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安全建議

時間:2022-08-03 03:25:54

導語:兒科護理安全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科護理安全建議

摘要:目的:探討影響兒科護理安全的危險因素,并提出改進建議。方法:對醫院兒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現的32例護理安全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的影響因素,并提出改進建議,以提高護理安全質量。結果:護理人員因素中服務態度差、責任意識低及操作水平低,是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的主要影響因素。患兒及其家屬因素中認知度不足及不配合護理,是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的主要影響因素,環境差也是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的影響因素。結論:加強兒科護理安全影響因素的監控力度,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可有效避免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保障兒童的就醫安全,推進兒童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關鍵詞:兒科;護理安全;影響因素;建議

護理貫穿醫療診治的整個過程[1],對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癥狀及促進患者恢復均有積極作用,因此護理工作也是所有科室管理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兒科是主要涉及兒童身心發育、疾病防治及保健等的綜合性科室[2],由于兒童患者具有年齡偏小、自身抵抗力與防御力較差、認知度較低及自控能力較差等問題,致使兒童的護理難度及風險系數明顯高于其他科室,其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率也相對偏高,這對兒科的護理管理及患兒的就醫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提高,群眾對醫療護理的需求也隨之提高,兒童的護理安全問題也受到更多重視,這對兒科護理安全管理來講既是新的挑戰,也是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機遇。臨床研究表明護理人員、患兒及其家屬與環境,均可能成為引發兒科護理安全事件的危險因素[3],依據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給予有效的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兒科護理質量、并降低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風險。為了進一步提高兒科護理安全的管理質量并保障患兒就醫安全,就對醫院兒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現的32例護理安全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影響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并提出改進建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醫院兒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現的32例護理安全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護理安全事件中的32例患兒,年齡為2~11歲;男19例,女13例;神經系統疾病6例,消化系統疾病10例,呼吸系統疾病12例,內分泌疾病4例。所有患兒均無其他特異性疾病。1.2方法。通過對32例護理安全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出引發護理安全問題的主要危險因素,并依據影響因素提出改進建議。1.3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

2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因素中服務態度差、責任意識低及操作水平低,是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的主要影響因素。患兒及其家屬因素中認知度不足與不配合護理,是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的主要影響因素。環境差也是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的影響因素。見表1。

3討論

臨床表明影響兒科護理安全的因素較多[4],且涉及范圍較廣,不僅會對兒科的護理質量造成嚴重影響,還會威脅到患兒的身心健康。在當前護患關系緊張的醫療背景下[5],如果兒科的護理安全問題嚴重,勢必會引起更多的護理糾紛,一方面影響患兒的就醫安全,另一方面會加劇護患關系的緊張形勢,不利于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臨床證實不斷總結分析護理工作中的問題所在[6],找出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并加以整改,是保證護理管理質量持續提升的重要措施,也是能夠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并改善護患關系的主要措施。3.1原因分析。本次研究通過對醫院兒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現的32例護理安全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護理人員因素占62.50%、患兒及其家屬因素占28.13%、環境因素占9.37%,提示護理人員因素、患兒及其家屬因素及環境因素均是引發兒科護理安全事件的危險因素。(1)護理人員因素占比較大的原因是護理人員是護理措施的執行者,自身的責任意識、服務態度及操作水平高低均會影響護理效果。其中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較差,常表現為對患兒缺乏足夠的耐心,部分護理人員還可能存在采用粗暴行為對待患兒,導致患兒出現恐懼心理,不僅會影響患兒的依從性,還可能對患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護理人員責任意識低表現為護理工作開展中缺乏專業素養及護理細節不到位等,致使患兒的跌倒、墜床等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增加了護理糾紛發生風險。護理人員操作水平低表現為護理工作開展中出現較多的差錯,或在突發情況的處理上手足無措,導致患兒的護理效果降低或錯過最佳治療時機。(2)患兒及其家屬成為影響護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患兒年齡偏小,疾病帶來的痛苦會加劇患兒的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致使患兒出現不配合護理等現象,護理人員無法得到來自患兒的信息反饋,就無法給予準確有效的護理干預,導致護理效果降低,而經驗護理也會提高安全事件的發生風險。患兒家屬本身應作為護理人員與患兒之間的溝通橋梁,但由于兒童疾病的復雜多樣性,導致患兒家屬對疾病的認知不足,以至于患兒家屬與護理人員無法開展有效的溝通,甚至產生誤會,最終引發護理糾紛或護理安全事件。(3)環境因素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的原因是部分醫療機構受到規模限制,無法滿足每位患兒的護理需求,或因環境布局的不合理加大了醫院感染風險,給護理工作開展帶來了諸多困難。3.2改進建議。持續完善護理管理制度,科室應依據我國最新管理條例,不斷完善管理系統及相關制度,確保護理工作科學化、有序化、合理化的開展。加強護理監管力度,建立質量控制小組,完善護理監督制度,將護理監管范圍深化到各方面,定期對監管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匯總并上報,討論并提出整改建議。加強護理人員對法律法規的學習,科室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加法律法規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一方面督促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護理操作,另一方面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也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與患兒的利益。注重護理隊伍專業素質的培養,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思想教育,提升護理人員的使命感及責任感,讓護理人員能夠設身處地的為患兒及其家屬多做考慮,耐心、寬容的對待每位患兒及家屬。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護理人員在執行護理措施時出現的護理差錯多少,直接決定了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率,因此科室應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加強專業知識及操作能力的學習,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并重的教學方案,同時要對護理人員的階段學習進行考核,護理人員通過考核才能上崗,未通過考核的護理人員應繼續學習直到通過考核后才能上崗。增加獎懲機制,將考核納入護理人員績效考核中,對表現優異的護理人員通報表揚并給予適宜的獎金,提高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合理調整人力資源,對排班、值班等進行科學調整,例如高峰時段多安排人手,夜間值班應安排資歷高護理人員帶領資歷低護理人員,以促進護理隊伍的整體水平提高。加強護患溝通,科室應加強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以應對不同患兒及其家屬,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主動與患兒及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做好宣教工作,實時掌握患兒的病情及護理信息反饋,護理人員溝通交流時應表現出充分的耐心,取得患兒及其家屬的信任,以提高依從性,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綜上所述,護理人員、患兒及其家屬與環境均可能成為影響護理安全的危險因素,應針對風險因素開展有效的干預措施,并持續提升科室護理管理質量,就能有效保障患兒的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石兵霞.兒科護理中工作的安全隱患及安全護理對策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4):217.

[2]邵瑞娜.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1):260-261.

[3]齊瑞霞.影響兒科藥物治療安全的因素及護理對策分析[J].海峽藥學,2017,29(6):215-216.

[4]李玲燕,李翩.探究小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及相應的解決對策[J].今日健康,2016,15(12):178.

[5]李欣.通過等級醫院評審提高兒科護理安全管理的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4):140-142.

[6]陳曉理,吳偉宏,王爽.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237-238.

作者:張妍莉 單位:浙江省立同德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