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封閉病房護理風險管理分析
時間:2022-03-06 05:11:29
導語:精神科封閉病房護理風險管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在精神科封閉病房護理工作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分析其應用效果與應用價值。方法將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間在本院精神科封閉病房接受住院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擇120例進行觀察,分為兩組,每組60例,分別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對比組)與護理風險管理(研究組)。結果兩組患者臨床風險事件發生情況統計比較差異顯著,對比組總發生率為15.00%,高于研究組的5.00%,(x2=6.379,P<0.05)。結論在精神科封閉病房護理工作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各類風險事件的發生,效果確切,具備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精神科;封閉病房;護理風險;護理風險管理
精神科患者在封閉病房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因患者情況特殊,存在較高的風險事件發生可能[1]。為此,在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還需要科室增強風險意識,做好相應的護理管理工作,以切實保障患者健康和安全。此次研究中,在精神科封閉病房護理工作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并分析其臨床應用效果,探討其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間在本院精神科封閉病房接受住院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擇120例進行觀察,男65例,女55例;疾病類型:抑郁癥43例,精神分裂癥29例,焦慮癥36例,躁狂癥12例;患病年限3~11年,平均患病年限(6.04±1.12)年;年齡31~75歲,平均年齡(49.49±1.21)歲。將患者劃分為兩組,每組60例,分別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對比組)與護理風險管理(研究組)。兩組疾病類型、平均患病年限等基本情況組間對照均無明顯差異,均P>0.05。1.2方法。研究組開展護理風險管理,包括:①護理人員風險教育。科室在護士長的引導下,組織全體護理人員開展精神科封閉病房相關知識的學習。并通過對以往護理與管理經驗的回顧,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與管理方案;②患者風險評估。對入組患者的年齡和疾病類型、臨床表現等多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耐心的交流,并與患者的家屬進行必要的溝通,盡可能多的掌握患者的多方面信息。之后,對患者出現各種風險問題的可能性進行科學評估。針對不同患者的風險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③環境護理管理。立足病房環境條件,并綜合分析患者日常治療、康復等方面的需求,以及不同患者的風險評估結果等,對病房環境進行合理設置和管理。對病房內的環境進行嚴格管理,及時清理各種危險物品,并在衛生間和走廊等處適當安裝扶手等[2];④日常護理管理。護理人員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的日常情況和臨床表現,對于情緒激動的患者及時進行安撫,避免其出現過激的行為。在患者進食和運動等過程中予以必要的巡視,對于需要幫助的患者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對比組開展常規護理管理。實驗結束統計并計算兩組臨床風險事件發生情況。1.3統計學方法。兩組總風險事件發生率數據結果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20.0軟件,組間比較實施卡方檢驗,如果最終結果顯示P<0.05,則表示兩組總發生率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疾病類型、平均患病年限等基本情況組間對照。兩組疾病類型、平均患病年限等基本情況組間對照均無明顯差異,均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臨床風險事件發生情況統計比較。兩組患者臨床風險事件發生情況統計比較差異顯著,對比組總發生率高于研究組,P<0.05。見表2。
3討論
在開展精神科封閉病房護理管理工作的時候,需要科室本著高度的責任意識與風險意識。并從多方面入手,強化管理,最大程度控制風險,減少各種風險事件的出現。為實現上述目標,此次研究中,嘗試將護理風險管理模式應用于精神科封閉病房的護理管理工作中。該結果證明,實驗達到了預期目標,證實了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封閉病房護理工作中可以產生十分理想的應用效果。護理風險管理中,首先對護理人員展開全面的風險教育,以增強大家的風險意識,加深其風險認知。之后,對患者進行了全面了解和風險評估,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另外,多方面管理病房環境,為患者打造安全的環境條件。并從日常護理管理入手,做好對患者的觀察、安撫和幫助等。多種措施綜合應用,進而實現了對風險的最佳控制,最大程度保障了患者安全。
總之,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證實,在精神科封閉病房護理工作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跌倒和墜床、自傷等多種風險事件的發生,效果確切,具備一定的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佃梅.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封閉病房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2):132-133.
[2]谷瓊花.精神專科病房封閉式管理的護理風險及管理對策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7,7(17):192-194.
作者:李賢慧 單位:大慶市第三醫院
- 上一篇:老年慢性病護理管理療效評價
- 下一篇: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