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護理糾紛原因

時間:2022-03-12 11:42:00

導語:產科護理糾紛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科護理糾紛原因

1產生糾紛的原因

1.1護理人員的問題

1.1.1護理質量的問題產科工作繁瑣、周轉率極高、產婦與新生兒均需觀察與護理,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病人來住院的時間、人數、病情都難以預料,這給工作人員產生一定的壓力,特別是晚夜班的護理人員一人當班時更為緊張。

1.1.2未能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如三查八對制度及無菌操作制度。未能及時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不能及時發現產婦及新生兒的異常情況。

1.1.3專業知識缺乏及實際操作能力差如產婦及家屬提問不能正確作出回答及解釋,靜脈穿刺操作不能一次成功。判斷能力差、有異常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并報告醫生,如遇急、危重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生搶救。

1.1.4護理溝通技術欠缺①說話語氣生硬、面無表情、缺乏耐心、敷衍了事,使產婦及家屬認為護理人員缺乏醫德,服務態度差,無同情心。②各項護理操作前未作解釋,暴露性操作前未作任何遮掩工作,使產婦認為工作人員不尊重他人隱私權。⑧溝通缺乏技巧,不能把握有利時機,講話不注意分寸,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1.2護理文書質量不過關

1.2.1護理記錄不及時、缺項、漏項、書寫時存在亂涂、亂刮、亂畫現象。

1.2.2護理文書記錄不真實、不整潔、內容公式化。

1.2.3急、危、重癥患者記錄不及時、不準確、不客觀、重點不突出,與醫生在醫療文件書寫時內容不一致。

1.2.4醫學法律法規意識淡薄、無自我保護意識。

1.3管理者工作的強制化,對護理人員工作缺乏贊同與認可

在我國,目前社會普遍存在著重醫輕護、護理人員社會地位低,勞動強度與收入相對不平衡。

1.4醫護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

1.4.1醫護人員向病人及家屬交待的病情與解釋不一致,導致患者及陪擴人員的不信任。

1.4.2由于醫生與護士技術上的差別以及詢問病史地點、時間不同,導致醫療文件書寫內容刁二一致。

1.5產婦及家屬的原因

1.5.1家屬對醫療護理與醫療環境期望太高,對產婦及新生√L發生的一些問題(包括生理現象)過于緊張。1.5.2個別家屬及產婦素質較差,缺少社會道德,不尊重醫護人員,甚至亂罵、污辱護理人員。

1.5.3語言、年齡、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的不同,使護理糾紛埋下隱患。

2防范措施

2.1提高護理質量

2.1.1病人多工作繁忙時實行彈性制排班,適當增添班次,使護理人員做到忙而不亂、急而不燥。推廣實行整體護理模式,把握有利溝通時機,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2.1.2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加強三查八對制度及無菌技術操作制度,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2.1.3嚴格護理文書書寫制度,遵照《湖南省護理文書書寫規范》實施,做到舉證有據,保護護理人員的合法權益。

2.1.4提高業務水平,積極參加院內院外組織的各項學習,邀請權威專家、教授講授專科知識,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管理方案。每年選派技術職稱高、有責任心、上進心的優秀人員外出進修學習。對新調入、剛分配的工作人員實行崗前培訓,實行優化考核制度。

2.2強化護士的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組織全院護士學習相應的法律法規及護理文件書寫的規范化要求,使每個護士從根本上認識到護理文書的書寫是醫療事故與醫療糾紛的有利證據,也是保護自我的根本措施。

2.3管理者實行“人性化”管理,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重視護理工作,關心護士,對優秀事跡及優秀個人加以適當獎勵,以提高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對有可能發生糾紛的病人有預見性,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盡可能滿足其需求,以盡可能化解醫療糾紛的隱患。

2.4加強醫護之間的合作與溝通,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以工作為前提,顧全大局,相互諒解,相互配合。

總結護患糾紛不僅影響了護患關系的和諧,也給護理工作人員帶來了心理上的壓力和工作上的不愉快:對醫院的發展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因此護理糾紛的及時預防與解決有助于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的滿意率,同時也有利于促進醫院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發展: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參考文獻

[1]楊維光.導致產科醫療糾紛的因素與防范措施.當代護士學術版,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