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
時間:2022-08-26 08:57:13
導語:兒科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兒科2013年10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200例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1~6歲,平均(5.2±1.5)歲。試驗組10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齡1~7歲,平均(5.5±1.2)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200例患兒的資料進行回顧總結,調查并記錄患兒在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對照組患兒由普通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試驗組患兒由經防范對策加強后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防范對策如下:①提高臨床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兒科臨床護理人員應加強自身的學習和培訓,在工作中認真負責,注意兒科護理中的細節,減少患兒的意外發生。②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相比于正常成人的護理工作,兒科護理人員的工作難度較大,合理配置臨床護理人員,減輕護理工作的強度可減少患兒意外。③提高兒科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借助患兒家屬以對患兒的一般情況進行了解,從而準確地對患兒病情作出判斷,避免患兒意外的發生。
1.3觀察指標:記錄并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意外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l9.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χ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兒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對患兒的資料進行分析后發現,發生護理意外的有42例,不安全因素中護理態度不端正引起的20例,責任意識模糊17例,業務水平不精3例,工作不積極2例。兒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于,護理態度不端正,責任意識模糊,業務水平不精,工作不積極導致。
2.2兩組患兒的護理意外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意外發生情況,發現試驗組患兒的護理意外發生率為8.0%,對照組患兒的護理意外發生率為34.0%,試驗組患兒的護理意外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6.0%。P<0.01,具有統計學意義。可以看出:試驗組患兒的護理意外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對于兒科的護理工作中,需要護理人員加強一定的安全意識,對于護士水平要有一定的提高,要求護理人員除了做好相應的患者病情觀察、記錄、健康知識教育、入院患兒接待工作,還需要處理好醫生對患者治療叮囑。由于在兒科這樣護理工作中,患者家屬較多,床位之間的轉換速度較快、病情變化多端、醫生叮囑多的特點,因此在這樣繁雜的工作中,極容易產生記錄錯誤以及陰差陽錯的現象。在實際工作中,個別護士嚴重缺乏工作責任心,未曾嚴格按照醫院規定來工作,對于患者的床號、用藥量、姓名、藥品濃度都沒有認真仔細的觀察,甚至錯誤地認為這些工作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對患兒健康影響重大。在本次研究中,對200名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護理態度不端正與責任意識模糊為影響患兒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其中業務水平不精在相關報道中也被列為主要不安全因素,而我院只有3例,這可能是與我院所有臨床護理人員在上崗前均需經過長時間的理論實踐培訓有關。另外,溝通不暢也被認為是導致護理意外發生的不安全因素之一,張慧敏等研究顯示,患兒由于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需要家屬與臨床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因此臨床護理人員必須增強其溝通能力。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因溝通不暢而導致的護理意外無1例,這可能是我院在患兒入院后均由護士長向患兒家屬告知注意事項并與其對患兒的病情進行溝通有關。由于兒科科室的特殊性,在對于兒科護理的工作中,有效的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對于護理人員業務的水平要有一定的提高。從而減少意外的發生。因此,兒科護理工作者中應該把護理安全當成應該重視的問題。
作者:李少媚 鄧彩素 李友芬 楊淑燕 單位:廣東省英德市婦幼保健院
- 上一篇: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及防范措施
- 下一篇:三嚴三實黨課精神研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