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護理服務論文

時間:2022-04-04 09:50:03

導語:骨科患者護理服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科患者護理服務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骨科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則采取常規護理+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其中,對照組男29例,女31例,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50.8±3.5)歲,其中骨性關節炎為20例,風濕性關節炎為19例,創傷性關節炎為21例;觀察組男25例,女35例,年齡33~73歲,平均年齡(52.6±5.4)歲,其中骨性關節炎為18例,風濕性關節炎為20例,創傷性關節炎為2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例數、年齡、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1.2.1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基礎護理、用藥方法等指導。1.2.2實驗組。實驗組在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由于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病情較嚴重,患者可能出現憂慮、焦慮、煩躁等心情,導致對自己病情不自信,從而使治療依從性下降[1]。醫護人員應該了解患者病情,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和自身心理狀況進行對應安撫,使患者對自身病情重拾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②并發癥護理。調整患者日常飲食,盡量減少便秘發生。醫護人員及其家屬要在患者便后立即清洗,以防尿路感染現象的發生。③康復護理。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自身病情,制定相應的康復治療方法。并把相關訓練方式告訴患者及其家屬,并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監督[2],使患者嚴格按照康復治療方法訓練,總而到達病情最優恢復。1.3觀察指標。觀察并且記錄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緩解時間、住院時間、拆線時間。我院對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采取問卷調查形式。滿分100分,非常滿意:>90分;滿意:70~90分;不滿意:<7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情況對比。通過對兩組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兩組患者術后情況對比結果表明:實驗組疼痛緩解時間、拆線時間、住院平均時間少于對照組。見表1。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實驗組22例非常滿意,20例滿意,18例不滿意,滿意度為70.0%;對照組10例非常滿意,18例滿意,32例不滿意,滿意度為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72,P<0.05)見表2。

3討論

由于我國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骨科患者選擇人工關節置換,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后主要的失敗原因是假體出現了松動情況,而采取優質護理模式成為越來越多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的主要選擇。由于人工關節置換是現代醫學應用廣泛的手術。但是關節假體的長時間在體內保留,造成手術后一系列的并發癥問題,成為醫學關注的焦點[3]。大多數患者是因為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等原因而造成疼痛、行動不便,使患者認為病情逐漸惡化,從而導致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創傷。如何減少此類疾病并發癥的產生、提高患者治療療效、緩解患者病痛狀況以及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是人工關節置換患者的主要擔心問題。而采取優質的護理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產生、緩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治療療效和減少治療時間、提高患者對病情治療的自信心。所以對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采取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是極為必要的[4]。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通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更夠減少患者疼痛緩解時間、拆線時間、住院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并減少并發癥的產生,通過護理人員與患者心理溝通,能夠有效減少患者出現焦慮、不安、煩躁的狀態,實行有效的護理服務模式,同時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的治療信心,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治療結構,達到治療最佳目的。

綜上所述,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采取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可以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產生,同時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霞.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19):2141-2142.

[2]劉珂,王靜.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5,1(28):229-230.

[3]李焱.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174-175.

[4]任秀紅.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臨床研究,2016,24(7):100-101.

作者:祁寶生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紅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