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運用

時間:2022-04-21 03:50:06

導語: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運用

【摘要】目的分析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意識的效果。方法從我院收治的手術患者中隨機抽選400例,按入院編號分成不同組,其中,20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基礎化的手術室護理管理,200例試驗組患者則實施風險意識管理,統計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試驗組患者的風險事故率低于對照組,P<0.05,統計有區別;試驗組患者的風險因素認知率、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統計有區別。結論臨床針對手術室患者實施風險意識管理效果突出,可預防不良事故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率,值得借鑒。

【關鍵詞】風險意識;手術室護理;應用效果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完善,臨床手術已成為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手術室作為對患者實施手術的場所,通常治療危重、情況危急患者,且部分患者需緊急處理,上述情況均需醫護人員集中注意力,以免造成嚴重影響,危害生命。因此,手術室的醫護人員有著巨大的工作壓力,一旦操作不當,將誘發醫療糾紛,影響醫院信譽[1]。為有效提高手術室的護理效果,我院實施風險意識管理。下面,將詳細資料整理如下,旨在判定風險意識管理的應用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1年9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術患者中隨機抽選400例,按入院編號分成不同組,其中,200例對照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別119例、81例,年齡段20-70歲,平均(46.4±1.8)歲;急診手術80例,擇期手術120例;200例試驗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別120例、80例,年齡段21-70歲,平均(46.5±1.9)歲;急診手術79例,擇期手術121例。400例患者的男女例數、年齡段等臨床資料統計無區別,P>0.05。

1.2方法

20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臨床手術室的基礎性護理管理,如:加強病情的觀察力度,及時處理突發性事件等;200例試驗組患者則實施風險意識管理,包括:①學習護理安全知識。臨床風險意識管理措施實施前期,護士長或領導人員需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國內外的風險意識管理知識、醫療安全環境等相關知識,通過和自身醫院的實際情況比對,設計預防、解決性方案;按時培訓護理人員大操作技能,促使每位護理人員養成良好的習慣;鼓勵護理人員學習、掌握新進器械、設備的操作技巧,制定考核制度,預防醫療事故;②強化術前的準備工作。臨床手術操作前期,護理人員需進入病房巡視,多和患者交流,以充分了解其心理、生理需求,一旦發現影響手術的不良事件,需立即制定有效的應對、解決措施,確保手術順利實施[2];認真、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問題,減輕患者及其家屬心理負擔,提高手術配合度。當然,臨床術前的交流過程中,需叮囑護理人員態度溫和、動作輕柔,禁止出現敏感性問題、語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術前,護理人員提前消毒、清潔手術室環境、物品、設備等,認真、詳細的檢查、核對手術設備,確保準確無誤,以免影響手術的順利操作,延長手術時間;明確標注特殊物品,保證標注字跡清晰,按時、按時的準備手術物品,提高手術效率。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詳細核對患者姓名、年齡等相關資料,規避不良事件;③手術中管理[3]。手術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需高度集中,注意和操作者的充分配合,快速、準確的傳遞手術物品,并于使用結束后將其放回原位,按照相關的手術操作制度正確放置,體腔關閉前期密切觀察,禁止殘留內容物;液體、血液滴注過程中,認真核對患者的血型、藥物使用等情況,避免不良事件;巡回護士人員于術前認真評估患者皮膚情況,并詳細記錄、做好局部護理,預防術后壓瘡。此外,科室領導人員或護士長還需根據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制定問卷調查表,主要包括:服務態度、手術中的配合情況等,針對工作人員提出的意見及時總結、采納;針對日常服務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更正,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針對日常工作表現良好護理人員,給予精神、物質上的獎勵;術后1-3天實施隨訪,及時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杜絕不良事件[4]。

1.3評定項目

1.3.1風險事故

統計兩組患者是否出現感染、壓瘡、猝死等風險事故。

1.3.2風險因素認知情況

標準:借助問卷調查的方式從患者營養、壓瘡、臥床時間等掌握情況統計患者的風險因素認知度,總分為100分,其中,認知為總分大于90分,基本認知為總分大于60分,不認知為總分小于60分。

1.3.2護理滿意程度

標準:借助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患者的護理滿意率,總分為100分,其中,滿意臨床的護理服務為總分大于90分,比較滿意臨床的護理服務為總分大于70分,不滿意臨床的護理服務為總分小于70分。1.4統計學方法選用版本為SPSS13.0的通用軟件包處理數據,風險事故、風險因素認知和護理滿意度均屬于計數資料,用百分數進行表示,并借助卡方檢驗,P<0.05,數據統計有區別。

2結果

2.1風險事故統計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風險事故者3例,占比1.5%,包括:感染(1例)、壓瘡(1例)、猝死(1例);對照組風險事故者14例,占比7.0%,包括:感染(8例)、壓瘡(3)例、猝死(1例)、吞咽障礙(2例)。通過統計分析得知,兩組風險事故率有區別,χ2=7.434,P=0.006。2.2風險因素認知情況統計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對照組患者的風險因素認知情況統計有區別,P<0.05,相關數據詳見下表1。2.2護理滿意程度統計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統計有區別,P<0.05,相關數據詳見下表2。

3討論

手術室作為臨床手術較為重要的場所,具有任務重、工作復雜的特點,且使用設備、儀器多,手術工具繁雜,一旦操作中稍有不慎,將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危害患者生命。故而,臨床需加強手術室的護理干預,以預防不良事件,提高總體效果[5-7]。近年來,隨著臨床管理模式的不斷探究,風險意識管理模式問世,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取得顯著成效。通過對臨床操作過程、行為等進行的綜合性評估,風險事件因素的分析,可制定有效的護理、解決對策,盡最大限度的將危險性事件降至最低。并且,通過將風險意識管理用于臨床圍術期的各個環節,不但可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還可提高工作責任心,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不良事故發生率,提高服務質量。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通過對200例試驗組患者實施風險意識管理,風險事故發生率占比1.5%,明顯低于基礎護理對照組發生率的7.0%,統計有區別,P<0.05,說明:風險意識管理模式的應用,可從根本上規避護理風險,提高服務質量;從兩組患者的風險因素認知度、護理滿意率上來看,試驗組患者高于對照組,統計有區別,P<0.05,說明:風險意識管理模式的應用,可提高患者對手術室潛在性風險的認知度,提高護理質量,符合研究報告[8]。綜上,臨床針對手術室患者實施風險意識管理效果突出,可預防不良事故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率,值得借鑒。

作者:李建松 單位:德宏州人民醫院麻醉科

參考文獻

[1]付興娟.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4,35(15):3420-3420.

[2]雷濤.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11):206-207.

[3]李桂鳳.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5,13(15):126-127.

[4]黃海明,王瑛,王曉枚,等.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14(03):1943-1944.

[5]王萬葉.淺析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意識管理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藥論壇,2014,07(01):139-104.

[6]Bansal,B.K.,Verma,M..Educationandawareness:Akeytoearthquakeriskreduction[J].JournaloftheGeologicalSocietyofIndia,2012,80(4):451-454.

[7]林翠芳,潘潔瓊,陳慧芳.風險管理理論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運用與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42.

[8]柳青.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醫療,2013,26(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