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時間:2022-12-26 09:09:37

導語: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1資料與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急診護理患者96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其中觀察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41~84歲,平均66.3歲,腦卒中分類:出血性腦卒中8例,缺血性腦卒中40例,昏迷指數(GCS)3~12分,平均7.2分。對照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40~85歲,平均66.1歲,腦卒中分類:出血性腦卒中7例,缺血性腦卒中41例,昏迷指數(GCS)3~12分,平均7.1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方法:①對照組: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出車,抵達現場后,建立靜脈通路,進行心電監護等常規急救護理。②觀察組: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出車,在急救車上與患者及家屬接通電話,保持與患者的電話聯系,獲取患者的基本信息,了解病因、癥狀,初步判斷病情,同時將信息傳遞給院內專家,指導救護,告訴患者家屬禁止禁挪動患者,將頭部抬高,清理口腔,冰敷患者頭部。當急救車輛到達后,及時、正確地對昏迷指數進行評分,若評分>8分,要立即轉運,若<8分,立即清理口腔,建立護理通道和靜脈通路,吸氧、檢測血壓,維持生命體質穩定。在轉運過程中讓患者平臥,頭部偏向一側,同時隨時將患者的信息傳遞給院內專家,進行救護指導。

2結果

兩組抵達患者的實施救護時間、住院時間、存活例數比較:觀察組抵達患者實施救護時間(30.5±9.2)min,住院時間(11.2±2.6)d,存活23例,存活率47.9%,患者滿意度96.8%,對照組抵達患者實施救護時間(41.3±13.2)min,住院時間(18.9±4.5)d,存活18例,存活率37.5%,患者滿意度81.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腦卒中發病急驟,病情進展迅速,腦細胞損傷又具有永久性、不可逆的特點,治療的時機非常緊迫,遏制病情惡化爭取治療時間是入院前緊急救護的主要目的。實施急救護理路徑能夠有效地提高救護效率,直接影響到患者入院后的治療康復效果,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臨床認為腦卒中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窗4~6h,及時、有效地治療可提高患者的預后質量,使致殘率和死亡率降低。由于該病癥的特殊性,對其采用院前急救護理路徑至關重要。院前急救護理路徑作為一種為特殊患者設定的住院護理模式,臨床護理路徑是由醫護人員及其他專業人員針對某個診斷或某種手術所設計的最具可行性、最適當的照顧計劃,以縮短康復時間,減少資源浪費,并使患者得到最佳的護理。本組選擇96例患者,隨機分組,進行急救護理,觀察組按照院前急救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對照組按照常規急救進行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抵達患者實施救護時間(30.5±9.2)min,住院時間(11.2±2.6)d,存活23例,存活率47.9%,患者滿意度96.8%,對照組抵達患者實施救護時間(41.3±13.2)min,住院時間(18.9±4.5)d,存活18例,存活率37.5%,患者滿意度81.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可明顯減少急救時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滿意度,值得推廣。

作者:劉艷 單位:山東淄博萬杰腫瘤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