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肝病護理論文
時間:2022-10-25 02:18:00
導語:妊娠肝病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肝病的并發癥及護理方法。方法選擇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對其進行了病因、并發癥及護理要點分析。結果(1)妊娠肝病的病因復雜,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發癥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礙占64.45%;產后出血占34.18%,重癥肝炎占6.63%;明顯高于正常產婦,差異有顯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狀態,細致的觀察護理及新生兒正確的免疫接種,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及阻斷母嬰傳播。結論加強產前監護及產后護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發癥及確保母嬰安全的關鍵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兒免疫接種是阻斷母嬰傳播的最有效方法。
【關鍵詞】妊娠肝??;并發癥;護理
健全的肝臟在婦女妊娠期間維護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臟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婦的負擔,有時甚至可影響妊娠的正常發展過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臟負擔,使原來的病毒攜帶者出現肝功能損害或加重病情。孕婦患肝炎的發生率為非孕婦的6倍[1]。妊娠肝病并發癥多,重癥肝炎發生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產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為加強圍產期產婦的監護保健工作,針對各種并發癥于產前、產時、產后給予護理,是否降低了母嬰死亡率?筆者對以上問題探討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監護中心共收治孕婦211例,年齡最大40歲,最小22歲,平均27歲,高齡產婦(≥35歲)15例。其中放棄妊娠15例,順產87例,占44.3%;產鉗助產3例;剖宮產106例,占54.08%(106/196)。產褥期5例,妊娠劇吐10例。共分娩新生兒202例,雙胎6例,死胎4例,孕婦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腫大31例,脾腫大37例,肝脾腫大51例。
1.2病因分型見表1。表1妊娠肝病病因分型(略)
1.3主要并發癥見表2。表2妊娠肝病主要并發癥(略)
1.4幾種嚴重并發癥的病因分析見表3。表3幾種嚴重并發癥的病因分析(略)
1.5肝病孕婦與正常孕婦的產后出血率比較見表4。表4肝病孕婦與正常孕婦產后出血率比較(略)注:P<0.05,差異有顯著性
2產婦護理
2.1產前監護正常婦女妊娠時,肝臟負擔加重,尤其晚期,這是生理性的。當妊娠出現病理性肝損時,容易發展成重癥肝炎或暴發性肝衰竭。1993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院資料指出,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者,其中10.6%為重癥肝炎[2]。本資料顯示重癥肝炎占6.63%(13/196),與護理、治療水平增高有關。乙肝孕婦的流產、早產、死胎、死產、新生兒窒息率及新生兒死亡率明顯高于正常產婦[2],見表3。本資料顯示乙肝孕婦的早產、死胎、新生兒窒息率分別為69.3%、75.0%、57.0%。因此,產前監護尤為重要。
2.1.1肝功能輕度受損的患者應臥床休息,補充足夠的營養,做好心理。據資料報道[3],正常孕婦有45%伴有不同的心理癥狀或神經系統癥狀,如焦慮性狀態、抑郁性狀態、強迫性癥狀等。通過對本組患者調查發現有64.5%(136/211)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癥狀,尤其是乙肝患者或合并乙肝的患者94.8%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癥狀,見表3。主要為擔心胎兒發育、疾病的傳染性及自身疾病的預后。我們在積極治療肝臟疾病的基礎上,根據患者存在具體情況,采用解釋、疏導的方法,告訴患者目前對小兒免疫預防有很好的方法,有效率達95%以上。運用心理學知識,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及母體肝病的恢復。
2.1.2病情危重、黃疸較深以及伴有膽汁淤積的患者除重視心理護理外,應重點觀察病情變化,監督低蛋白飲食,給予低脂、高糖類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以補充所需營養。絕對臥床休息,以減少消耗。準確測量、記錄血壓、呼吸及出入量和大便情況,發現病情變化,及時性報告醫生。
2.1.3晚期妊娠預產期前1~2周,常規應用VitK1以預防產后出血,對病情嚴重和并貧血者及時補充凝血藥物,糾正貧血。晚期妊娠伴有宮內窘迫征的孕婦,應每2h監測胎心率,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伴有其他合并癥者應對癥監護。
2.2產后護理孕肝患者應嚴格做好消毒隔離護理,分娩時,使用一次性備皮包和一次性塑料膜墊,使用后打包焚燒,產床用0.5%過氧乙酸溶液擦洗,有布類污染,用1∶40金星消毒液浸泡5~10min后,送清洗房處理。產后加強營養,進清淡、易消化、豐富維生素、高蛋白質的食物,少量多餐,以補充消耗。
2.2.1產后出血的護理見表4。本組孕婦伴有肝病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34.18%,明顯高于正常產婦12.7%[4]。經χ2檢驗P<0.05,有顯著性差異。所以對本組患者臨產前應積極糾正并發癥,改善凝血功能,糾正貧血,常規備血。產后嚴密觀察陰道出血的量及惡露情況,及時給予止血及縮宮劑。對大出血者,應嚴密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并配合醫生做好搶救工作。
2.2.2剖宮產術后護理伴發肝病的孕婦提倡實行剖宮產術。本組孕婦剖宮產者106例,占54.08%,所以應做好剖宮護理。孕婦病室每日紫外線消毒,病床用1∶40的金星消毒液擦拭。嚴格飲食衛生,手術刀口每日消毒2次,常規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2.3合并肝性腦病及肝腎綜合征患者應按肝昏迷及腎衰護理。
3乙肝的免疫阻斷
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母親所生嬰兒的40%~70%將成為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5]。而HBsAg及e抗原均為陽性的母親在分娩過程中造成嬰兒感染率更高,幾達90%~100%。嬰兒感染后除成為攜帶者外,部分可發展成肝炎,甚至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后果[5]。HBsAg陽性母親在分娩過程中使嬰兒感染是母嬰傳播的主要途徑[6]。這是由于母血中的HBV在分娩時可經胎盤創面進入胎兒血循環或由于母血及陰道分泌物使嬰兒破損的皮膚與黏膜受染,也可能因嬰兒吞咽母血及陰道分泌物而經胃腸道受染。此外胎內傳播為另一途徑,但仍以前者為主。產后母嬰的直接密切接觸也是使嬰兒受染的原因之一。有資料報告高危兒童的免疫失敗,未經產前阻斷者高達20%左右。所以現在提倡產前孕期28周起給攜帶HBV孕婦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400u(HBsAg、HBeAg及HBV-DNA陽性者注射400u)每4周1次,直至臨產,至少3,這樣使宮內感染率可以下降8%~10%,新生兒出生16h內肌肉注射HBIG100u或200u,2周時再肌內注射1次。滿月接種酵母重組乙肝基因疫苗5μg,此后2個月齡及7個月齡重復接種共3次(即1、2、7程序)。這樣的產前、產時、產后阻斷措施,可使HBV母嬰傳播阻斷率達到95%左右的免疫阻斷效果,是目前最高的免疫保護措施。只要很好貫徹母嬰免疫阻斷措施,則在1~2代之后,我國就可以基本控制乙型肝炎的流行。
4結論
妊娠合并肝病的病因復雜,以乙型肝炎為居多,占55.45%。并發癥多,精神心理障礙占64.45%。在乙肝病因中占94.8%,乙肝孕婦的早產,死胎,新生兒窒息率分別為69.3%、75.0%、57.0%。產后出血在孕肝患者中占34.18%差異有顯著性(P<0.05)。重癥肝炎占6.31%。臨床通過合理的飲食護理,良好的心理狀態,以及細致的護理工作,正確的乙肝免疫母嬰阻斷,可以明顯減少妊娠肝病的并發癥,控制乙肝病毒在新一代繼續感染。
【參考文獻】
1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11.
2鄭懷美.現代婦產科學.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211-212.
3臨床產科學編委員.臨床產科學.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66.
4馬麗霞.早產兒圍手術期的保暖及營養護理.中華護理雜志,1999,34(7):405.
5池肇春.實用臨床肝病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180.
6張穎,劉連生.HBsAg攜帶者母乳喂養傳染性探討.中華傳染病學雜志,1997,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