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不安全原因及預防對策

時間:2022-03-17 10:08:00

導語:兒科護理不安全原因及預防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科護理不安全原因及預防對策

兒科患者年齡小,認知能力差,無法描述疾病癥狀或闡述不當,情緒不穩定,對陌生的醫療環境、醫療操作及醫護人員存在一定的恐懼感,表現為緊張、哭鬧、煩躁,一般不會主動配合治療…。因此,護理工作需要更加精細、全面,具有預見性【2J,避免兒科護理糾紛或不良事件的發生。為此,本文對兒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歸納總結,并探討了若干干預措施,現報告如下:

1.兒科護理中的潛在風險因素

l.l管理的因素:管理措施或監控力度不足,在環節過程中引發人為的疏忽,最終導致不安全的后果。如護理人員編制不足,超負荷工作;未嚴格執行兒科護理規章制度,或工作態度不嚴謹,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護理記錄不全面,與實際操作有出入等。

1.2護士的因素:①技術因素:靜脈穿刺技術不嫻熟,導致穿刺失敗或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腫。②工作態度不嚴謹,欠缺慎獨精神,隨意簡化操作流程或不遵守規章制度,“三查七對”未落實或者流于形式化。③用藥劑量誤差:JD科患者藥物用量小,劑量計算難度大,有些護士因用藥時疏忽藥品劑量差異發生差錯。④護理人員應激能力低下:家屬要求一針見血,護士心理壓力過大,容易引發失誤。⑤意外事故健康教育不詳細,無家屬陪護導致患兒墜床、走失。小兒輸液時四處走動,拉倒輸液架等。⑥感染干預意識淡薄,將不同病種的患兒安排混住在同一病房,護理操作不當可能導致患兒醫源性感染。

1.3環境設施的因素:①床欄設置有缺陷:部分病床床欄空隙太大,幼小嬰兒有墜床的危險。②設備標志不明顯,容易導致意外傷害。

1.4患者的因素:①患兒或家屬依從性缺乏:患兒對臨床治療的依從性比較差,造成治療用藥方案的持續性中斷或檢查手段未及時實施,從而影響診療效果。②患兒家屬過度維權行為:患兒家長多對護理要求很高,容易出現違醫行為和醫患信任危機,不利于醫患雙方的利益。

1.5溝通不到位:①護患溝通無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語言表達能力及認知能力缺乏,年幼兒不能完整的表達疾病的感覺。②醫護磨擦與分歧:兒科病患病情變化快,診療活動中缺乏計劃性,造成醫生護士溝通不到位;部分護士經驗不足,容易對醫生的診療行為及醫療新方案產生誤解,影響醫療的安全j。

2.干預措施

2.1查找護理缺陷的原因,建立護理安全監測預警系統。將兒科護理缺陷事件分為:①嚴重護理差錯、事故;②中度護理差錯、事故;③輕微護理差錯、事故;④無護理差錯、事故。結合整改情況設立監測預警評估體系,一旦超越預警值,即及時分析查找原因予以整改。

2.2倡導“慎獨”精神,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重視兒科診療護理規章制度的建設與落實,嚴格落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等級護理制度及危重患者的搶救制度,一切護理操作必須按照常規制度實施。做到:“解釋病情要科學,簽字手續要完善,執行制度要嚴格,說話辦事要謹慎。”

2.3加強業務培訓、職業情感修養與安全意識建設。護理人員在不斷提高理論知識水平的同時,應更加重視實踐經驗的積累,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滿足患兒家長不斷提高的護理需求。在培訓的過程中,注重護理相關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教育護理人員善于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提高意外事件的處理能力。護士要以寬容、接納并安撫的態度對待家長的誤解、遷怒與不理智,對不配合治療的家長,應使用一定的語言藝術和委婉的方式來溝通,避免正面沖突,防止事態擴大。在醫療儀器方面,定期檢查其功能,將儀器使用指南備用,對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設施、用具都具備戒心。

2.4嚴格控制交叉感染。變被動為主動,嚴格按照病種安排病房,發熱未確診患兒采取適當隔離措施;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及化療患兒予保護性隔離,加強空氣消毒和醫護人員手的消毒,避免醫源性交叉感染。

2.5加強重點環節和醫療儀器設備的管理。建立危重患兒重點護理環節和安全措施管理,包括輸血及藥物不良反應的管理、危重患兒的安全管理、危重患兒轉運交接等,加強重點護理環節的過程及終末質量的全程監控,確保護理安全。建立兒科運行儀器和備用儀器日常維修和質控制度,強化設備操作護士的風險意識,不斷提高預見風險、規避風險、排除風險的能力。

2.6創建和諧工作氛圍。護理長應注意觀察護士的心理狀態,消除或減輕不利于身心的心理壓力源,培養樂觀、耐心、友愛的品質,處理好醫護患三者關系,創造一個好的、平靜的、溫馨的工作環境。

2.7對家長深入開展健康教育。通過書面、談話、錄像及討論等多種形式,使家長了解兒童特點、疾病特點、治療與護理、預防保健及康復訓練方法,并積極采納家長提出的合理化建議,真正形成護患雙方的理解和溝通,做到相互配合與支持,達到使患兒早日康復的目的。

2.8優化配置護理人力資源。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是護理安全的基本保障,對排班模式可以進行合理優化,根據不同的時間段、護理工作量變化,動態安排護理人力資源。如中夜班及節假日是護理風險事件的高發時段,可根據工作量實行彈性排班,全院安排急救備班、節日護理人力調控預案等。

3.體會

循證護理指出,“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當前所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并根據護理人員的人技能和l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愿望和實際情況,三者結合制定出完整的護理方案”。筆者按照循證護理的基本原則,結合臨床護理實踐,分析可能潛在的風險因素,并復習了相關文獻,將前饋控制、風險管理的理念運用于兒科護理工作中,通過傾聽患兒家長的傾訴,進行了有效的護患溝通,不斷發現新的問題,并結合科室實際情況與最新的研究成果,并積極尋求對策,設計并實施了干預措施,既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降低了護患糾紛或不良事件的發生,增加了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也體現了兒科護士的知識價值,達到了較好的干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