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中溝通方法與技巧探究

時間:2022-10-14 04:06:59

導語:兒科護理中溝通方法與技巧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科護理中溝通方法與技巧探究

【摘要】目的為兒科患兒護理溝通方法技巧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方法將來我院2019年4月~2019年12月就診的兒科患兒124例作為研究對象,在本次研究分組時,共設置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運用溝通方法和技巧)兩個小組,并采用數字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所有入選研究的患兒平均分入不同小組之中,保證兩組之間患兒數量不存在區別。以此來對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患兒的護理情況進行對比。結果通過給予觀察組患兒護理的過程中充分運用溝通方法和技巧,觀察組患兒的護理總體滿意度和醫患糾紛數,都明顯較對照組患兒更具有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兒科患兒進行臨床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通過積極的運用溝通技巧和方法,有效的提升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對醫患糾紛的發生進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兒科護理;溝通技巧;患兒家屬滿意度

筆者在本文中針對溝通方法以及技巧在兒科患兒護理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開展了相關研究,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來我院2019年4月~2019年12月就診的兒科患兒124例作為研究對象,在本次研究分組時,共設置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運用溝通方法和技巧)兩個小組,并采用數字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所有入選研究的患兒平均分入不同小組之中,保證兩組之間患兒數量不存在區別,各62例。在所有入選本次研究的患兒之中,男67例,女57例;其中,年齡0~13歲,平均(2.1±0.8)歲;在研究開展之前,保證所有患兒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時引導患兒家屬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在隨機分組的情況下,觀察組患兒與對照組患兒并不存在明顯的一般資料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在為患兒提供護理服務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采用常規護理模式來對對照組患兒開展護理。對觀察組患兒護理時,則要求護理人員靈活的應用各種溝通方法以及技巧,其中,主要的溝通技巧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溝通的方法: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除了需要開展常規的環境護理外,還需要注重與患兒的溝通質量,在與患兒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全程保持親切、關懷的態度,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更好的緩解患兒對護理人員以及醫院環境的不安感。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應充分傾聽患兒的敘述,表達出認真與尊重,以此來拉近與患兒之間的距離,在必要的條件下,護理人員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對患兒進行輕撫或者接觸,以此來更好的提升患兒的安全感。②溝通的技巧:護理人員在開展患兒護理工作時,應首先對患兒的年齡、性格等基本情況進行了解,以此來針對性的開展溝通,對于性格較為倔強的患兒,護理人員可以先嘗試拉近與患兒的距離后,將患兒與表現好的其他患兒進行比較,通過激發患兒好勝心來提升其依從度。對于較為膽小的患兒,醫護人員則應更多的給予其溫暖和關懷,引導患兒更好的放松,避免患兒出現過度恐懼的問題問題。1.3統計學方法。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及計數資料分別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對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患兒的護理情況進行調查后發現,觀察組患兒的護理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在家長滿意度以及護患糾紛發生率等方面,均具有明顯的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患兒的家長滿意率為98.39%,護患糾紛僅發生1次;對照組患兒的家長滿意率為82.26%,護患糾紛共發生了6次,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在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兒科護理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護理工作,無論是疾病防治,還是健康教育等工作,都屬于兒科護理的范疇。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因此護理人員需要采用特殊的溝通技巧,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對患兒以及患兒家屬進行引導和安撫,有效提升其治療和護理依從性。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觀察組患兒護理時科學應用溝通方法與技巧之后,相較于對照組患兒的護理情況,觀察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明顯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臨床開展兒科患兒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合理運用溝通方法和技巧,能夠為患兒的治療依從度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時避免護患糾紛,因此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張紅麗,吳愛珍,劉偉玲.兒科護理操作中溝通技巧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S2):404-405.

作者:黃冬梅 張顏 胡莉 單位:四川省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