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的運用

時間:2022-09-20 09:20:06

導語:骨科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科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的運用

摘要: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在骨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骨科患者51例,隨機分為預見組(26例)和常規組(25例),分別給予預見性護理和常規護理,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質量情況。結果護理干預后,預見組過去24h及術后經歷的最嚴重疼痛評分低于常規組(P<0.05);生活質量總評分、各功能量表評分均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通過預見性護理的應用,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鎮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骨科疾病中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生活質量;疼痛

近年來因各種事故、長期累積病癥造成的骨折、骨損等骨科疾病呈逐年上升趨勢,該疾病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術后需要長期臥床且并發癥情況較多,調查顯示,血栓、肺感染、褥瘡和疼痛是骨科術后主要的并發癥[1],其中疼痛會伴隨疾病治療的整個過程,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康復鍛煉和日常生活。有報道顯示,對患者行早期護理干預能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康復[2]。本研究采用預見性護理對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進行干預,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51例骨科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常規組和預見組。常規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21~68歲,平均(44.23±5.07)歲;疾病類型:創傷性骨折1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8例,頸椎病4例,骨髓炎3例。預見組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齡22~68歲,平均(43.90±5.87)歲;疾病類型:創傷性骨折11例,腰椎間盤突出癥5例,頸椎病5例,骨髓炎4例,骨腫瘤1例。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患者及其家屬同意,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醫院倫理委員會監督執行本次研究。兩組患者排除嚴重性肝腎疾病和全身系統性疾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例數和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上,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護理方法

常規組給予患者日常喂服藥物、靜脈滴注、清潔傷口、床上引導康復鍛煉等常規護理模式。預見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心理護理。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支持與安慰,增加與患者交流次數,做好疾病知識宣教,以消除心理不適;(2)健康指導。由研究者制定骨科疼痛相關知識的健康閱讀材料,并經高端專家審核通過后,印刷成方便攜帶的小冊子,由護士派發給患者及家屬閱讀,以使患者全面了解骨科疼痛及疾病康復相關知識,更好地減輕疼痛,提高護理效果;(3)總結與反饋。研究者每周進行預見性護理總結與反饋,一是總結護士按照分工履行預見性護理職責的情況;二是護士進行護理服務的行為過程是否符合標準;三是對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及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進行總結,并根據反饋情況及時調整后續護理計劃[3]。

1.3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質量情況。疼痛評價: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將一直線平分為10,用0~10分表示疼痛程度。0分:無痛;10分:劇痛。生活質量評價:干預3個月后,采用WHO生存質量測定量表(QOL)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生理領域、心理領域和社會關系。每個指標有5個備選答案,分別為1~5分。1分表示最差,5分表示最好,滿分為60分,分數高說明生活質量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軃±s表示,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時疼痛程度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預見組患者采用無痛病房模式后,在過去24h及術后經歷的最嚴重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

2.2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較護理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預見組的改善程度優于常規組(P<0.05).

3討論

骨科患者大多需手術治療,術后要長時間臥床,還伴有多種并發癥情況,患者往往因為疼痛感強烈,生活無法自理等原因,會有焦慮、抑郁、悲觀等心理壓力,給疾病的治療和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利影響[4]。因此,在骨科的臨床護理治療中,需要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疼痛、心理壓力等提前做出預見性護理,有效降低患者疾病治療的不利因素,加快患者的疾病康復。近年來,隨著護理學科的快速發展,護理在疾病治療及轉歸中的作用越加突出。其中預見性護理是以長期護理工作經驗的積累為基礎,以預見意識并積極主動采取的有效防范措施,其可以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護理質量起到明顯的保障和促進作用[5]。本研究采用預見性護理對骨科患者進行護理,預見性護理通過對現存問題及風險的評估,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從而更有效地促進患者康復。結果顯示,預見組患者過去24h及術后經歷的最嚴重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同時結果還顯示,預見組患者生活質量總評分、各功能量表評分均優于常規組(P<0.05),這說明在給予無痛病房護理模式之后預見組的生活質量均明顯強于常規組。這與趙紅學者[6]《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一文中的研究成果接近。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鎮痛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骨科疾病中應用和推廣。

作者:丁艷麗 孫迎春 單位:新疆八一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院

參考文獻:

[1]陳建平.護理干預對骨科術后患者睡眠質量提高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學,2011,13(2):233-234.

[2]吳成華,薛靜華,張亞英,等.循證護理在骨科患者多模式鎮痛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6):2182-2183.

[3]劉紅英.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半月),2013(5):1255.

[4]鄭暖.淺談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1(12):11-12

[5]趙紅,史新春,王淑勉.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療,2015(3):147-148.

[6]李文文.論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6(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