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肺炎病區的護理管理研究

時間:2022-10-14 03:40:20

導語:抗擊肺炎病區的護理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抗擊肺炎病區的護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總結駐地醫院和馳援醫療隊建立聯合病區的護理管理經驗。方法由駐地醫院和馳援醫療隊建立聯合病區,并通過全體人員的動員和準備、組建聯合管理團隊、分工與協作、培訓與管理、強化支持系統等保障聯合病區護理管理高效運行。結果聯合病區共收治病毒肺炎危重癥患者90例,治愈出院73例,未發生醫護人員醫院感染。結論積極探索駐地醫院與馳援醫療隊聯合工作模式,可保障護理質量,保證患者救治效果,同時保障醫護人員安全。

關鍵詞:病毒肺炎;聯合救治;護理人力資源;馳援醫療隊;駐地醫院

病毒肺炎(下稱肺炎)被國家疾病及預防控制中心納入乙類傳染病范疇,并采取甲類傳染病防控措施[1-2]。疫情期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作為肺炎定點醫院主要承擔危重癥患者的救治任務,全體醫護人員面臨嚴峻的考驗。其中,光谷院區作為駐地醫院,在醫院醫務處和護理部統籌安排下,積極探索與來自全國各地17支馳援醫療隊的聯合工作機制,以盡快全面開展抗擊疫情的工作。本科室按照醫院的統一部署,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聯合管理1個重癥病區,聯合病區護理管理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聯合病區設有床位50張,主要收治肺炎危重癥患者。本院護理人員25人,均為女性;年齡21~43(35.2±4.7)歲;均為本科學歷;護士10人,護師11人,主管護師4人;護士長2人(內科、外科各1人),護士20人(內科16人、兒科4人),助理護士3人(婦科2人、內科1人)。馳援醫療隊護理人員100人,均為女性;年齡25~50(36.2±5.3)歲;本科學歷96人,碩士4人;護士32人,護師43人,主管護師24人,副主任護師1人;護理部主任1人,總護士長10人,護士89人。1.2方法。1.2.1動員和準備。組建聯合病區前,醫院護理部和醫務處召開動員會,動員本院醫護人員需主動團結和關心馳援醫護人員:工作中盡力為其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積極協助馳援醫療隊員與患者的溝通;物資上盡力優先滿足馳援醫療隊員;業務上虛心向馳援醫療隊學習,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生活上主動關心,了解馳援醫療隊員在飲食、生活上的困難,及時予以幫助;同時了解其情緒和心理變化,積極給予心理關懷。1.2.2組建聯合管理。團隊管理團隊由馳援醫療隊護理部主任及4名總護士長和本院2名護士長共同組成,護理部主任與本院護士長為總負責,4名總護士長分別負責醫院感染、人力資源管理、質量控制和后勤保障4個方面。1.2.3分工與協作。①馳援醫療隊員。主要負責落實患者的治療和護理工作。馳援醫療隊護理人員分為3個層級:第1層級為護理部主任和護理領隊組成,統籌管理整個馳援醫療隊。第2層級為總護士長,分別負責醫院感染、人力資源、質量控制和后勤保障。第3層級為護士長和臨床護士,對患者實行責任制護理,每4小時1個班次,每班由10名護士分成6個責任護理小組,其中,1名護士長或高年資老師作為組長;6名責任護士分別負責每組患者的治療、護理及生活措施落實,2名輔助護士予以協助;另設2名護士分別負責咽拭子標本采集送檢和藥品核對及擺放。除輪休人員外,另設置1組機動人員在酒店待崗,如臨床值班人員遇到問題或有大批患者入院則隨時進行調換和補充。②本院護士。主要負責對外聯絡事宜及HIS系統處置。1名護士長負責協調物質,幫助患者訂餐等外勤聯絡。清潔區設置3名護士,主班2名,主要負責與藥房、靜脈治療配置中心溝通,落實患者出院手術辦理,落實出院患者與社區對接,對文件書寫進行質控。1名作為醫院感染管理控制員,負責落實清潔區、污染區清潔消毒工作,檢查所有人員防護服穿脫是否規范等。隔離區內每班配備2名本院護士,每6小時一班[3],主要協助馳援醫療隊員在HIS中處置醫囑和書寫護理記錄中的問題,負責與各輔助科室溝通,以及應急解決醫療護理工作臨時出現的各種問題。1.2.4培訓與管理。聯合管理團隊成員共同負責本病區醫護人員的培訓和管理。①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醫院傳染病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與工作流程、肺炎疾病相關知識及護理指南、各項護理操作技術等。采取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模式[4-5],對相關知識和制度流程,均發送到工作群內,供大家自學和線上交流,除完成線上考核外,由分管質量控制的總護士長和各組組長一起隨機抽查考核,保證人人達標。穿脫隔離衣、手消毒、咽拭子標本留取等操作,實行現場培訓和模擬操作考核,必須考核合格方可進入隔離病房工作。②管理。為保證護理質量,對病區實行三級質控:一級質控由各班次護理組長負責,根據每班每崗職責,查看護士日常治療和護理工作落實情況;二級質控由本病區護士長及馳援醫療隊護理領隊負責,每日對各組工作進行巡查,發現問題除現場督導及時解決外,每日還會對疑難危重癥患者的進行查房,督查高風險人群評估是否到位、警示高風險環節是否處置得當、保證高風險操作安全。每日在晨會交接班時進行工作總結,指出亮點及不足。科室質控小組每周在工作群召開例會,反饋本周工作情況,及時進行質量改進。三級質控由醫院護理部督察員不定期對各科室護理工作質量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提醒病區管理人員,分析原因并進行持續質量改進。1.2.5支持保障工作。①藥品領取和集中配置。所有藥品的領取由本院支助中心輔助護士完成,靜脈治療藥物由靜脈配置中心統一配制。病房護士在HIS完成醫囑后,由靜脈配置中心通知藥房準備藥物,支助中心人員取藥后轉運至靜脈配置中心,藥品配制完成后再由支助中心護士轉運至科室,科室專人核對無誤后收取并落實藥物的擺放。②患者檢查和轉運。患者需要外出檢查或轉運,由病房護士聯系支助中心護士,采取相應級別的防護措施后,將患者由專門通道或救護車進行轉運。病情危重患者由病房醫護人員共同完成,以保障患者安全。③后勤支持和保障。由1名馳援醫療隊總護士長和1名本院護士長共同負責整個團隊的后勤保障工作。首先在保障科室各項醫療物資供應充足、完好的基礎上,為馳援醫療隊員提供衣食住行全方位的支持。科室聯系餐飲部給馳援醫療隊員配備營養富豐、口味清淡的餐食,醫院特別為馳援醫療隊配備了從醫院至隔離酒店的交通車和應急通勤車,以保障隊員出行安全。各組組長隨時了解并每日上報本組護士身體和心理狀況,隨時了解他們的需求及心理動態,及時向病區護士長反饋,便于及時滿足隊員的各種需求。醫院和各科室建立了醫護人員心理干預工作群,必要時由專業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干預,及時解決護士的心理困擾,保障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

2結果

截至2020年3月31日,本聯合病區共收治肺炎患者90例,年齡29~75歲,平均61.8歲;輕型及普通型13例,重型51例,危重型26例。治療后重癥、危重癥轉為輕癥77例,治愈出院73例。醫護人員均未發生感染。

3討論

駐地醫院和馳援醫療隊聯合作為新的工作模式,沒有成熟經驗可供借鑒,為抗擊疫情,需要聯合工作團隊盡快發揮積極高效的作用。駐地醫院通過早期思想動員和充分的準備,為馳援醫療隊入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兩組護理人員目標一致,通過合理分工、相互協助,嚴格的培訓和護理質量管理,取得較好的效果。3.1發揮各自優勢,提高救治效率。本次馳援醫療隊員均為當地醫院精心選派的感染科、呼吸科及重癥監護方面的護理人員,具備一定的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和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具有較好的患者病情觀察、病情變化處置和應急救治能力,但對本地醫院工作環境不熟悉且存在語言溝通困難,以及對肺炎疾病治療護理相關知識還需進行適應和提高。聯合工作團隊合理分工,馳援醫療隊以完成患者的治療護理工作為重點,本地醫院護士主要負責協助其盡快適應環境及與患者溝通,協助HIS操作和對外聯絡,尤其在支持系統和后勤工作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使馳援隊員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護理,工作得心應手。有文獻報道,抗擊狀肺炎疫情期間,部分一線護士存在焦慮及睡眠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6-7]。聯合病房建立心理干預工作群,在充分了解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基礎上,積極實施團體和個人心理干預,保障了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3.2完善培訓考核,保障護理質量。實行由護理部-護士長/護理領隊-組長為主體的三級護理質量控制網絡。病區護士長與馳援醫療隊分管護理質量的管理人員每日進行查房,梳理工作流程,保證護理質量。培訓小組對全體護理人員進行同質化培訓和考核,采取一課多講,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保證人人過關;護士分層級管理、人員分工細致、全面,有效激發其潛在能力[8-9]。馳援醫療隊員以主人翁的精神,發揮團隊精神,充分發揮各人所能,滿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能夠得到高品質安全的護理服務。醫院感染管理人員通過現場跟班、查看各病房電子屏了解院感工作落實情況,及時發現感染控制問題并立即給予指導改正,確保感染控制標準落實,持續提升感控質量,確保了醫護人員零感染。綜上所述,駐地醫院馳援醫療隊組成聯合病房,可解決馳援醫療隊整建制接管過程中的工作環境不熟悉、溝通困難等問題,保障了抗擊肺炎救治工作順利高效進行。

作者:郭巧珍 陳利 汪暉 楊玲莉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