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碳排放績效研究
時間:2022-03-16 10:52:13
導語:工業企業碳排放績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碳排放績效研究是熱點問題,兼具理論和社會價值。本文首先分析了廣州市工業企業能源消耗的總體情況,然后與香港進行了碳排放量的區域對比,最后對廣州市規模以上企業的碳排放績效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碳排放量與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和主營業務收入負相關的結論。
【關鍵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碳排放量;績效
一、引言
對碳排放量進行評價分析,國際上較為廣泛應用的主要有國別排放指標、碳排放強度、碳化指數和能源強度等績效評價指標。目前,國內外學者以碳排放績效作為研究對象的論文雖然不少,但是大多數學者的關注點都是有關碳排放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國內區域差異性分析,或者宏觀層面某一省份或行業的碳排放績效研究、碳排量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評價體系的構建,而極少針對具體地區的某一行業來研究其碳排放績效。從現實情況來看,通過計算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碳排放量,分別研究它與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和主營業務收入的相關性,并利用碳排放評價指標與香港工業數據進行比較,對評價廣州減排目標能否實現,從而積極開展減排工作,走低碳發展之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理論指導意義。
二、廣州市能源消耗的總體分析
(一)廣州市工業企業碳排放量的總體分析。根據《廣州市統計年鑒》和《香港工業的業務表現》的相關數據,將廣州市及香港工業企業的能源消耗指標和收入指標列示如下(詳見表1)。可以看出,2008—2012年來廣州市全市的能源消耗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2010年上升幅度最大,比2009年增長8.02%;而2013年降幅達到17%,在此之后呈現上升趨勢,2014年較2013年增加3%。工業能源消耗的變動趨勢同能源消耗總量趨勢大體相同,2012年較2011年僅36萬噸,之后大幅下降,2013-2016年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但消耗量仍占全市消耗量的50%左右,說明在國家倡導中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廣州市工業企業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節能有所成效,但仍面臨巨大的減排壓力。2008—2016年來廣州市工業企業的碳排放量總體呈現先升后降在緩慢上升的趨勢,其中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廣州市工業企業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節能有所成效,但仍面臨巨大的減排壓力。2011年碳排放量最高為8803.03萬噸,到2013年碳排放量下降了24%,說明在低碳經濟政策指導下,降低碳排放量有所成效,對于廣州實現減排目標有積極作用。從經濟效益方面來看,廣州市工業企業總產值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二)工業企業碳排放的區域對比分析。廣州與香港同樣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大都市,地理位置也相對較近,因此選擇兩地同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對比,可比性較高。但從選擇統計指標上來,看香港是一個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體系,發電過程是其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占本地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逾60%,因此本文選取香港工業用電量作為計算依據,數據來源于《香港能源統計年刊》(2008年—2016年),并參考由香港環境保護署及機電工程署編制的《香港建筑物(商業、住宅或公共用途)的溫室氣體排放及減除的核算和報告指引》核算方法,從而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對比分析;經濟效益指標方面,廣州與香港的統計指標不同,相較香港的工業企業銷貨、加工和服務的效益指標,廣州市沒有此統計口徑,只有選用相關聯的工業總產值指標(如表1所示)。通過表1所示,在2008—2012年間,廣州工業企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香港數據的40倍左右,2013年在廣州市工業企業碳排放量大幅下降后這一倍數仍高達30,而兩個經濟體的效益指標廣州僅高出6倍左右,單位效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遠高于香港。這說明雖2008—2016年來廣州市工業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總體上較為穩定,并呈現明顯的下降幅度,雖然降低碳排放量有所成效,但仍然遠遠高于香港工業碳排放量情況,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還是面臨較大的壓力。
三、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統計分析
工業企業消耗能源,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即成本的投入,目的是為了獲取收益。因此,要衡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則應利用工業企業最為關注、也與之關系最為密切的經濟效益和財務業績指標,即經濟產出。由此,本文選擇了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和主營業務收入三個因素列表如下(表2)。根據低碳經濟的原則,提高碳排放績效意味著投入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從而產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的假設:假設1: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工業總產值呈負相關關系,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漸減少,工業總產值穩步上升。通過對碳排放量與工業總產值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到了如圖1所示的統計結果。其中的自變量為二氧化碳排放量,因變量為工業總產值。結果顯示,自變量碳排放量的系數為負,對應的t值為-7.436,sig值為0.018,R方為0.965,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工業總產值呈負相關關系,擬合度較好,假設1得到了證實。假設2: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工業增加值呈負相關關系,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漸減少,工業增加值穩步上升。通過對碳排放量與工業增加值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到了如圖6所示的統計結果。其中的自變量為二氧化碳排放量,因變量為工業增加值。結果顯示,自變量碳排放量的系數為負,對應的t值為-6.240,sig值為0.025,R方為0.951,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工業增加值呈負相關關系,擬合度較好,假設2得到了證實。假設3:二氧化碳排放量與主營業務收入呈負相關關系,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漸減少,主營業務收入穩步增加。通過對碳排放量與主營業務收入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到了如圖7所示的統計結果。其中的自變量為二氧化碳排放量,因變量為主營業務收入。結果顯示,自變量碳排放量的系數為負,對應的t值為-7.046,sig值為0.020,R方為0.961,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量與主營業務收入呈負相關關系,擬合度較好,假設3得到了證實。
四、結論
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與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呈負相關關系,這說明,碳排放量的降低會帶來企業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和主營業務收入的增加,由此可知,在低碳經濟政策的指導下,2008年-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碳排放績效在逐年提高,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與香港工業指標仍有差距,減排任務任重而道遠。
作者:周璐 譚佩茵 陳宇紅 劉卓君 單位: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院
- 上一篇:工業企業成本控制探索
- 下一篇:人資管理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