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護理帶教體會

時間:2022-08-15 09:04:35

導語:骨科護理帶教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科護理帶教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用于骨科護理帶教的應用價值。方法將2018年4—12月在該院骨科臨床實習的80名護生按照隨機數字表達法分為觀察組(40名)與參考組(40名),觀察組以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帶教,參考組以該科室常規護理干預,實習結束時比較兩組護生理論、實踐操作考核成績、護生對帶教效果評價等。結果觀察組護生理論、實踐操作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參考組,護生對帶教效果評價評分高于參考組(P<0.05);護生實習期間,患者對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明顯優于參考組(P<0.05)。結論在骨科護理帶教中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護生理論、實踐掌握能力,更好地應用于臨床,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管理;骨科;帶教;護理醫學

高校教師雖然在預防、保健等方面的科研、理論方面有著扎實的基礎,然而其缺乏臨床實踐經驗,因此通過臨床實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其更好地服務患者有著積極意義。以往護理臨床帶教中多以“傳幫帶”形式進行,護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效率低[1]。2018年4—12月該院骨科在護生實習中逐漸以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方法進行帶教,取得顯著效果,現將具體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在該院骨科接受1個月實習的80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大專學歷。按照隨機數字表達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為40名。觀察組:男2名,女38名。年齡21~24歲,平均(22.92±2.01)歲;入院前理論考核成績平均為(85.38±3.20)分。參考組:男1名,女39名,年齡21~24歲,平均(22.87±1.98)歲;入院前理論考核成績平均為(85.40±3.18)分。所有護生均知曉該次研究目的且自愿參與,無中途中斷實習者。兩組護生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參考組采用骨科常規教學模式教學,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教學,具體如下:(1)接到學生實習的通知后,調動科室臨床經驗及帶教豐富的醫生組成帶教小組,共同討論帶教內容,包括:①具體分配護生規陪時間、培訓目標(出科時可完成大病歷書寫10名,并帶有帶教導師的批閱,病歷書寫納入總的考核成績),學習目標為基本功的訓練(病史的采集、診斷及鑒別判斷)、常見急癥的應對、基本技能的操作以及常見慢性病的規范化護理方法。②實習內容安排:結合高校理論課進行教育,在帶教過程中插入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衛生經濟學、公共衛生服務管理及醫學倫理等基礎內容,加深學生印象。③學生考核及管理。明確考核方法,計劃通過帶教預計達到的目標。依照臨床護理路徑表,實施帶教。(2)第1周,帶教老師帶領護生了解骨科環境、聯絡科室聯系方法及地址、骨科醫生;講解骨科常見病癥、護理方法、護理要點等,使護生掌握日常護理方法,包括供氧、牽引、翻身、霧化吸入及留置引流等方法。第2周,帶教老師分配護生任務,每人主管3~4張床位,配合護士完成日常護理工作,參與醫生護理查房工作;輪流參加病區的各班次,熟悉各班的操作流程,并能夠獨立完成交接工作;掌握骨科常見病的術前、術后護理,掌握常見病病因、臨床表現及應對方法等。掌握患者入院流程及出院流程,對于新入院時患者及出院患者,可獨立進行臨床宣教。介紹病歷書寫方法及規范,并要求掌握。第3周,教授鑒別過敏標準、肌肉注射及靜脈注射的方法,講解護患溝通技巧以及溝通時注意事項;帶領護生參與骨科患者的導尿、灌腸等操作,講解注意事項。督促、引導護生獨立完成患者的完整護理,掌握患者情況。指導護生學習觀察病情、患者心理變化等技巧,傳輸“人性化護理”理念。第4周,護生可說出患者的“六知道”,積極應對病情變化,做好詳盡的護理記錄。查缺補漏,復習知識。帶教時,每周一由學生輪流作為主導,在醫生查房時全面介紹患者情況,并進行護理演示,帶教老師及時指出存在的缺陷及漏洞,指導護生糾正。1.3觀察指標。①實習結束后,對其理論及實踐能力進行考核。其中理論考核包括人體骨基本結構、醫學名詞解釋、骨科系統常見病因、臨床表現、評估方法及護理流程等,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理論知識掌握能力越好;實踐能力考核:包括護理操作、溝通技巧、患者管理及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等方面,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理論知識掌握能力越好。②護生實習結束后,分發《骨科實習生對帶教效果滿意度調查量表》,包括內容的科學性、進度的合理性、帶教教師評價及自我感覺知識掌握情況等,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滿意度越高。③分別抽取護生實習期間參與護理的患者各50例,分發該科室自擬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包括服務態度、專業技能、知識講解及應急能力4項,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滿意度越高。1.4統計方法。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資料。計數資料以(%)表示,以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生理論、實踐考核評分及護生對帶教效果滿意度比較。實習結束后,觀察組護生的理論考核評分及實踐考核評分均明顯高于參考組,觀察組護生對帶教效果滿意評分明顯高于參考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患者對護生護理效果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生管床患者對護理滿意評分為(95.30±2.11)分,明顯高于參考組(91.11±2.08)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944,P=0.000)。

3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醫療環境的改善,人們的醫療體驗顯著改善。在“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下,現代醫學及患者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為護理系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環節,是其由學校向醫院過渡的重要場所,尤其骨科涉及內容較多,因此護理教學內容廣泛、護理操作復雜,且護士工作量較大,因此在帶教中極易出現帶教內容片面、帶教效果欠佳等問題,不利于綜合人才的培養。傳統臨床護理帶教主要是以教學大綱為指導,通過一對一授課及群體授課方式進行教學,然而這種“填鴨式”教學缺乏系統性、合理性、有序性,學生掌握知識混亂且繁多,學習效果較差。臨床護理路徑是指以診斷、手術為依據,制定臨床路徑表并在其指導下實施標準化護理的流程,具有護理效率高、護理效果滿意及成本低等優勢,在臨床護理中逐漸推廣使用,并取得顯著的成效。隨著臨床護理路徑在護理學運用中優勢的顯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將其應用于護理帶教中,楊光等[2]在綜合醫院兒科住院醫師的培訓中中采用以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結果顯示醫生理論、實踐考核評分均明顯高于傳統帶教組(P<0.05)。該次研究中,觀察組護生理論、實踐考核評分均明顯高于參考組(P<0.05),與其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分析認為,通過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教學,教學內容、目標更加明確,帶教老師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在帶教中流程更加規范,主觀性更強[3],因此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學習、掌握知識,有效提高了記憶力[4]。觀察組對帶教滿意度明顯高于參考組(P<0.05),分析認為在臨床護理路徑指導下,師生之間交流增加,同時學生能夠就每一階段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咨詢帶教老師,使其在每個階段學習中了解自身的缺陷,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參考組(P<0.05),間接證明了這一觀點[5]。綜上所述,在骨科護生帶教中以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為指導,能夠提高護生理論、實踐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喬洪旺,周永燾,劉麗萍,等.基于傳幫帶的四位一體骨科臨床帶教模式的探索與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40-42.

[2]楊光.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在綜合醫院兒科住院醫師培訓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7,57(20):96-98.

[3]宋曉暉.健康教育路徑在骨科新護士健康教育培訓中的效果[J].甘肅醫藥,2016,35(6):468-470.

[4]李克群,蒲靜.階段式帶教入科在骨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7):120.

[5]黃麗華,張愛武,張艷華.閱片教學模式在骨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14(2):197-198.

作者:張玉華 單位:咸豐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