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腎臟替代療法護理管理效果分析

時間:2022-03-21 09:41:27

導語:連續腎臟替代療法護理管理效果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連續腎臟替代療法護理管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患者應用綜合護理管理效果。方法選取醫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連續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82例,按照硬幣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綜合護理管理,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及感染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感染發生率為2.44%,對照組感染發生率為17.08%,觀察組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2.68%,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0.73%,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連續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應用綜合護理管理措施效果較好,感染發生率低,護理滿意度高。

〔關鍵詞〕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感染;護理管理;應用價值

作為一種新型的血液凈化療法,連續腎臟替代療法能夠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該療法有著較高的感染風險。為進一步降低患者感染發生率,積極對其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選擇配合高效的護理管理措施就顯得十分必要[1]。本研究旨在探討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患者應用綜合護理管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2例接受連續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19~82歲,平均(42.69±7.81)歲。觀察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20~83歲,平均(43.58±7.9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1.2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注意患者感染發生情況,一旦出現異常,需要立即告知醫師進行處理。觀察組予以綜合護理管理。(1)構建專業護理小組。根據醫院實際情況,構建專業的護理管理小組,小組組長由科室護士長及科室主任擔任,各小組成員由科室責任護士組成。對護理管理小組加強連續腎臟替代療法培訓力度,幫助護理管理小組成員均能夠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2)管理登記。對所有接受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治療的患者,進行管理登記,并對其感染發生風險進行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對應的預防、治療措施[2]。同時記錄靜脈置管相關內容,包括人次、時間、方法等,并要求每次由2名護理工作人員對記錄信息進行核對,嚴格按照質控標準對上下機進行消毒。(3)強化落實、考核。將管理措施、連續腎臟替代療法護理內容以及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均落實到每一位護理工作人員身上,并且對其進行每月1次考核,每季度1次評估,根據評估考核方式,對其開展持證上崗[3]。(4)開展討論。每月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對上月的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感染情況進行匯報,并對其感染發生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同時制定出相應的控制策略,用以補充護理管理不足之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5)消毒滅菌管理。每月對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操作室進行消毒滅菌,消毒范圍包括墻壁、器械、地面及空氣,同時在結束消毒滅菌后,檢測操作室病毒、真菌。1.3臨床評價。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及感染發生情況。(1)通過問卷調查法了解護理滿意度。滿分設置為100分;評分等級劃分:非常滿意>80分,一般滿意79~60分,不滿意<59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2)感染情況根據患者胃腸道(嘔吐、腹瀉等)、呼吸道(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以及血液、皮膚感染情況,及口腔溫度>37.8℃或直腸溫度>38.2℃進行統計。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感染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連續腎臟替代療法能夠模擬患者腎臟代謝功能,每日對患者進行連續性體外血液凈化,從而起到機體廢物清除及炎癥遞質減少的作用,有助于患者病情緩解。但是連續腎臟替代療法,需要引導患者的血液至體外,并進行凈化,此時就增加了患者感染發生風險,不但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血液凈化效果,而且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因此,積極分析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感染危險因素,并配合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就顯得十分重要。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接受連續腎臟代替療法治療的患者,其感染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集中在侵入性操作、靜脈置管時間過長及患者年齡上面,在臨床治療及護理的過程中,應當結合患者年齡及病情,科學制定治療方案及護理計劃,盡可能減少對患者的侵入性操作,降低患者靜脈置管時間,以此改善患者感染發生情況[5]。本研究中,觀察組應用綜合護理管理辦法后,與對照組比較,感染發生率降低,滿意度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配合綜合護理管理,組建專業的護理管理小組,加大護理人員培訓力度,幫助護理人員掌握連續腎臟代替療法相關內容,有助于提升護理質量,降低感染風險,同時進一步強化消毒滅菌力度,可以減少患者接觸病原菌,從本質上降低了患者感染發生率[6]。

綜上所述,對接受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治療的患者,需要注意其感染發生風險,減少患者侵入性操作及靜脈置管時間,根據患者年齡合理制定治療計劃,同時積極配合綜合護理管理措施,可以有助于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幫助患者降低感染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李琴,姚坤花,蔣玉蘭.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治療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護理探討[J].中外醫療,2014,33(5):160-161.

[2]張月娥.護理干預對實施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4):673-674.

[3]張占嶺,趙芳芳,蔡曉丹.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管理對策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s1):190-192.

[4]龔娜,王靜,楊瓊,等.無肝素法體外膜肺氧合聯合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搶救臟器功能衰竭患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0):915-916.

[5]于榮強,楊巧巧.連續腎臟替代療法在感染性休克所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1):164-165.

[6]黃燕,何茹.ICU腹腔感染患者行CRRT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15):2340.

作者:張惠玲 雷娜艷 林雅鳳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院腎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