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網絡課程建設研究

時間:2022-08-06 10:38:58

導語:“兒科護理”網絡課程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科護理”網絡課程建設研究

摘要:為順應互聯網+護理職業教育的發展潮流,提高兒科護理人才培養質量,在調研國內外網絡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基礎上,本課程團隊利用自主開發的教學平臺構建高職兒科護理網絡課程,通過平臺課前預習任務,掌握學生自學情況與現實基礎,通過課堂教學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通過課后布置作業與考核,檢查學習效果。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初步實現了對人力、教學資源等方面最大程度的優化與共享,其中個性化教學的實施,鼓勵學生創新、探索、鉆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兒科護理;網絡課程;開發;實踐

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1],其中網絡教學支撐環境特指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施的教學活動。網絡課程是信息時代條件下課程的新的表現形式,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符合建構主義理論、順應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有利于彌補傳統課程學時不足、空間有限等缺陷,提升教學質量,促進高職生自主探索構建知識體系。“兒科護理”課程是高職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傳統教學存在理論性強、教學資源呈線扁平等局限性,且教與學均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等缺陷[2],開發網絡課程并以其為支撐來實施高職“兒科護理”課程的線上線下教學,不但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與約束,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隨時隨地跟進并使之得到針對性的指導,同時也能實現對人力、教學資源等眾多方面最大程度的優化與共享[3]。

1“兒科護理”網絡課程建設內容

1.1課程的定位。“兒科護理”是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主要介紹兒科護理的特征和研究范圍、小兒生長發育規律、兒童保健及患病兒童的身心護理等內容。本課程適用于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專科學習,亦可作為托幼機構保健人員、社區育嬰工作人員和臨床護理人員的培訓課程[4]。1.2課程的目標。根據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要求,確定本課程的培養目標為:具有關心熱愛兒童、工作嚴謹、全心全意為兒童服務的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和健康教育能力;掌握小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兒童預防保健知識和常見兒童疾病的預防與護理知識,熟悉常用的兒科護理技能,能在臨床兒科護理、兒童保健、社區育嬰等崗位上從事整體護理工作。1.3課程的內容與結構。“兒科護理”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小兒生長發育、兒童保健與營養、常見兒科疾病的護理3個模塊及相應的子模塊(見表1)。如營養性疾病患兒的護理中,按照護理程序的方法設置了患兒的評估、評估后診斷、患兒護理計劃、患兒的護理措施、患兒護理后的評價等,部分疾病患兒的護理評估和措施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護理問題的提出和計劃的制定、護理后的評價是難點[5]。每個模塊包括了課前閱讀、課后作業、單元測試3個部分。課前閱讀包括課件、自主開發的微課、兒科網絡資源(包括相關知識的網頁和論壇鏈接、專著節選與論文、相關視頻等);課后作業主要包括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模擬練習題、案例分析、健康教育宣傳欄制作等;單元測試依據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進行設計,內容涵蓋了本模塊所授知識。1.4課程教學實施。本課程建設主要依托岳陽職業技術學院所開發的教學過程管理平臺。平臺基于分布式系統架構、大容量緩存、高可用負載均衡等技術手段,結合電腦端、手機端,實現資源的與共享、考核與互動。主要教學環節有課前閱讀、練習或測試、批閱、在線教學,課后組卷考試等。教學環境為兒科護理理實一體化教室。課前,教師在平臺上課前閱讀作業,包括相關知識網頁鏈接、論文、教材和臨床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完成3~5個任務,如“評估肺炎患兒”“提出案例中患兒首優的護理診斷”等,另外,包括相關知識的問題或測驗,如“新生兒的概念與分類”“新生兒的特點”等。學生課前通過手機終端查看和完成學習任務,根據任務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學習障礙,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深入討論。對于實訓操作的內容,要求學生課前與標準化病人演示完成任務的全過程,并將其視頻上傳至教學平臺。教師查看任務完成情況,對學生預習效果進行分析統計,為后續課堂教學方案設計提供依據。并將小組視頻分享到班級,通過學生手機投票選出最好的作品,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課中,教師展示課前的任務,在課程教學平臺上以隨機點將的方式針對課前布置的問題進行提問,采用游戲的方式考查學生課前所學,及時給予在線評價。對于案例實訓課堂,教師將測試得分最高的學生和投票分數最高的視頻作品在課堂上分享。通過學生代表點評后,教師對學生給予指導,并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做講述。同時采用教師演示———學生實訓———師生小結的步驟,教、學、做三位一體,使學生掌握操作流程,突破教學重點。教師在演示操作流程時,利用動畫演示操作的角度和深度,實現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解決了教學難點問題。在分步驟示范整個操作時,教師通過WiFi無線同屏器、手機移動終端進行投影[6],將操作要領播放出來,學生跟隨錄像同步操作,從而促使教師邊做邊教、學生邊做邊學,達到教學做一體化,實現技術動作的同步學習和掌握。實訓過程中,學生以操作方案為指導,對視頻進行模仿,通過多功能仿真模擬人操作,組員互相拍攝視頻,以便學生隨時回看并分析,及時調整操作手法,熟悉操作技能。實訓課結束前10分鐘,學生已基本掌握規范的操作技術,此時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時,使用手機有針對性地拍下學生容易犯錯誤的地方,用PPT播放,帶領學生“一起來找茬”,進行操作小結,并選出小組代表分享學習心得。同時,教師小結注意事項,簡明指出本節課主要內容、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課后,教師將測驗作業至平臺,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然后根據作業完成情況,教師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臨床見習進階任務,并將見習體會和視頻上傳到平臺。1.5課程考核與評價。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由于信息化平臺的支持,形成性考核更加便捷和全面。形成性考核包括課前預習和課前任務完成情況、課堂參與度、單元知識與技能測試等,考核內容包括學生根據教師課前布置的臨床資料,利用網絡資源查找相關內容的情況;小組深入討論評估患兒并提出護理問題,制定的護理措施;課堂參與情況。對于學生仿真實訓情況的考核,要求學生與模擬病人合作完成操作項目并上傳考核視頻,采用教師及時在線的評價和現場考核相結合,并引入家長和醫院的護理專家等多個評價主體來進行考核,教師根據考核結果有針對性地上傳更多學習材料幫助學生拓展提升,并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臨床見習進階任務,學生根據評價情況再次練習提升。終末性考核包括理論測試和技能考核,理論測試包括在線測試與筆試,技能考核主要是現場考核,考核過程全部用手機錄像后上傳至教學平臺。

2“兒科護理”網絡課程實施效果

“兒科護理”網絡課程的建設,利用互聯網平臺集成了學習資源,平臺具有自動管理和遠程互動處理功能,選課、學籍管理、出勤管理、作業與考試管理等操作均可通過網絡平臺實行。學生從課程開設到最后結束,整個過程均有專門管理系統自動處理,彌補了人工操作量大、效率低的缺點。教師不僅掌握了最新的兒科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而且掌握了最新的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實施中,教師能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從而有針對性地實施個性化教學,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鉆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另外,學生可通過網絡進行合作或協作學習,并自由輕松提出問題、解答問題,避免了因害怕問錯答錯而處于難看的情況;寬松的上機環境既利于學生思考問題又不會限制其個性發展;學生可以利用網絡中豐富的共享資源,積累知識,培養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同時學生可利用更多的教育數據庫,從網上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從而實現網上多媒體信息傳遞和信息資源共享教學,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學習時間和空間方面,亦能隨時隨地進行網上學習。

參考文獻

[1]劉鵬.基于Moodle體系網絡課程開發的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22):34.

[2]桑煥.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反思———以《歲時節俗的風氣》為例[J].大眾文藝,2017(15):240.

[3]歐宇,陳子森.現代教育技術下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初探[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1):18-20.

[4]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2):5-13.

[5]潘立巋.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中職導游專業網絡課程開發初探[J].科教文藝,2017(5):107-108.

[6]梁林梅,辛雪園,孫銳,等.中學生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的實踐探索———以《探索職業:航空》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12):26-34.

作者:陳路 單位:岳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