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的作用
時間:2022-05-15 11:08:59
導語: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科臨床中接收的多數病人均表現出較顯著的疼痛癥狀,部分病情嚴重者需實施手術治療才可確保取得理想療效。預見性護理屬于高效、系統、優質的一種護理模式,對預防和減少危險因素有較好的臨床作用[1]。本文以我院骨科接收且施行對應治療的270例病人為對象,依照其護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兩個組,分別給予預見性護理、一般性護理,評比兩組護理成效,現將內容陳述為下。
1治療與方法
1.1一般治療。選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且施行對應治療的病人270例為調查對象,不含精神障礙疾病者、重大臟器系統疾病者;有153例男性、117例女性,年齡在21~69歲間,平均年齡是(43.62±4.12)歲;疾病分型情況:92例下肢開放性骨折、85例關節疾病、61例上肢骨折、32例骨盆骨折。依照上述病人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列為調查組(135例)、參照組(135例),統計評估兩組一般性臨床信息,未見突出差異性(P>0.05),能實行對照探討。1.2方法。參照組對組內病人施予一般性護理,工作有:輔助治療護理、日常病房護理、康復指導等。調查組除一般性護理外,還實施預見性護理,操作為下:①入院初期護理。自入院開始,護士要依據病人的各項檢測結果開展病情及生命體征的全面評估,且輔助醫生擬定每例病人的個性化治療、護理方案。若遇到病情危急或者急診手術的病人,護士及早做好術前的各種準備工作,保障手術得以順利、高效開展。②評估病人安全隱患以及高危因素。對于不同類型骨科疾病者,護士要以不同方式對其開展安全隱患評估,尤其注意加強病情危重病人的防護管理,以防出現墜床、摔倒、跌傷等危險事故。譬如,反復叮囑長期臥床病人減慢起床時的動作速度;對易墜床或跌倒的病人安置病床防護欄;在病床附近懸掛警示標志等。③強化并發癥預防干預。護理期間需定時輔助病人翻身,以防出現褥瘡(壓瘡);要求病人多飲水,盡早實現排尿;飲食宜清淡,最好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護士可對病人進行腹部按摩、按壓合谷穴等,降低便秘的出現率;指導病人進行有效咳痰,不可產生較大活動量,避免患處出血;每日定時打開窗戶、按時開展空氣消毒,定期更換病床的床單、被套,囑咐病人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以防出現機體感染現象;注意監測病人下肢的凝血系統功能情況,幫助其學習、掌握術后早期訓練方法,適當進行康復訓練活動,避免出現靜脈血栓。1.3評比指標。統計對照兩組骨科病人的住院時間和并發癥出現率,并發癥以褥瘡、泌尿感染、肺部感染、便秘、下肢靜脈血栓為主。1.4統計學方法。此調查中的計量數據表達為(x±s),計數數據表達為(n,%),使用SPSS22.0軟件予以計學處理,計量數據的比對經t檢測,計數數據的對比經x2檢測,當對比差異有意義時以P<0.05來表示。
2結果
調查組中,病人平均住院時間是(13.4±4.79)天,并發癥出現率是5.93%;參照組的分別是(19.1±5.16)天、25.93%,調查組病人住院時間、并發癥出現率都優于參照組,對照差異性較大(P<0.05)。護理期間兩組并發癥情況數據見表1。
3討論
預見性護理將具體干預工作建立于評估患者病情的前提之下,在對病人實施護理前,需要提前掌控其危險因素,并據此制定高效預防措施。護士依照病人實際病情及其自身狀況擬定適合個人的個體化醫護方案,如此可提升護理操作的可控性,并有利于醫護工作者進行各方面溝通協作,共同預防各類安全隱患,減少患者高危因素,縮短治療與住院的時間,確保病人獲得較理想療效[2]。骨科臨床的護理中運用預見性護理及有關干預服務,可為病人提供更具計劃性、系統性、高效性的護理模式,使并發癥有效減少,加快其疾病康復速度[3]。此次調研的結果提示,調查組病人住院時間、并發癥出現率都低于參照組,對照差異性較大(P<0.05)。歸納以上陳述,預見性護理用于骨科病人的護理實踐中,可減短住院天數、減少并發癥的出現率,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馮瑞萍,占娟娟,隋莎莎.預見性護理在高齡骨科創傷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3):55-57.
[2]劉琳.臨床護理路徑用于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30):145-146.
[3]單鑫.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對降低骨科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8):2214-2215.
作者:唐鳳英 單位:重慶市潼南區中醫院
- 上一篇:骨科護理質量論文
- 下一篇:老年病患骨科護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