注重產業的集團化,注重集團化后的規模效應,形成集團產業聚集,體現區域競爭優勢,促進煤炭區域煤炭集團化的重組,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使得煤炭產業向集團化、集約型轉變,這可以有效促進煤炭城市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微觀來看,必須使煤炭企業縱向延其產業線,不僅僅要包括生產產品,還要包括廢舊產品的回收處理,廢舊資源的再次利用,回收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煤炭廢棄物,進行無害處理。從宏觀來看,必須加大整個社會技術體系的互聯水平,加大煤炭以及相關資源的跨產業循環利用力度,要盡量降低資源的浪費,多層次利用煤炭資源[2]。第二,就生產要素的重點轉移而言,煤炭資源型城市的轉型還必須使各類生產要素從資源密集型產業轉移到知識密集型產業,也就是說從粗放式的發展改變為集約式的發展。集約式的發展注重與原有產業完全無關的新興產業,提倡減少煤炭資源型城市對自身煤炭資源的依賴程度,倡導建立全新的城市產業結構。當然,新興產業也可以是資源型產業的相關產業,這時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產業結構轉型與優化就是向產業基礎技術相通或具有一定地方優勢的產業領域拓展,在相關產業直接實現生產要素的橫向轉移。新興產業不僅僅是前兩種產業,也可以是替代產業,這時煤炭資源型城市的轉型與優化建立在原有產業鏈的基礎上,提高產品的加工深度,加大資源的附加價值,實現產業鏈條的延伸。第三,就高新技術與生產的同步進行而言,過去的經濟結構以及產業結構已經不適應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到了不得不調整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的時候了,這種結構的調整必須與發展高新技術同步進行。筆者認為,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已經不合時宜的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一定要促進高新技術的發展,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加大相關產品的附加值,促進新興產業以及傳統產業的聯動,而二者的聯動效應,必定能促進科技成果向產業成果的轉化。為此,在調整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同時,一定要重視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高科技人才的培育以及高科技思想的運用,要在政策方面加大對高科技研發的扶持,加大投入,建立各種技術研發基金、科技創新研究公司、高新產業投資公司等風險投資體系,加強對發展高新技術的領導和管理。有關部門應實行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目標責任制,年終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價工作業績的主要依據。
城市規劃-色彩規劃法
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每座城市所獨有的特征,每座城市的定位是不同的,相互之間沒有太多的參考意義,所以它們在色彩規劃上也各不相同,沒有多少互相參考的實際意義。總的來看,我們所要考慮的煤炭城市工業大都發達,城區工業遍布,尤其是采礦業,但是工業建筑大都色彩灰暗,構造簡單,注重實用性。這一現實因素在城市規劃時必須予以考慮,在盡量凸顯主題的前提下,要使得整個城市色彩體現明快雅致的特點,使居民在工作的同時可以擁有適宜的周邊環境。其次,需要充分考慮其歷史文化基礎背景,我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悠久歷史,我國的城市也都有著各自獨特的歷史傳說,這些美麗的傳說也都充分的反映在每個城市的建筑上,為城市留下了珍貴的歷史烙印。對于大多數煤炭資源型城市來說,城市規劃也要充分考慮歷史因素,由于存在煤炭這一關鍵資源,奠定了它在城市建設史中擁有古老的歷史地位,在這一類型城市色彩規劃定位中,尊崇歷史文化也就成為了它特有的考慮因素。在分析城市的色彩以后,就應該在規劃中考慮為其注入色彩因素。在這個階段,由于煤炭資源型城市普遍都是大型的工業城市,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輸出了大量的能源,但同時也嚴重污染了所在城市的生態環境,所以煤炭資源型城市的城市色彩規劃定位應該在考慮城市自身特點和歷史文化的同時注重生態色彩的注入,以抵消工業生產給城市環境帶來的色彩污染[3]。
色彩規劃法的四大原則
在煤炭資源型城市的城市規劃中使用色彩規劃法時,要注意四大原則,分別是純天然原則、延續歷史原則、城市功能原則以及和諧搭配原則。各個原則的具體內涵見表2。自然色彩原則的運用,能更快更好地消減工業生產給城市色彩帶來的色彩污染。所以,在煤炭資源型城市中加強自然色彩的運用可以給城市居民帶來生態美的享受,而不只是讓人們感受冷峻的工業形式。延續歷史原則的運用,可以統一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在歷史古跡周邊,建筑物和環境色彩應保持與古建統一,在新城區城市色彩建設也應注重歷史文脈的傳承。城市功能原則的運用,使得城市色彩設計注重城市整體功能與分區功能,根據自身特色合理定位。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功能區分,行政、商業、居住、旅游等不同的功能區域都應有不同的色彩規劃,行政區適宜莊重,商業區適宜活躍,居住區注重素雅,而旅游區適宜和諧悅目。和諧搭配原則的運用,使得城市的色彩規劃在變化中實現協調。在城市色彩規劃中遵循規劃定位為城市色彩定義與自然色彩相協調的主要色彩基調,其它空間色彩規劃都應配合主要基調進行調和、搭配。和諧的城市色彩搭配是體現一個城市形象的重要設計原則。
大同市的色彩規劃法運用
大同市通過色彩規劃法,顯示了大同市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分別是歷史色彩不明顯、建筑色彩不統一、廣告色彩不協調以及環境色彩嚴重缺乏。(1)歷史色彩不明顯。隨著大同市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城市化的步伐明顯加速,大同市各個方面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城市中出現了更多的鋼結構建筑,色彩單一,結構簡單;色彩運用方面,大同市建設了許多光怪陸離的建筑,色彩運用夸張,絲毫沒有品味而言,城市形象大打折扣。(2)建筑色彩不統一。這點在商業地段的建筑上表現尤為明顯,商家為了展示所謂的自身,夸張的運用各種色彩,使得商業區建筑紛繁雜亂。在住宅區,大同市大量的運用單一的色彩,極易引發審美疲勞。(3)廣告色彩不協調。大同市在戶外廣告的色彩方面也有不好表現,使得城市形象大大降低。市區廣告建筑無序,色彩和周圍缺乏協調,設計方面不夠新穎,屬于色彩污染。在共公共設施方面,雖然在功能上比較完善,但是色彩運用卻不夠合理,和周圍不夠搭配。(4)環境色彩嚴重缺乏。一個城市中,最原始、最自然的色彩就是大自然的顏色,也就是環境色彩。大同市為國家很多地區提供煤炭資源,同時也嚴重污染著城市,使得大同市嚴重缺乏環境色彩,缺少生態活力。通過以上分析,大同市做了城市色彩規劃,使得城市環境更加的和諧,整體上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使得歷史文化得以傳承。大同市在2007年,進行了全新的城市規劃,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其中,城市色彩規劃成為了重要的推動手段。為了解決上述四方面的色彩體系問題,大同市制定了一整套相應的城市色彩解決方案,該方案指定了標準化的基調色、輔助色以及點綴色,將大同市的主題最終確定為“簡潔、明快、綠化、活力”。
本文作者:張燁文竹工作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 上一篇:財政收入超經濟增長透析
- 下一篇:略論煤炭院校轉制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