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發展煤炭企業論文
時間:2022-08-14 04:32:55
導語:跨越式發展煤炭企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戰略創新驅動煤炭企業實現規模化發展
淮南礦業集團進入21世紀后審度勢作出正確戰略決策,決定依托其本地域豐富煤炭資源與電力企業合作,推行“建大礦、辦大電、做資本”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火電三峽”。淮礦集團把所發電量全部通過華東電網送往上海,保障長三角的能源供應。基本做到了煤好賣時賣煤,煤不好賣時賣電,將企業面臨的風險降到了最低。到目前為止,淮南礦業幾乎沒有受到這一輪煤炭市場形勢驟變的影響,2012年生產7106萬噸,其中集團自身就地轉化銷售2500萬噸,約占總產量的35.2%,而且“年底給每位員工再漲一萬元工資”的承諾也不會改變。他們的主要做法是:第一“建大礦”。根據淮南礦區瓦斯突出情況,加大資金投入科技攻關解決了瓦斯治理安全難題,使煤礦建設進人大規模和快速度,建成顧橋煤礦千萬噸級井工大礦等,具備了向發電提供煤炭供給的雄厚能力。第二“辦大電”。采取獨資、控股、均股和參股等方式與發電企業和電力消費大客戶合資合作建設電廠、鐵路專用線及輸電線路。第三“做資本”。在煤礦、電廠、運輸通路等建設中采取資本運作手段,做到合資辦電廠,實現合作共蠃、共同發展。這樣做的結果:在煤炭價格高企、電力行業最不景氣的低谷時期,淮南礦業集團對電力產業進行抄底,參股電廠的股權比例不斷增加。淮南礦業集團規劃除淮南基地以外,電力發展還要建設蒙西、華中兩個基地,目前已加快在“兩湖一江”和蒙西地區布局布點。淮南礦業集團按照自己生產的煤炭規模,量入為出地發展電力,有多少煤,辦多少電,積極參股有供煤關系的電廠[1]。淮南礦業集團“辦大電”戰略實施效果明顯,2012年電力板塊利潤6億多元,首次超越煤炭產業利潤,截至2012年底,擁有電廠20個,權益規模達1200萬千瓦,成為華東地區最有影響力的煤電能源企業。2013年淮南礦業集團新增電力股權682萬千瓦,到2015年末,電力權益規模將達2000萬千瓦,能源供應的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技術創新驅動煤炭企業實現國際化和“氣化”發展
技術創新是構成企業競爭力的核心,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本文介紹兗礦集團依靠技術創新實施國際化戰略和晉煤集團實施“氣化山西”戰略的做法。
(一)技術創新驅動兗礦集團實施國際化戰略
兗礦集團是以煤炭、煤化工、煤電鋁及機電成套裝備制造為主導產業的國有特大型企業。兗礦集團堅持依靠多年創造的綜采放頂煤技術實施以技術為引領的國際化戰略取得成功。兗礦集團于2004年成功收購澳大利亞澳思達煤礦,是我國第一家全資收購海外煤炭資源的企業。南田煤礦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港口城市紐卡索市境內,距紐卡索市區約65公里,有鐵路與紐卡索煤港相連。礦井井田面積63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413億噸。礦井采用主斜井開拓方式,立井分區通風布置。井下煤炭運輸為膠帶運輸機運輸,輔助運輸采用無軌柴油機車運輸,系統設計年生產能力250萬噸。礦井主采煤層厚5~7米,埋深400~650米,煤層硬度適中,節理、層理發育,適合兗礦核心技術綜采放頂煤開采工藝的生產。巷道全部采用錨網支護,地面建有配套洗煤廠,生產產品為低灰、低硫、高揮發分、高流動度的半硬焦煤(2/3焦煤),產品通過紐卡索港向日本、韓國、巴西、土耳其等國出口。截至2009年底收回全部投資。澳思達煤礦連續四年被評為新南威爾士州安全最好礦井。2009年把握危中之機,采取內保外貸方式實施資本運作,在沒有動用企業存量資金情況下,以33.33億澳元成功收購并順利接管澳大利亞菲利克斯公司,是我國在澳洲歷史上最大的收購交易。菲利克斯公司所屬莫拉本煤礦2010年5月建成投產,新增設計產能1600萬噸,其中露天礦1200萬噸,井工礦4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礦之一。經國際投資銀行評估,菲利克斯公司目前價值已達到64億澳元,1年時間增值200億元人民幣。兗礦集團高度重視技術研發工作,先后建成國家級技術中心、煤液化和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成功研發出厚煤層綜放開采、煤炭間接液化等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十五”以來,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52項,完成和承擔9項國家“863”課題,承擔1項國家“973”計劃課題,18項技術向國內外有償轉讓收入4.25億元。2010年,獲省部級以上獎勵48項次,其中兩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被科技部列為“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推薦主體。特別是綜采放頂煤開采技術經過近20年不懈探索和持續改進,自動化、信息化、裝備可靠程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繼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后,2009年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年以來,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院開展技術合作,已申請專利10項,獲專利授權6項。該技術通過澳大利亞技術準入,在兗礦收購的澳思達煤礦成功推行,使煤炭資源回收率提高40%,目前達到85%以上,在澳大利亞礦業界引起強烈反響,被稱為“澳洲厚煤層開采的一次革命,開創了澳大利亞煤礦的新紀元”。2005年研發成功世界上第一套兩柱掩護式綜采放頂煤液壓支架,先后向德國DBT公司和美國比塞洛斯國際公司實施技術許可[2]。每使用一次該技術裝備一個綜采工作面,比塞洛斯國際公司向兗礦支付專利費用約1800萬元人民幣。在此基礎上,優化設計,為澳大利亞原料煤產量最大的公司之一BMA公司制造一套綜采放頂煤液壓支架,BMA公司支付專利使用費、兗礦派出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服務費。同時,與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企業美國皮博迪能源公司達成共識,雙方約定用兗礦綜采放頂煤技術在澳大利亞的北貢尼拉礦進行煤炭開采,兗礦獲取50%的收益。北貢尼拉礦生產世界上最優質的焦煤品種,煤層厚度6~10米,用原來技術只能采4米,用兗礦集團的技術可使煤炭資源回收率達到87~90%,僅此一項可增加收入10億人民幣。
(二)技術創新驅動晉煤集團實施“氣化山西”戰略
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晉煤集團)是由山西省國資委控股,國家開行、中國信達和中國建行參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瓦斯發電企業集團。現有55個子公司、10個分公司。截至2012年底,企業總資產1856億元。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1684億元。近年來,晉煤集團堅持科技興企戰略,以煤為基,建設起了煤氣產業,實現企業經濟規模和效益跨越式增長。其中,煤層氣已成為支撐晉煤集團轉型發展的新型能源產業。晉煤集團從戰略上高度重視煤層氣產業發展,積極編制《晉煤集團煤層氣開發利用“十二五”規劃》。依托企業所轄地域煤氣資源,分析面臨形勢和行業競爭力,找出自身存在的主要問題,明確提出煤層氣開發的指導思想,確立了“年產百億、氣化山西、服務礦山、奉獻社會”的發展思路,實行“立足礦區、技術創新、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開發思路,堅持“依托氣源、合理布局、民用優先、多方合作”的利用思路,科學制定“十二五”發展目標,詳細規劃煤層氣產業布局與重點項目,并制定嚴格的保障措施,以確保“氣化山西”煤層氣產業發展規劃的全面實施[3]。同時,晉煤集團盤點各類有助于煤層氣發展的資源,并積極借助內外部優勢資源快速發展煤層氣產業。一是緊抓政策優勢。晉煤集團響應國家對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的號召,大力對高瓦斯礦井和突出礦井全面實施“采氣采煤一體化”,先后學習研究《關于加快煤層氣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煤炭和煤層氣資源綜合勘查開采管理的通知》等多個煤層氣開發利用政策性文件,抓住山西省先行先試的產業政策機遇,找到了晉煤集團最大限度地開發煤層氣的政策依據。二是利用資源優勢。晉煤集團所處的晉城礦區面積約7538.2平方公里,含煤層氣總面積3901.65平方公里,西部和北部均屬于高瓦斯區,蘊含有豐富的煤層氣資源,煤層氣資源豐富度為2.32億立方米/平方公里,噸煤瓦斯含量達到16.6立方米以上。根據晉煤科學研究總院重慶分院和西安分院的評估報告,晉城礦區規劃區預測煤層氣儲量為6000億立方米,可采資源總量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氣田。晉煤集團在實施“氣化山西”戰略中高度重視科技研發工作,先后創出具有國際水準的100多項煤層氣核心技術,申請并獲得國家專利94項、發明專利27項,制定的兩項國家標準《車用壓縮煤層氣》《民用煤層氣(煤礦瓦斯)》于2010年在全國頒布推廣,創造了六個全國之最,六個全國第一。“六個之最”:全球最先突破了煤層氣開發的無煙煤禁區、全球最完善的煤層氣開發加工利用產業鏈、亞洲最大熱電聯供低濃度煤礦瓦斯發電廠、全國最先實現煤層氣資源地面商業化開發的區域、全國最大規模煤層氣壓縮和液化產業基地、全國最早建立煤層氣開發工程產學研基地。“六個第一”:煤層氣地面開采利用量位居全國第一、全國第一個煤層氣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全國第一個采煤采氣一體化示范工程、全國最大的井下煤層氣抽采工程、全國最大的煤層氣燃料供應系統、全國第一座規模最大的煤層氣液化廠。未來5年晉煤集團規劃投資400多億元,新增2萬口煤層氣抽采井,形成年產能120億立方米、年產量100億立方米的產業規模。
三、管理創新驅動企業實現高效發展
管理也是生產力,煤炭企業管理創新內容比較多,筆者特舉兩個實例加以說明。
(一)華電煤業集團不連溝公司“三六三”管理創新模式
不連溝煤業公司是由華電煤業公司控股建設的華電集團第一家千萬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2007年11月開始建設以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三六三”發展及管理模式,并取得驕人業績:用25個月時間,建成了一座“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千萬噸級現代化礦井,礦井建設噸煤投資197元;用8個月完成選煤廠建設;試生產當年就創造了綜采單面單月生產原煤102萬噸、年生產原煤530萬噸的同行業最好水平;實現投產當年即達產;正式生產的第二年即2012年生產原煤1468萬噸,至今累計生產原煤4600萬噸,煤礦原煤全員效率已達54噸/工;從2009年12月至2013年累計創利潤21億元;從建設到生產共計70個月消滅重傷以上人身事故,百萬噸死亡率為零。1.不連溝煤業公司“三六三”管理創新模式內容概要。所謂“三”即,實施“三位一體”戰略:(1)戰略理念:樹標桿創一流戰略理念。對標國內外先進煤炭企業,樹立“創建國際一流煤炭企業”愿景目標,樹立華電煤業集團標桿企業理念。(2)產業戰略:實施產業融合戰略。從建設之初就明確規劃了實施產業鏈的發展戰略,堅持做實煤炭主業,配套建設電廠和鐵路,協同發展大物流,構建了煤-電-路一物流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3)戰略方針:堅持精益發展方針。實施“精益發展”的戰略方針。精益發展就是要求企業以最小資源投入(包括人力、設備、資金、材料、時間和空間),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實現“兩個持續”目標,即為本企業持續發展集聚能量,為客戶價值需求持續提供優質服務[3]。所謂“六”即,確立“五加一”目標體系:(1)確立一流的安全目標。(2)確立一流的效率目標。(3)確立一流的效益目標。(4)確立一流的質量目標。(5)確立一流的成本目標。(6)確立可持續發展目標。所謂“三”即,釆取“三舉并行”措施:(1)上先進技術裝備。(2)推行精細化管理。(3)提升員工的素質。2.不連溝煤業公司“三六三”模式內在關系:“三六三”模式中,“三塊”內容各自有各自的功能定位。一是戰略定位,“三位一體”戰略的制定與實施,為不連溝煤業公司的發展明確了戰略方向、路徑指引和行為規范。二是目標定位,“五加一”目標體系的提出與確立,為不連溝煤業公司經營管理工作提供了行動目標值、考核參照系和創一流標桿。三是舉措定位,“三舉并行”措施的推出與實施,為保證不連溝煤業公司戰略方向和經營目標的有效實施提供了保障,起到重要支撐作用。以上模式中三塊內容相輔相成、互為支撐與保障。
(二)濟礦集團推出“四位一體”管理創新模式
在當今煤炭市場持續疲軟,全國煤炭企業效益大幅下滑的情況下,而山東省濟礦集團卻是另一番景象:2013年濟礦集團實現了“一升一降”的好成績,即利潤升,2012年(其中前四個月還是煤炭市場旺盛時期,煤價一個月內數次漲價),濟礦集團實現利潤1.6萬元;而今年在煤價同比下降150元左右的情況下,濟礦集團卻實現利潤4億元,同比增加2.4億元;成本降,2013年綜合成本同比降低13%。這是什么原因帶來如此“一升一降”的業績呢?答案只有一個:推出應對危機的“四位一體”經營管理創新模式。2013年以來,濟礦集團接連制定“目標責任制”“全面預算管理”“工效掛鉤”“績效考核”(“全員業績考核”“機關績效考核”“企業負責人薪酬分配”)等四項重要舉措,這四項舉措構成了以實行目標責任制為主線、以全面預算管理為依據、以工效掛鉤為手段、以績效考核為保障的經營管理“組合拳”。這四項政策措施“組合拳”互為支撐、互為融合和相互作用,形成激勵與約束、壓力與動力和外導與內聚并存互助的經營管理機制模式。1.堅持“目標責任制”為主線,其主體內容是:對權屬企業按照有監督的授權、責權利相統一、結果為主注重過程和公開公平公正的要求,對經濟目標(原煤產量、銷售收入、利潤總額、煤炭單位完全生產成本)、安全與質量目標(重傷事故、“雙基”建設、減災、安技措)、管理目標(機關管理部門職責)、科技與管理創新目標(科技成果、科技研發項目、管理創新成果)、和諧企業建設目標等五項指標全部分解下達,落實到單位、部門和人員。2.堅持“全面預算管理”為依據,其主體內容是:以定額為基礎,以行業先進指標為引領,以信息化為平臺,推行全面預算(包括業務預算、資本預算、財務預算等),全員參與(管理人員、員工),全方位實施(煤與非煤產業、生產、輔助、服務單位、機關等),全過程控制(產、供、銷各運營環節),進而促使提升集團公司整體預算管理水平,保證其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實現。3.堅持“工效掛鉤”為手段,其主體內容是:按照生產企業、基建企業和集團公司總部三個類型,分別明確其工資總額基數,并確定與之掛鉤的經濟效益基數等。4.堅持“績效考核”為保障,其主體內容包括三種:一是全員業績考核,二是機關績效考核,三是企業負責人薪酬。所謂全員業績考核即,主要著眼建立有效的員工評價體系和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保證客觀準確地評價全員業績;所謂機關績效考核即,主要著眼加強集團公司機關內部管理,規范各部門的工作職能,不斷完善約束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機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確保完成集團公司各項工作任務目標;所謂企業負責人薪酬考核即,主要著眼建立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有效激勵約束機制,調動與激發其工作積極性與創造性,保障企業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同時,濟礦集團還配套強力推行人事調整、機構改革、管理人員競聘上崗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舉動,為“四位一體”經營管理“組合拳”的順利有效實施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活力,提供了堅強保障。
四、煤炭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應把握的側重點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推進企業創新驅動戰略,是應對產能過剩、市場低迷和劇烈市場競爭的重要舉措,上述典型案例的做法也驗證了這一點。煤炭企業是傳統能源企業,未來煤炭企業的發展模式正在發生著新變革,為此,應從理念更新、戰略創新、管理升級和國家政策引導等四個方面入手營造創新驅動機制。第一,實現五個理念更新轉變。一要由傳統的煤炭資源為天的發展理念,更新為用戶資源為天;二要由粗放經營求快發展理念,更新為集約化經營求好發展理念;天的發展理念;三要由單一產業運營理念,更新為產業融合發展理念;四是由執迷生產量值點理念,更新為產業價值鏈理念;五要由原態生產高碳開發理念,更新為清潔生產低碳開發理念。第二,選擇實施“三大新戰略”。一是著力策劃差異化戰略。差異化戰略又稱別具一格戰略,是指為使企業產品、服務、企業形象等與競爭對手有明顯的區別,以獲得競爭優勢而采取的戰略。比如,目前神華集團在市場布局方面,采取的是向沿江、沿海缺煤地區開發市場、布局市場,先后與重慶、福建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依靠其雄厚資金實力和競爭優勢,吸引政府與其合作,建設港口、鐵路、電廠等。其他煤炭企業不可能學習神華集團去沿江、沿海地區大規模布局市場,而是根據本企業煤炭產量規模、產品規格質量及所處地域位置等,調研選定本企業可經濟輻射的局部區域去布局市場,這也可以稱為你“吃大的”,我“吃小的”;你搶沿江沿海地方市場,我搶內陸地方缺煤市場。二是著力推進產業升級戰略。全球化、數據化、網絡化、新的全球價值鏈等是推動產業升級的巨大動力,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一大趨勢。大變革、大轉型、大提升、大融合的時代已經來臨了。為了保持市場競爭優勢,企業戰略創新應要著力推動縱向延伸升級。即從縱向上推進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融合。按照深化、細化、轉化、凈化和升級“四化一升”的總體要求,深化一煤炭調配、洗選深加工;細化一根據用戶要求細分產品;轉化一向氣、向電、向油、向化工等轉化;凈化一循環經濟方式,實現高碳產業低碳發展;升級一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社會適應度,滿足用戶需要。三是著力培育核心競爭力戰略。這個核心競爭力的標準即,培育提升企業持續滿足客戶價值需求的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做強的重要標志。所謂強,主要衡量尺度是她比對手有更強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內涵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依附和來源于企業不同層次、不同要素的有機集合,是一個由資源、能力、產品、市場等不同層次、不同要素有機構成的體系,分為兩個部分、四層結構和數十項要素。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要堅持以增強煤炭企業創利能力、市場競爭力和永續發展力為目標,制定發展戰略,擴充優質資源,實施管理創新、系統集成、優化整合,打造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第三,推動企業管理創新與升級。煤炭行業進入理性發展階段,煤炭企業要適應這種理性發展的特質要求,在學習、引入和借鑒國內外企業管理方法的基礎上,尋找和打造符合中國煤炭企業可操作的管理升級版,這個“升級版”就是在煤炭企業推行精益化管理。選擇推進精益化管理。“精”就是少投入、少消耗資源、少花時間,尤其是要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投入和耗費。“益”就是多產出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升級的目標,更加精益求精。精益管理就是要求企業以最小資源投入(包括人力、設備、資金、材料、時間和空間),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為顧客提供高質量產品和及時的服務,提高顧客滿意度。精益管理的目的就是企業在為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與服務的同時,把浪費降到最低程度[4]。第四,實施新興產業引導工程。國家要對信息消費及信息惠民,節能環保、寬帶中國、移動互聯網、新能源、智慧城市、電子商務以及智能物流等統籌推進重大產業引導工程,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支持,加快相關產業的技術創新步伐[5]。東部地區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點,要圍繞破解要素成本上升、環境污染問題突出、資源約束瓶頸和轉型升級壓力等難題而實施創新。
作者:牛天勇牛克洪單位: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兗礦集團戰略研究院
- 上一篇:新形勢下煤炭企業論文
- 下一篇:校企合作汽車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