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病人護理研討論文

時間:2022-11-09 02:40:00

導語:麻疹病人護理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麻疹病人護理研討論文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因麻疹病毒感染的血管內皮細胞及其他細胞作用時產生遲發性的變態反應,皮層內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腫脹,單核細胞浸潤,增生,毛細血管擴張,紅細胞和血漿滲出引起的皮疹。

1臨床表現

潛伏期6~18天。平均15天左右。

1.1前驅期(3~4天)起病比較急,發熱伴頭痛、咳嗽、流涕、眼瞼浮腫、結膜充血、畏光流淚,分泌物增多等結膜炎表現。90%病人在口腔第一臼齒相對應的雙側頰黏膜上出現0.5~1mm大小的灰白色小點,周圍有紅暈,有時蔓延至口唇及齒齦處。出疹1~2天后逐漸消失,同時可伴有精神萎靡、納差、嘔吐及腹瀉。

1.2出疹期(3~5天)發熱3~4天后開始出疹。順序:耳后、發際,逐漸延及前額、面、頸、軀干、四肢,最后達至手心、足底。多在3天出齊。初為淡紅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稀疏分明,壓之褪色,直徑2~4mm,而后皮疹增多加密,互相融合、成片,呈暗紅色,疹間膚色正常,此期全身中毒癥狀加重,體溫可達40℃以上。精神萎靡,咳嗽加劇,呼吸急促,肺部可聞少量啰音。結膜紅腫、畏光、上瞼浮腫。可伴有上消化道癥狀如腹瀉、嘔吐等,重者嗜睡、譫妄等。

1.3恢復期(3~5天)皮疹出齊后,體溫于12~24h內降至正常,并順序消退,同時有皮糠樣脫屑及褐色色素沉著,如無并發癥,全身情況好轉,癥狀減輕,精神及食欲好轉。

有一定免疫力的呈輕型麻疹,癥狀輕,皮疹輕而淡,疹褪后無色素沉著、并發癥。年老體弱、免疫力低的有嚴重繼發感染的呈重型麻疹,體溫持續高熱,中毒癥狀重,皮疹密集融合,常有并發癥(如肺炎、中耳炎、喉炎、腦炎、心血管功能不全、心肌炎等等)或皮疹驟褪,四肢冰冷、血壓下降等循環衰竭表現。

2護理診斷及措施

2.1體溫過高與病毒感染有關。(1)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做好一切生活護理,醫護人員要合理安排好各種診療、護理操作,盡量集中操作,可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2)病房的空氣宜新鮮、濕潤,每日通風2次(避免直接吹風防止受涼),室溫18℃~22℃,濕度50%~60%,光線柔和。(3)密切監測體溫,觀察熱型。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如減少蓋被、溫水擦浴或遵醫囑給予小劑量退熱劑,以防驚厥。忌用乙醇擦浴、冷敷、刺激皮膚影響皮疹誘發及體溫驟降引起的末梢循環障礙等并發癥。并供給充分水分,利于毒素排泄和散熱。(4)保持五官清潔。可用生理鹽水清潔眼睛,滴0.25%氯霉素眼藥水或紅霉素眼膏,每日2~4次。角膜失去光澤者可用魚肝油滴眼。防止嘔吐物或淚水流入外耳道發生中耳炎,同時口服魚肝油滴劑,鼻塞者清理鼻腔后滴入0.5%~1%麻黃堿,每日3~4次。勤翻身拍背排痰,保持呼吸道暢通。

2.2皮膚、黏膜完整性受損與皮疹、麻疹黏膜斑有關。(1)保持床褥干燥、清潔、平整。蓋被輕軟,內衣柔軟、寬松,勤換洗,忌緊衣厚被“捂汗出疹”出汗后及時擦干更換衣被。條件允許者,在保溫的情況下,可每日溫水擦浴1次,禁用肥皂。(2)每日常規用溫水或朵貝液鹽水徹底清潔口腔2~3次。每次進食后溫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濕潤。口唇或口角干裂者,應局部涂甘油。口腔潰瘍先以1%~3%碳酸氫鈉清洗,然后局部涂以1%甲紫、冰硼散或制霉菌素液等。(3)腹瀉患兒應在每次便后清洗肛門、會陰部,常規周圍清潔,局部可撲粉。并注意病人在出疹后有無皮膚瘙癢,應剪短指甲,防止抓傷皮膚,造成繼發感染。癢者可涂爐甘石或撲止癢粉。褪疹后皮膚干燥可涂用潤滑油,忌用激素類止癢藥。(4)及時評估透疹情況。出疹期保持皮膚溫暖微汗為宜,對高溫皮疹遲遲不出者,可用鮮芫荽30~60g煎水擦浴(手足胸背)或者碾碎的香菜煮湯幫助出。邊擦洗,邊擦干蓋好,防燙傷、受涼,促進血液循環,使皮疹出透、出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