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手足口病監護認識

時間:2022-07-05 10:33:22

導語:兒童手足口病監護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童手足口病監護認識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為特征的傳染病,其中以柯薩奇A16和E71病毒最為流行。多發生于兒童,可通過不潔器具、空氣飛沫、污染的水源以及呼吸道等多種途徑傳播。該病防治后復發率極低。手足口病主要表現在皮膚和口腔,但病毒會侵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并發心肌炎、腦炎、腦水腫、腦膜炎等,重癥患兒會因病情進展迅速頁死亡,即便存活,患兒也很可能留下后遺癥。本院通過對手足口病患兒的精心治療與護理,效果良好,現總結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治療方法

該病情可表現為:患兒出現神經源性肺水腫,合并呼吸、心力衰竭、合并神經系統感染、出現微循環障礙引起病急、進展快、病情嚴重等。治療方法共有以下幾種:(1)對合并細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進行抗炎治療;(2)清開靈注射液、利巴韋林等靜脈點滴進行抗病毒治療;(3)對癥使用魯米那、安定和維生素C、B6、B12可以鎮靜止驚,營養神經。支持治療;(4)使用阿昔洛韋軟膏治療皮膚丘皰疹,高熱時口服布洛芬或物理降溫;(5)并發癥患兒病情嚴重,可結合病情對癥治療,縮短發熱病程,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

2護理方法

2.1消毒隔離

確診患兒應及時隔離,安放房間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潔凈、溫度適宜,嚴格限制人員出入,患兒物品使用含氯消毒劑浸泡,不便浸泡的可放在陽光下暴曬,徹底消毒。患兒房內最好使用靜電吸附消毒機消毒,密切接觸者也要進行7到10天的隔離[2]。醫護人員診療護理前雙手要徹底清洗消毒,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和血壓計袖在使用后用含氯消毒劑消毒,患兒出院后,醫護人員對其床位先用紫外線燈照射,再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后才可另外收治患者。

2.2心理和發熱護理

患兒被隔離后處于陌生的環境中,加之病情疼痛,容易產生恐懼緊張心理,哭鬧頻繁。患兒家屬及醫護人員根據患兒年齡和性格特點做好心理護理,穩定患兒情緒,避免哭鬧,消除患兒心里恐懼感。治療時可從各方面鼓勵表揚患兒,使之消去內心的陌生感。大齡患兒像手、足部皰疹以及口唇潰瘍并結痂者,外表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患兒情緒,所以應加強患兒及家屬醫學知識宣教,讓其在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機制等前提下配合治療,同時在給患兒輸液時,護士要降低穿刺失敗率,避免反復穿刺。對于體溫異常的患兒應根據病情做相應的護理,例如,體溫在37.5℃~38.5℃之間的患兒,鼓勵其多喝開水;超過38.5℃的則進行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患兒出汗退熱后,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同時更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高熱驚厥患兒抽搐時,積極控制體溫,同時還要注意區別因疾病引起的神經系統并發癥。

2.3皮膚護理

保證患兒衣物整潔,穿著寬松、舒服,床鋪干凈平整,盡量不讓患兒皮膚受到刺激。小患兒可包裹雙手,防止其抓破皮疹,對已破裂皮疹或皰疹,用2%碘伏在破潰處消毒。醫護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動作要輕柔,避開皮損處貼膠布并進行各種注射,時常清洗患兒貼身衣物,避免皮疹感染。另外,患兒每晚洗漱,但不使用肥皂,穿鞋盡量松軟,多休息,減輕足部皮疹破損。

2.4口腔護理

口腔潰瘍使患兒疼痛,張口困難,飯前飯后可用生理鹽水給患兒漱口,對不會漱口及癥狀嚴重者用生理鹽水棉球輕輕擦拭,清潔口腔后再涂以錫類散,促使潰瘍愈合。患兒口腔涂藥后,應閉口10分鐘,不宜馬上飲水、進食,以保證療效。

2.5休息及飲食護理

患兒應少運動,多臥床休息,進食宜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雞蛋羹、菜粥一類,家屬也可包素餃子或者餛飩等給患兒吃,平時讓患兒少食多餐,保持營養均衡,同時囑其不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進食前后,讓患兒飲用少量溫開水,以保持口腔清潔,促進潰瘍愈合。對于因口腔潰瘍疼痛、張口困難而拒食、拒水的患兒,要及時補液以糾正因脫水、酸中毒而造成的電解質紊亂。入院后,醫護人員應教育家屬注意患兒飲食和生理衛生,當患兒出現其它病情如腹瀉的情況時,家屬及時告知并協助護理人員清理患兒排泄物及留取標本,患兒遵醫囑使用腸道藥物。

2.6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柯薩奇A16和E71是引發手足口病的兩種最常見的病原體。E71可并發腦膜炎、腦炎等,而柯薩奇A16則可并發心肌炎。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有無胸悶、呼吸急促、易驚、頭痛、嗜睡、惡心、嘔吐、眼球震顫、腦膜刺激征等,定時監測心率體溫是否正常,如果患兒心慌且心肌酶譜檢測出肌酸激酶同工異常增高,那么應高度懷疑患兒并發心肌炎。發現異常的同時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做好搶救準備。患兒輸液治療時,據情況嚴格控制滴速。高熱患兒要及時采取退熱措施。

3小結

1981年我國在上海首次發現該病病例,至2008年我院科室才開始收治手足口病患兒。由于此病傳播途徑復雜、傳染性大、傳播快,在外界環境中病毒能長期存活,因此該病的發病率很高。教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非常重要。一旦發現疑似感染應及時就診,作好隔離,并及時上報有關部門[3]。在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提高基礎護理質量和專科護理質量,預防常見并發癥,如果出現并發癥初期癥狀必須及時處理,防止并發癥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