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的作用
時間:2022-09-18 08:31:46
導語: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作用。方法將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因各類骨科疾病于我院進行治療的91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參考隨機序列發生法產生序列結果對所有對象進行分組研究。其中對照組在治療過程中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治療過程中接受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護理后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程度的差異。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及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中對骨科疾病患者進行治療時,相較于常規護理,預見性護理的選擇更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且術后并發癥較少,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骨科;并發癥;滿意程度
隨著近年來我國科技、建設的飛速發展,因外界暴力引發的骨科疾病逐漸增多,骨科作為各大醫院中最為常見的科室之一[1]。各類骨科疾病的產生不但會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還可能導致并發癥出現對患者生命產生一定程度威脅。因而,臨床中針對骨科疾病患者應采取相應措施及早治療,提高患者預后。許晶晶[2]就在研究中指出,在骨科疾病患者臨床治療時,采用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我們為探討針對骨科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最有效的護理方式,共選取近期收治的多例骨科疾病患者,就預見性護理指引與常規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差異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入選對象均為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各類骨科疾病患者,共91例,參考隨機分組結果將所有對象分為觀察組(n=46)與對照組(n=45)。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最大年齡61歲,最小年齡23歲,平均年齡(47.83±6.33)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最大年齡63歲,最小年齡25歲,平均年齡(48.21±6.08)歲。所有研究對象中,骨折43例,骨關節結核14例,骨質增生13例、骨腫瘤4例,關節脫位15例,股骨頭壞死2例。兩組基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1.2護理方法。對照組在入院后均參考院內相關護理規范行常規護理,其中包括對患者治療過程中生命體征及臨床表現的監測,對患者經手術治療后的狀況變化進行記錄分析,同時在術后給予患者常規抗感染及營養支持等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預見性護理指引,具體護理措施包括:對患者入院后疾病嚴重程度進行分析,若患者病情極為危重,則需為患者開通氣道并建立靜脈通道,治療過程中還需做好抗休克、心肺復蘇、止血及吸氧等準備工作。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時,護理人員需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第一時間了解其心理狀況,針對存在嚴重消極心理的患者應及時與其進行心理溝通,最大程度的緩解患者消極抑郁的心理狀況,提高其在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保證治療效果。在日常護理過程中,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對問題較多的患者應耐心解答,仔細聆聽患者真實想法,并予以適當鼓勵,幫助患者建立治愈信心。患者出院當天,應囑咐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按照醫囑及時服藥,同時還需囑咐患者家屬,密切觀察患者情況,若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入院復查。1.3觀察項目。對比兩組并發癥及護理滿意程度的差異。護理滿意程度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進行調查,在患者出院當天發放,并當日返回。其中主要包括對護理人員專業素養、解決問題能力、態度及健康宣教實施情況等項目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越滿意。1.4統計學方法。研究數據均納入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均以(x±s)表示,t值檢驗兩組差異,(%)表示兩組數據率差異,2為組間對比檢驗標準,P<0.05可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并發癥情況分析。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護理滿意度分析。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8.63±10.37)分,對照組為(72.12±9.36)分,兩組差異顯著(t=7.976,P=0.000)。
3討論
骨科患者疾病存在突發性損傷、起病急驟的特點,且部分患者在發病過程中伴有不同程度出血及距離疼痛等情況。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往往需要長期臥床,病情嚴重的患者生活無法自理,受疾病的持續性折磨,患者普遍存在消極心理[3]。同時,參考以往研究報告進行分析發現,部分骨科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因多方面因素表現出較低的依從性,對治療效果產生的影響程度較大。近期,有學者的相關研究報告中提出,針對骨科疾病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為探討最適合骨科疾病患者的護理方式,并為驗證上述結論的可行性,共選取近期收治的91例骨科疾病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采用預見性護理的觀察組在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程度上均優于對照組(P<0.05)。我們結合多位學者相關研究報告推測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為:預見性護理方式的實施可有效對患者疾病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根據患者自身情況提出相應的干預措施,起到了有效減少并發癥出現的作用[4]。預見性護理強調了護理工作的針對性與合理性,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靈活變換護理模式。綜上所述,針對骨科疾病患者臨床治療時,采用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且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較高,值得臨床推廣用。
參考文獻
[1]翟婷婷,靳彩霞.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作用探析[J].醫學信息,2016,29(14):230-231.
[2]許晶晶.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作用探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4):230-231.
[3]萬安珍.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探析[J].醫學信息,2015,28(6):126-127.
[4]夏堅禎,杜雪清,曾愛貞,等.淺析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預見性護理指引的效果[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65-265.
作者:范淑蘭 單位:鄆城縣人民醫院
- 上一篇:骨科護理管理安全管理研究
- 下一篇:經濟技術提高無線傳感器節點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