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人個案護理管理論文
時間:2022-02-18 09:20:42
導語:乳腺癌病人個案護理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通過“粉紅天使團隊”對乳腺癌術后病人提供個案護理管理,改善病人術后肩關節活動度,提高生活質量。[方法]將96例乳腺癌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采用“粉紅天使團隊”個案護理,乳腺專科護士建立個人檔案,組織、協調團隊心理咨詢師、營養師、康復師、傷口師、PICC專科護士對其開展個體化護理服務。分別于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時采用肩關節活動量表(ROM)和癌癥康復評價系統簡表(CARES-SF)對病人的上肢功能和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結果]術后3個月、6個月觀察組肩關節前屈、外展、內外旋、后伸的活動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觀察組生活質量總分、生理維度、心理社會維度、與醫務人員關系維度、性功能維度、婚姻關系維度得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粉紅天使團隊”對乳腺癌病人進行個案護理管理,能有效提高病人肩關節活動度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乳腺癌;團隊管理;個案護理;護理管理;生活質量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乳腺癌的治療已經從單一的手術模式,發展至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和靶向治療在內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1]。病人在長期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涉及治療、功能康復、營養、心理等多種學科,需要具備多種學科專業護理團隊對病人疾病信息進行評估、整合、分析、計劃、實施,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及時信息溝通、反饋,讓其充分了解治療進展及存在的問題,有利于病人對治療信息的獲取及決策,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健康行為,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病人滿意度[2]。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護理服務理念,我科積極探索成立“粉紅天使團隊”,借鑒國外個案管理的經驗,結合我科現狀,將團隊管理理念引入到對病人的個案護理管理中,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病人9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年齡18歲~66歲(49.65歲±6.56歲)。納入標準:①成年女性;②經病理確診原發乳腺癌,疾病分期為Ⅰ期、Ⅱ期、Ⅲ期并且知曉自身病情;③居住地為武漢;④自愿接受此次研究及電話隨訪、訪視。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不能配合;②非原發性乳腺癌;③其他系統嚴重疾病;④低于1年預期生活時間。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乳腺癌病人術后護理常規進行護理,術后由責任護士完成對病人的護理、功能鍛煉指導、健康宣教、信息溝通、心理護理,醫生觀察傷口情況并給予換藥。病人到門診PICC置管中心完成導管的置入與維護。觀察組采用“粉紅天使團隊”個案管理方法,具體措施如下。
1.2.1.1組建團隊
①根據我科現有的護士人力資源、專業特長及資格證書,組成團隊,其中包括護士長1名、乳腺專科護士1名、責任護士3名、PICC專科護士(國家級)1名、傷口師(國家級)1名、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1名、營養師(國家二級)1名、康復師(國家級)1名。乳腺專科護士具有本科學歷、主管護師職稱,責任護士具有專科以上學歷、護師以上職稱,均具有良好的協調溝通能力,能完成護理各項操作。護士長擔任技術指導及協調管理工作。②粉紅天使團隊:口號為關愛女性,呵護乳房。護理服務理念為滿足和超越病人期望。標識為每人胸前佩戴一支粉紅絲帶。③團隊成員職責:建立個人檔案評估病人的現存的、潛在的護理問題,制訂計劃并實施干預措施,完成病人住院期間的治療、護理工作,開展健康教育、心理咨詢、PICC導管的維護,開通電話咨詢及訪視,通過QQ、微博在線回答病人咨詢。
1.2.1.2實施方法
入院當天由乳腺專科護士為病人建立個人檔案信息,收集一般資料,評估身體狀況,邀請加入粉紅天使QQ群,指導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心理咨詢師為病人進行手術前的健康宣教,告知病人舒緩情緒的方法,緩解焦慮、抑郁,減輕心理負擔,使其能以放松的心態準備手術。術后第1天3名責任制護士采取APN排班模式,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負責觀察病情,完成各項治療、護理。專科護士晨會組織團隊成員護理查房,與康復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評估術后情況,制訂康復計劃,告知病人、家屬,取得配合并組織實施。術后第3天、第6天、第9天,傷口師觀察病人的傷口愈合情況、引流液性狀及量,給予換藥。術后第9天,PICC專科護士負責完成中心靜脈置管及維護,向病人進行導管相關知識宣教,7d換膜1次,出現異常及時與PICC專科護士聯系。出院前團隊成員總結各項護理措施實施效果,給予離院后合理建議,康復師、營養師分別開出運動處方、營養處方,指導病人功能康復及合理膳食,心理咨詢師給予心理輔導1次。專科護士于病人離院后5d~7d進行電話隨訪或訪視,指導按時完成血常規、肝腎功能各項檢查,了解傷口愈合情況、患肢康復狀況、PICC置管有無異常等,為病人預約返院床位。病人每次化療入院當天由專科護士組織團隊成員評估病人的身體情況,制訂護理計劃,及時作出調整,離院后5d~7d由專科護士進行電話隨訪或訪視,及時了解病人生理、心理變化,保持信息溝通暢通,給出合理的治療、護理指導。
1.2.2評價方法
分別于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評價兩組患肢的肩關節活動度情況及生活質量。肩關節活動度采用肩關節活動量表(ROM)測量患側上肢前屈、外展、內外旋、后伸。前屈和外展功能:達180°者為優,達150°者為良,小于100°者為差;內外旋:達70°者為優,達50°者為良,小于30°為差;后伸功能:達60°者為優,達50°者為良,小30°者為差。生活質量量表采用癌癥康復評價系統簡表(CARES-SF)進行[3]測量,此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會、與醫務人員的關系、婚姻關系、性功能5個維度和34個條目,進行5級評分,評分內容從“無、輕度、中度、較嚴重、嚴重”分別計0分、1分、2分、3分、4分。各條目得分相加,得分總分越高,提示病人的生活質量問題越嚴重,其健康狀況越差。1.2.3統計學方法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進行t檢驗及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見表1、表2)
3討論
3.1“粉紅天使團隊”的管理
我科“粉紅天使團隊”在醫療護理服務活動中有統一的標識,即粉紅絲帶,樹立了一種品牌形象,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各成員分工明確,按照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團隊成員有10名,都有國家級證書,專業能力突出,但擁有國家級證書的專業護士成員培養周期較長,需要5年~10年的時間。為了確保個案護理成功,需要靈活排班,充分發揮團隊成員專業能力,對病人提供全程專業護理,團隊運作核心是專科護士。她負責收集病人信息并分析病人潛在的、現存的護理問題,聯系團隊成員解決相關問題,并最終將結果反饋病人,讓病人掌握疾病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條生活質量。由于人力資源不足,一個團隊成員需要同時服務5例或6例病人,根據每個病人的乳腺癌術后康復特點,提供專業化護理團隊指導。
3.2“粉紅天使團隊”乳腺癌術后的個案護理管理
個案管理是以評估、計劃、聯系、監控、宣傳和推廣為主要項目,通過充分合作、交流及合理選擇可用資源,持續滿足病人個體化健康需求,以提高服務質量,降低醫療成本[4-6]。本研究觀察組透過乳腺癌病人的個案護理管理,充分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活動理念。團隊成員會針對每個病人的情況,給出不同的護理實施計劃,充分體現個案護理個體化的護理管理方式。如果病人存在心理方面問題,心理咨詢師會指導病人寫心情日記,開展個人心理疏導主題月活動,介紹抗癌成功案例,與家屬開展“心心知我心”活動,利用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幫助病人走出陰霾。通過護理團隊成員評估病人潛在的、現存的護理問題,給予專業指導,讓病人覺得自己備受關注。通過專科護士及時的電話回訪、訪視、在線回答問題,病人能及時了解自己所處的治療階段,需要面對的相關問題,便于個人醫療決策,病人感到充分被尊重。
3.3“粉紅天使團隊”管理對乳腺癌術后病人肩關節活動度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個月、6個月觀察組肩關節前屈、外展、內外旋、后伸的活動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提示通過個案護理管理方式能有效提高乳腺癌術后病人肩關節活動度。目前手術是治愈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7]。然而手術導致術后病人的患側肢體往往發生上舉、前伸、后伸、外展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關節活動度降低[8]。由于乳腺癌術后半年是功能鍛煉的最佳時機,而患側傷口愈合情況因人而異,引流管拔除的時間每人不同,康復師需要與傷口師充分溝通。同時,病人的健側術后半年時間內置入PICC導管,病人對功能鍛煉存在擔憂,不敢進行功能鍛煉,此時需要康復師與PICC專科護士與病人進行溝通,消除顧慮,為病人選擇合適康復器材,制訂功能鍛煉計劃。乳腺專科護士對病人進行功能鍛煉的數據記錄并與康復師反饋,取得病人配合。
3.4“粉紅天使團隊”個案管理對乳腺癌術后生活質量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觀察組生活質量總分、生理維度、心理社會維度、與醫務人員關系維度、婚姻關系維度、性功能維度得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乳腺癌疾病本身、治療及其不良反應所導致的生理不適以及心理適應問題等,成為降低其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及整體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9]。Yamamoto等[10]研究也證實,個案管理能夠幫助病人更好地作出治療決策,促進醫患良性溝通。粉紅天使團隊中有5名護士有國家級專科護士證書,臨床工作經驗豐富,專業性強,能針對病人在治療中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解答,病人可以通過微信、QQ交流平臺隨時與乳腺專科護士溝通,知情同意權得到充分體現,醫患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信任度加強。
作者:周慧敏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參考文獻:
[1]張士福.乳腺癌外科治療演變與展望[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127-129.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司政司.中國康復醫學診療規范(上冊)[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253-255.
[3]SchagCA,GanzP,HeinrichRL.Cancerrehabilitationevaluationsystem-shortform(CARES-SF).Acancerspecificrehabilitationandqualityoflifeinstrument[J].Cancer,1991,68(6):1406-1413.
[4]陳玉枝,鄒怡真.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個案管理經驗分享[J].中國醫院管理,2010,10(3):21-22.
[5]PooleK.Theevolvingroleoftheclinicalnursespecialistwithinthecomprehensivebreastcancercentre[J].JClinNurs,1996,5(6):341-349.
[6]LiebertB,ParleM,RobertsC,etal.Anevidence-basedspccialistbreastnurseroleinpractice:amulticentreimplementationstudy[J].EurJCancerCare(Engl),2008,12(1):91-97.
[7]蔣妮,周淑美,楊紅蕊,等.階段性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6):1452-1454.
[8]譚美華,譚小梅.專人指導的康復操訓練對乳癌術后患側肢體功能康復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3(5):78-79.
[9]裘佳佳,胡雁,黃嘉玲,等.綜合社會支持對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命質量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47-50.
[10]YamamotoL,LuceyC.Casemanagement“withinthewalls”:aglimpseintothefuture[J].CritCareNurs,2005,28:162-178.
- 上一篇:技工學校德育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