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同室人性化護理模式分析
時間:2022-10-22 03:15:47
導語:母嬰同室人性化護理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母嬰同室指的是母親與嬰兒24小時同在一起,因為母嬰同室能夠提高母子之間的情感交流,為哺育奠定基礎,所以在臨床中被廣泛應該。人性化護理指的是以人為本的原則下實施全方位的護理工作,使患者能夠享受到最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理念。本文選取產婦資料212例實施回顧性分析,現將具體報告匯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產婦資料212例實施回顧性分析,212例產婦的年齡區(qū)間在21~34歲之間,平均(25.1±1.6)歲,其中自然分娩82例,剖宮產130例,212例產婦全部屬于單胎足月分娩;新生兒中男112例,女100例,體重全部大于300g,所有新生兒和產婦全部符合母嬰同室的條件。將212例產婦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06例,對照組106例,兩組產婦基本資料比較沒有明顯的區(qū)別(P>0.05),能夠實施比較。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106例產婦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106例產婦結合實際情況,為其進行人性化護理模式:當母嬰入室之后向其介紹病房的環(huán)境,使其能夠快速適應新環(huán)境,病房的布置明亮干凈,光線柔和,確保病房安靜舒適,將病房內溫度控制在27℃,濕度控制在55%,保持通風,按照產婦的喜好擺放飾品,使產婦能夠充分放松,緩解自身緊張等情緒,對病房按時消毒,使用消毒液對地面、門把、凳子以及床頭柜進行擦拭消毒,每天使用消毒機進行病房照射2小時,所有被服通過高溫消毒之后方可使用,當母嬰一方出現感染疾病,需要馬上將其與正常母嬰進行隔離,避免空氣污染,每天保持通風3次,對于探視人員和時間嚴加限制,對于存在皮膚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的人員要禁止探視。對醫(yī)護工作者按時進行健康檢查,存在傳染性疾病的護理人員需要將其隔離治療,當護理人員進行新生兒護理的時候需要嚴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每個月對醫(yī)護工作者的手實施細菌培養(yǎng)。向產婦進行健康指導,使其能夠掌握產后惡露的基本知識,確保產婦得到充足的休息以及保持早期活動,倘若產婦出汗比較多,主要為產褥汗,通常1周之內能夠自行好轉,倘若產婦發(fā)生腹痛,主要為宮縮反應,如果新生兒出生3天之后面部皮膚顯示微黃,主要為生理性黃疸,一般在10天之內會自行消失,護理人員需要叮囑產婦不需要驚慌,但是需要嚴格觀察,如果癥狀持續(xù),需要馬上向醫(yī)生匯報。護理人員像產婦介紹母乳喂養(yǎng)的知識,例如喂奶頻率以及姿勢等,盡量早吸吮,叮囑產婦產后多飲水,及時地進行排尿,避免出現尿潴留以及膀胱局部壞死現象,飲食保持清淡可口,多食用容易消化的飲食,保證鐵元素以及維生素的充足,促進腸蠕動,提高體質,加強免疫力,為泌乳提供保障。因為受到心理因素的干擾,大部分產婦不能很好地適應新角色,此外由于自身疲憊、新生兒哭鬧等,產婦會出現沮喪、恐懼以及焦慮等抑郁癥狀,如果沒有馬上進行疏導,會對新生兒產生影響,造成惡性循環(huán),護理人員需要保持和產婦的交流,撫慰產婦的心理情緒,幫助產婦建立信心,對于產婦的傾訴認真傾聽,幫助其共同解決問題。
1.3效果觀察
通過自制問卷對所有產婦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護理滿意度以及哺育知識掌握率實施調查。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4.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其中將P<0.05歸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以及對哺育知識掌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在母嬰同室護理工作中開展人性化護理模式,能夠幫助產婦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下享受到初為人母的喜悅,使產婦可以快速適應母親的角色,了解哺育基本知識,增強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保證新生兒能夠得到健康的生長環(huán)境。在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不但要通過操作指引產婦適應角色,還需要為其進行健康指導,使產婦了解并且承擔哺育的工作。通過對本文患者的研究顯示,母嬰同室護理中開展人性化護理模式能夠顯著增加護理質量,應該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大力推廣使用。
作者:楊瑩 單位: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產科
精品范文
10母嬰培訓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