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的效果

時間:2022-11-16 04:09:38

導語: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的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的效果

骨科疾病通常是由外傷造成,具有發病突然、病情復雜等特點。骨科患者由于行動不便,因此需要長期臥床休息,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日常功能障礙等,極易導致壓瘡和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1]。預見性護理為超前護理,是通過預防為主而實施的護理[2]。隨著預見性護理指引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我院探討了預見性護理指引應用于骨科護理,提高骨科患者的生活質量,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6例骨科患者,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各48例。觀察組男35例,女13例;年齡為19~67歲,平均年齡(43.28±3.16)歲;上肢骨折11例,下肢骨折16例,腰間盤突出6例,頸椎病5例,其他2例。對照組男37例,女11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2.83±3.24)歲;上肢骨折13例,下肢骨折15例,腰間盤突出5例,頸椎病4例,其他3例。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1.2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方法,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快速建立靜脈通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及時給與對癥護理。觀察組采取預見性護理指引,具體方法包括:(1)入院后詳細了解患者的情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建立檔案資料,詳細記錄患者的致傷原因,針對患者的疾病特點、心理狀況等,在遵照醫囑情況下,根據其具體狀況,制定預見性護理方案。(2)密切關注體征、相關癥狀及心理變化,對危重癥骨科患者,立即實施緊急性搶救、護理措施,全面檢查患者的循環和呼吸系統,對呼吸抑制患者及時給氧。(3)積極主動和患者溝通,對有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患者,積極給予心理疏導。(4)護理工作人員全面評估患者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制定切實有效保護措施。(5)預防并發癥。觀察患者呼吸道情況,指導患者有效排痰,預防出現肺部并發癥。指導患者正確翻身,根據其實際情況為患者做好下肢抬高運動,按摩患者腿部肌肉,避免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骨科患者多長時間臥床,易發生排尿障礙或是便秘,術前應指導患者床上排便鍛煉。1.3觀察指標。(1)并發癥:觀察并記錄患者壓瘡、感染、便秘及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2)護理滿意度:以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表,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溝通能力、護理技能等進行評價。1.4統計學方法。以SPSS20.0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并發癥比較。觀察組患者便秘、感染以及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兩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滿意度(95.8%),明顯高于對照組(83.3%)(P<0.05)。見表2。

3討論

護理是疾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服務質量對患者疾病恢復具有重要意義。預見性護理實施的主要原則為全面、系統的掌握患者的病情狀況,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護理,進而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4]。近年來,我國骨科疾病發生率逐年升高,已成為危害人們身體健康、降低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骨科疾病往往發病突然,損傷較重,患者需長期臥床,易發生合并癥。我們將預見性護理指引應用于骨科臨床實踐,首先全面了解并評估患者病情,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積極和患者交流溝通,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針對部分患者存在較多不良情緒,及時給予心理疏導,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提高認知能力和治療依從性;介紹同類型疾病治療成功病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P<0.05);觀察組滿意度95.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P<0.05),提示在骨科護理工作中采用預見性護理指引,可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提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吳玉蘭.預見性護理干預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4):77-79.

[2]畢少茹.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6):754-755.

[3]馮瑞萍,占娟娟,隋莎莎,等.預見性護理在高齡骨科創傷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3):55-57.

[4]張翠文,蘇葉.骨科病房實施預見性護理模式對患者滿意度、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7):906-908.

作者:蔣海清 單位: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