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左結腸癌根治術護理管理研究
時間:2022-10-18 09:39:28
導語:腹腔鏡左結腸癌根治術護理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腹腔鏡左結腸癌根治術后的護理。方法對本院30例腹腔鏡下左結腸癌根治術患者進行分組對比,隨機將其分為實驗1組和實驗2組。實驗1組進行常規護理,實驗2組采取質量更高的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結直腸癌手術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兩組結直腸癌手術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1組,手術患者的平均下床活動時間為21小時,胃腸功能恢復平均時間為3.5天,住院時間平均為16.5天,發生并發癥2例;實驗2組,手術患者的平均下床活動時間為28.5小時,胃腸功能恢復平均時間為2.5天,住院時間平均為12.5天,發生并發癥0例;研究表明,實驗2組手術患者的下床活動時間比實驗1組長,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概率明顯優于實驗1組,實驗2組明顯更具有優勢,P<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腹腔鏡左結腸癌根治術患者進行更優質的護理可以幫助患者盡快康復,減輕痛苦,值得借鑒、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左結腸癌根治術;護理;管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醫學護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護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患者提出的要求。所以,醫護人員要不斷創新護理方法,滿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對腹腔鏡左結腸癌根治術患者進行更優質的護理管理,能夠有效錯段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的可能。現欲研究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護理方法,選取本院30例患者進行對比研究,具體方法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本院接收的腹腔鏡左結腸癌根治術患者中選擇其中的3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實驗1組和實驗2組。實驗1組中最小年齡55歲,最大年齡70歲,平均(67.04±1.25)歲,由19名男性患者和11名女性患者組成。實驗2組中最小齡53歲,最大年齡69歲,平均(66.35±2.03)歲,由20名男性患者和10名女性患者組成。所有患者在科學的臨床診斷下都被證實為腹腔鏡左結腸癌根治術后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以及免疫等系統重大系統疾病的患者,排除心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對患者的資料進行比較和分析,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1.2方法。對實驗1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整個護理過程符合護理操作指南。對實驗2組患者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更優質的護理管理,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1]。①術前心理管理:腹腔鏡左結腸癌根治術是近幾年研究出的一種新的醫療技術,很多患者都對這種治療方法了解比較少,心理上可能會比較緊張,所以護士人員要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以親切的態度為患者答疑解惑,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向患者宣傳腹腔鏡治療只是,讓患者充分了解腹腔鏡手術的特點;②術前腸道管理:于手術前3天開始對實驗2組患者服用諾氟沙星或者甲硝唑等,目的是抑制腸道菌群,避免出現術后感染。在手術前3天開始半流食,于手術前一天進流失,在下午可以讓患者服用33%硫酸鎂與5%葡萄糖氧化鈉1000~3000mL,直到患者排清水便[2]。做好患者的術前腸道護理,可以降低發生感染的可能性,同時也有利于患者術后切口愈合;③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管理:腹腔出血情況:時刻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定時進行血常規檢查,觀察腹腔鏡引流管的情況。如果在術后1~3小時內,鮮紅血性液≥200mL/h,血紅蛋白呈進行性下降,則表示有腹腔出血,護士要立即通知醫生,進行手術止血。吻合口瘺:密切貫徹患者的腹部體征,如果發現有腹膜炎的癥狀以及引流物為腸內容物,要對患者進行引流液實驗,必要情況下需要再次進行手術[3]。腸梗阻:在手術過程中所使用的化療藥非常容易引起腸管漿膜的損傷,如果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等癥狀,要禁食,同時進行補液、胃腸檢查,必要時也要采取手術治療;④術后管道管理:因為腹腔鏡手術的切口比較小,手術過程出血比較少,通常情況下,胃腸減壓管可以在患者腸蠕動恢復、開始排氣后撤除。腹腔引流管要固定在床邊,防止患者翻身或者移動的過程中牽拉引流管,使引流管發生移位。與此同時,護士要密切觀察引流管中的液體量、顏色、性質等,如果發生變化或者異常情況,必須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下床活動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概率進行對比。1.4統計學方法。將收集的數據用SPSS20進行統計和分析,資料數據使用[n(%)]表示,使用x2對得到的數據結果進行檢驗,如果P<0.05,證明差異是有統計學意義的。
2結果
實驗1組,手術患者的平均下床活動時間為21小時,胃腸功能恢復平均時間為3.5天,住院時間平均為16.5天,發生并發癥2例;實驗2組,手術患者的平均下床活動時間為28.5小時,胃腸功能恢復平均時間為2.5天,住院時間平均為12.5天,發生并發癥0例;研究表明,實驗2組手術患者的下床活動時間比實驗1組長,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概率明顯優于實驗1組,實驗2組明顯更具有優勢,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腹腔鏡下結腸癌手術,手術切口小,術后恢復比較快,發生并發癥概率比較低,治療效果非常好。對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患者進行優質的術前、術后護理,能夠消除患者內心對疾病的恐懼、縮短住院時間、盡早下床活動,并且降低并發癥發生的概率,讓患者盡快恢復到正常生活[6]。微創是比較先進的一種治療技術,護士人員要不斷學習護理知識,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
參考文獻
[1]王淑貞.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護理干預效果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13):145-147.
[2]施迺瑩.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手術室護理配合方法及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76):14946+14948.
[3]趙秀娟.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6):164-165.
[4]雷玉全.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4):152.
作者:劉在梅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
- 上一篇:地質雷達在水利水電勘察的運用
- 下一篇:護理管理對靜脈輸液質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