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護理論文

時間:2022-11-09 04:27:00

導語: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護理論文

【關鍵詞】小腿骨筋膜綜合征

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是骨科的急重癥,如不及時診治會引起嚴重傷殘,護理在其診治和康復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回顧分析28例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病例,對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的術前觀察、術后護理及預防進行總結,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28例,男27例,女1例,年齡18~62歲,平均37.8歲。原因:擠壓傷4例,脛腓骨粉碎性骨折23例,因脛骨結節骨折在外院門診小夾板固定不當發生筋膜室1例。受傷至確診時間2~24h,平均13h。

2結果

本組28例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患者均行切開減壓術,23例因脛腓骨骨折同時行髓內釘內固定術,28例創面細菌培養均呈陽性,無一例深部感染及骨髓炎。20例患者一期縫合愈合良好,該組患者術后7~11天縫合;7例患者減張縫合二期植皮愈合,該組患者術后10~21天縫合,上述27例患者膝、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1例患者(即小夾板固定的患者)因廣泛肌肉神經壞死經反復清創換藥,2個月后傷口植皮才愈合,該患者膝、踝關節及趾間關節功能喪失,足部感覺缺失需扶拐行走。

3護理

3.1術前護理入院后仔細詢問病史及癥狀并詳細檢查。局部觀察的方法包括:望、觸、動、量。望:患肢有無腫脹、淤斑及張力性水皰,足部是否存在紅腫、青紫及大理石花紋;觸:小腿皮膚張力,足部皮溫,足背部、足底部感覺,足背動脈和脛后動脈搏動是否減弱或消失;動:足趾有無被動牽拉痛;量:測量小腿周徑,每30min1次,觀察腫脹是否加重。全身觀察: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尿液,尤其是尿液的量、顏色。

在無骨筋膜綜合征出現之前,應抬高患肢,小腿部間斷冷敷以減輕出血、腫脹及疼痛。同時,使用A-V泵輔助治療促進血液循環,以利于消腫。入院后詳細告知患者與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相關的癥狀和體征,如出現變化立即告知醫生、護士。入院后禁用強效鎮痛藥,一旦可疑骨筋膜室綜合征,應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及化驗,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及解釋工作,讓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

3.2術后護理骨筋膜室綜合征診斷一旦確診,即行切開減壓術[1]。術后還應密切觀察患肢的血運、感覺、活動及皮膚溫度、疼痛及腫脹情況,如仍有疼痛、麻木、發紺且進行性加重,應考慮減壓不徹底,及時通知醫生及早處理;根據醫囑應用甘露醇、七葉皂甙鈉等消腫藥物,并繼續使用A-V泵輔助治療促進血液循環,以利消腫;術后因切口大、深筋膜開放,傷口滲液較多,每日需換藥1~2次,應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量、性質、顏色及氣味;術后1周內每日檢查血常規、急診生化觀察有無感染、貧血及電解質紊亂,并給予對癥治療;每周2次傷口分泌物的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以選擇敏感的抗生素來控制傷口感染;做好一般護理,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每日用紫外線照射消毒2次,每次30min,注意保護患者的眼睛和皮膚。防止褥瘡、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針對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恐懼、壓抑、對預后顧慮重重等心理,護士應加強心理護理,應多與患者交談,給予安慰,介紹同種疾病的治愈情況,使患者對疾病及治療、護理有所了解,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做好家屬工作,配合醫護人員給患者多方面的心理支持,使患者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提高治療和護理效果。

4討論

4.1熟悉小腿骨筋膜室的解剖和臨床表現有利于護理和診斷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是骨科的急重癥,要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否則會導致嚴重后果。本組1例患者就是因為當地醫院延誤診斷致小腿肌肉神經廣泛壞死、患肢嚴重功能障礙。熟悉小腿骨筋膜室的解剖為準確判斷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的部位提供了重要依據,使護士觀察和護理更具有針對性。小腿骨筋膜室由前室、側室、深后室、淺后室四室組成,其中前室有趾長伸肌、長伸肌、脛前肌、脛前動、靜脈及腓深神經等;側室有腓骨長短肌、腓動、靜脈等通過;深后室有脛后肌、趾長屈肌,長屈肌、脛后動、靜脈及脛神經等;淺后室內有小腿三頭肌等。如前室壓力過高,足背內側麻木、痛覺減退、被動牽拉足趾跖屈可誘發疼痛加重;側室壓力過高,足內翻可誘發疼痛加重;淺后室壓力過高,踝關節背伸可誘發疼痛加重;深后室壓力過高,被動牽拉足趾背伸可誘發疼痛加重。小腿骨折或擠壓傷后出現小腿腫脹嚴重、劇烈疼痛、被動牽拉痛、局部出現麻木、青紫或大理石花紋即可診斷為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

4.2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切開減壓術后護理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切開減壓術后病情仍然很嚴重,護理工作十分重要。應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做好記錄,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如術前癥狀無好轉或加重則有減壓不徹底的可能,應及時通知醫生。術后1周內每日復查血常規及急診生化以監測有無感染、貧血及電解質紊亂,注意傷口滲液的量、顏色、性質和氣味的變化并定期分泌物培養及藥敏檢查,遵醫囑給予補液、抗感染及必要的營養支持;除應用消腫藥外術后6h還可輔以A-V泵輔助治療促進血液循環,以利腫脹消退,防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氣壓式足底動-靜脈泵(即A-V泵)原理是模擬人走路或勞作時足底所承受的壓力,而加快下肢靜脈血流,促進組織水腫吸收,減輕肢體腫脹,并使疼痛得到緩解及時有效的預防靜脈血栓形成[2]。指導患者早期正確地進行功能鍛煉,最大限度地恢復肢體的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多與患者交談使患者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提高治療和護理效果。

4.3骨筋膜室綜合征的預防措施小腿傷后48h內,早期可給予局部間斷冷敷,可在不同的部位交替進行,每處15~20min/次,以減輕局部組織充血或出血從而減輕骨筋膜室內壓力,從而緩解腫脹和疼痛;一旦可疑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應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如石膏、繃帶等,以免骨筋膜室內壓力增高誘發骨筋膜室綜合征;小腿骨折后或術后可靜脈輸入甘露醇、七葉皂甙鈉來提高血液的滲透壓,促使組織脫水來減輕組織水腫,改善血液循環,輸液時宜選擇較粗靜脈且勿使藥液露出血管外,以免發生組織壞死,但腎功能不全及妊娠患者禁用;傷后或術后可應用A-V泵以增加下肢血液回流,防止靜脈血栓、減輕腫脹、減輕疼痛。

總之,針對性的嚴密觀察和護理是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康復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王亦璁,孟繼懋,郭子恒.骨與關節損傷.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253.

2劉曉娜,馬永玲.氣壓式四肢血液循環機的臨床應用.實用醫技雜志,200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