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生兒預防感染護理論文

時間:2022-11-18 09:22:00

導語:淺談新生兒預防感染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新生兒預防感染護理論文

【關鍵詞】新生兒感染;護理;體會

摘要:新生兒護理是產科護士的一項重要工作,新生兒免疫功能差,預防感染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由于新生兒均出自無菌環境(宮內感染者除外),出生后,臍帶殘端、鼻孔、皮膚開始有細菌繁殖,若有毒力強的細菌侵入,可突破不成熟的局部及全身防御機制引起感染,若因胎兒窘迫,插管、器械呼吸等損傷性治療操作,危險性就更大,通過恰當的護理減少新生兒與病菌接觸,可控制感染。筆者護理體會如下。

1病室的環境

母嬰同室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保持病室清潔、整齊,濕度應在55%~65%,室內每晨通風換氣,避免對流風,室內每日紫外線機消毒1h,室內采用濕式掃地法。

拖把用1:500的84消毒液浸泡30min后使用,每日兩次,室內陪人不可過多,每護理一位新生兒前后均應徹底洗手,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2對護理人員的要求

護理人員若有急性呼吸道疾病、發熱、皮膚感染,急性單純皰疹,胃腸炎,或正在患病期間,均不宜做新生兒的護理工作。護士要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剪指甲,接觸每個新生兒前均應用肥皂和流水認真洗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動作要輕柔,進入病室和進行各項操作均應衣帽整齊,頭發不外露,并戴口罩。公務員之家

3皮膚及臍帶的護理

作為新生兒的皮膚護理,又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因為新生兒的皮膚機能較差,僅有2~3層角化細胞組成,細胞間的相互聯系不密切,疏松、易脫落,由于皮膚嬌嫩,表皮角化層薄,皮脂腺未完全發育,皮膚很容易擦傷,體內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尚未達到成人水平,局部黏膜的lgA含量也很低,同時,表皮與真皮之間的基地結締組織與彈力纖維以及肌纖維均發育不良,而且血管較豐富,也因新生兒全身發育情況不夠完善,因此黏膜抵御病毒和細菌的能力較弱,易感染各種疾病。因此,一旦機體被感染,容易迅速擴散,造成極大危害。新生兒每天用溫清水洗澡,動作要輕柔,對頭部、頸部、腋窩、會陰及皮膚皺褶處,由于該部位汗腺分泌旺盛,容易發生痱子甚至膿皰瘡,洗澡后涂上消毒的潤膚油。臍帶殘端壞死及分泌物的浸漬,易招致細菌迅速繁殖,此處成為新生兒膿毒血癥最常見的侵入門戶,預防感染,首先應做好臍部處理,保持臍部清潔干燥,并觀察有無滲血感染,少數新生兒臍部脫落后,臍窩處有膿性分泌物,應及時處理。其方法新生兒出生24h后進行更換臍部敷料,觀察臍帶有無滲血滲液,有特殊情況應及時進行特殊處理,并應用抗生素。在進行消毒時先用75%的酒精消毒臍帶周圍,再用2%的碘酊棉棒消毒臍根部,然后用75%的酒精脫碘,消毒完畢后不再包扎。在操作過程中對于過長的臍帶殘端部分,先用75%酒精消毒后,用無菌剪刀剪去干燥的部分,防止干燥后劃破臍周正常的皮膚。剛脫落后的臍窩未干燥,而臍部中央有膠質性分泌物,用棉棒蘸取潔爾典消毒液擦干凈每日1~2次,直至臍窩完全干燥閉合。

4食具的消毒

給新生兒母乳前應用溫水清潔乳頭,用清潔的毛巾擦干后哺乳,喂水的奶瓶、奶頭每次使用后清洗干凈,用時再用開水燙洗后方可使用。因特殊原因暫時不能哺喂的,可用滴管喂養,滴管可用一次性輸液器的滴管做成放入無菌容器中備用。

5密切觀察

病情的變化對于新生兒應密切觀察皮膚顏色、呼吸、心率及皮膚有無黃疸、出血、化膿感染等。當發現新生兒患有痱子及小膿包瘡時,應及時先用溫水清潔皮膚,動作要輕,防止膿瘡表面破潰,每日用洗必泰液擦抹2~3次,同時還要加強對衣服、尿布的燙洗,包被應放在強光下曝曬,可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