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全結腸切除術護理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2 10:10:00
導語:腹腔鏡全結腸切除術護理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全結腸切除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方法對我科2例腹腔鏡全結腸切除患者實施充分的術前準備、心理護理、臥位與飲食的護理、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及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結果2例患者均取得滿意效果,無一例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均痊愈出院。結論認真做好術前術后護理是手術成功的基礎,同時對患者術后康復十分重要。
【關鍵詞】腹腔鏡;全結腸切除;護理
腹腔鏡下行全結腸切除術是近年來發(fā)展的一項高科技手術。腹腔鏡全結腸切除術是在全麻下進行,它改變了以往開腹的手術方法,而是從腹部(臍部、劍突下4cm、兩側腋前線下腹部)打“四個孔”并放入操作器械,在臍部置觀察鏡,劍突下4cm處用5mmtrocar打孔,此孔作為輔助孔,兩側腋前線下腹部用12mmtrocar打孔,作為主操作孔,恥骨上切開6~7cm置手助器,在監(jiān)視器下操作完成結腸切除。此手術免除了開腹的巨大切口,用超聲刀切除結腸,具有創(chuàng)傷小、疼痛少、恢復快、進食早、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而被人們所接受[1]。但該技術開展時間短,受設備、費用等局限,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良好的護理配合是手術成功和術后患者康復不可缺少的措施。我科2004年12月~2005年6月對2例患者實施了手助下腹腔鏡全結腸切除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護理論文。
1臨床資料
例1,患者,男,36歲,因間斷性黏液膿血便8年余,近期加重,于2004年12月7日入院?;颊?年前在內科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曾多次住院治療,平均1.2年住院1次。近6個月來腹瀉加重,每天20次以上,水樣便,伴有血、黏液及膿,下墜、里急后重感明顯,伴肛門燒灼感、體重下降、全身乏力等癥。體格檢查:T38℃,消瘦,皮膚黏膜干燥,腹軟無壓痛,未觸及腫物。實驗室檢查:血清鉀3.3mmol/L,Hb9.8g/L,患者由于病史較長,并發(fā)營養(yǎng)不良及水、電解質紊亂,住院后經禁食、腸外營養(yǎng)支持及電解質的糾正,于2004年12月18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鏡全結腸切除術,手術歷時5.8h,安全返回病房。術后第1天因體質較弱限于床上活動,第2天下床活動,第3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并進流食,第12天出院,住院23天。
例2,患者,男,41歲,因間斷性腹部隱痛伴膿血便3年,加重1個月,于2005年6月5日入院。10年前內科診斷為結腸炎,其父死于結腸息肉惡變。體格檢查:T<38℃,腹部隱痛呈痙攣性,無放射痛。無惡心、嘔吐,膿血便次數(shù)不等,多時達20次/d以上。Hb10.7g/L,結腸鏡檢可見距肛門20cm至回盲部見多發(fā)性息肉,成簇狀分布于整個結腸。病理學檢查為管狀腺瘤。診斷為家族性遺傳性息肉病。經充分術前準備,于2004年6月10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鏡全結腸切除術,手術歷時4h?;颊哂谛g后第1天下床活動,術后48h開始進流食,第3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7天出院。
2術前護理
2.1心理護理雖然腹腔鏡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但腹腔鏡全結腸切除術開展較少,患者及家屬對該手術了解不多,并且患者對手術普遍存在著恐懼、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在此種精神狀態(tài)下實施手術,會使機體適應環(huán)境的內分泌系統(tǒng)受到損害,影響免疫功能,降低機體對病毒、細菌的抵抗力,降低對手術的耐受性,增加手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機會[2],所以心理護理非常重要?;颊咴谧≡浩陂g,護士應用和藹的態(tài)度、認真的工作、嫻熟的護理技術,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實施手術的必要性;應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此手術與開腹手術相比的優(yōu)缺點:用超聲刀切除結腸,具有損傷小、出血少、術后痛苦少、恢復快、進食早、肺部并發(fā)癥少、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但手術時間較長;還應說明醫(yī)師采取此術式的可靠性及臨床開展情況,以及手術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有可能中轉開腹手術,讓患者對該手術有一初步認識和充分思想準備,使其在知情同意、無思想顧慮下接受手術。通過心理護理,2例患者情緒穩(wěn)定,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2.2腸道準備此種手術必須做腸道準備,充足的腸道準備可減輕術中污染,防止術后腹腔和切口感染,利于吻合口良好愈合[3],一般術前3天開始口服腸道不吸收的制菌藥物(新霉素或紅霉素與甲硝唑聯(lián)合應用),以減少腸道內的細菌,同時服用緩瀉劑(石蠟油或甘油,每日20ml,或應用少量番瀉葉沖水代茶飲);術前1天晚間及術晨清潔灌腸,尤其術晨應灌洗到回流液中無糞渣為止。
2.3皮膚準備皮膚的清潔是防止切口感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此種術式是從臍孔及腹部打孔,故術前1天除常規(guī)剃去自劍突至恥骨聯(lián)合,兩側至腋后線范圍內的毛發(fā)外,因臍孔易存留污垢,應特別注意臍孔的消毒,一定要清潔臍孔,先用一肥皂水棉球置入臍窩,待污垢軟化后用汽油棉簽清除,用肥皂水反復清洗,切忌擦破,再涂以碘伏,以達到預防感染的目的。
2.4飲食要求術前給予低渣飲食,術前2天禁食易產氣食物,如豆類、奶類等食品,以減少腸腔積氣,手術前1天改為流食;術前12h禁食、4~6h禁水。例1患者由于病史較長,并發(fā)營養(yǎng)不良及水、電解質紊亂,術前1周禁食,給予腸外營養(yǎng)支持及電解質的糾正,由于腸道得到了休息,患者腹瀉次數(shù)明顯減少,一般情況明顯改善。
3術后護理
3.1生命體征的監(jiān)護生命體征可反映患者的全身情況,術后應每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至病情平穩(wěn),觀察患者的面色及精神狀態(tài),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異常。
3.2臥位、活動與飲食患者全麻未清醒者,為防止舌后墜和口腔內分泌物吸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應給予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待患者完全清醒,生命征平穩(wěn)后給予半臥位,并使髖關節(jié)屈曲,可減輕腹壁張力,利于滲出液的引流,增加肺的通氣量,利于呼吸和循環(huán);鼓勵患者早期活動,術后第1天可下床,早期活動可促進腸蠕動的恢復,預防腸粘連、腸梗阻的發(fā)生;術后需禁食水,待腸蠕動完全恢復,肛門排氣、無腹痛、腹脹可拔除胃管開始進流食,再逐漸由半流食過渡至普食。
3.3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
3.3.1出血(1)腹腔引流管的觀察與護理:通過腹腔引流管可了解患者術后有無內出血的發(fā)生。術后除妥善固定外,經常檢查是否通暢,有無堵塞、扭曲、受壓等現(xiàn)象,并經常順向擠壓引流管,確保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和量。術后正常情況下,腹腔引流可有50~200ml呈淡紅色液,24h后明顯減少或無引流液,如每小時引流量超過50ml,并呈鮮紅色,伴血壓下降、脈搏加快、面色蒼白、出冷汗,應考慮有內出血的可能,應及時匯報并協(xié)助處理。待引流液減少至20ml/d或無引流液時可拔管。(2)腹部穿刺孔的觀察與護理:應觀察腹部穿刺孔有無出血,一般多為穿刺針鞘拔除后壓迫作用消失而創(chuàng)可貼牽拉不牢致穿刺孔出血,應及時更換敷料壓迫止血,效果不佳者可在穿刺孔縫合1針,因此護士需查看臍孔及恥骨上3點處有無滲血,不能因為沒有大切口而忽視對腹部傷口的觀察。
3.3.2高碳酸血癥的觀察由于腹腔鏡手術是在CO2氣腹下完成,術中可能因大量吸收CO2,腹膜后、胃腸道、漿膜下血管擴張,CO2彌散入血產生高碳酸血癥、酸中毒和氣體栓塞,因此術后給予患者低流量吸氧2~3L/min,監(jiān)測血氧飽合度;嚴密觀察患者有無疲乏、煩躁、呼吸淺慢、胸痛、肌肉顫抖、雙手撲動等癥狀,如伴有PaCO2升高,應考慮有高碳酸血癥的可能,應及時通知醫(yī)生并協(xié)助處理。本組2例均無此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3.3皮下氣腫及肩部酸痛若術中的氣腹壓力過高,CO2氣體向皮下軟組織擴散可引起皮下氣腫,一般少量氣體可自行消失;肩部酸痛多因殘留于腹腔內CO2刺激膈神經而引起,一般術后3~5天即可消失,無需特殊處理。
3.3.4防止肺部感染由于腹腔鏡全結腸切除手術是在氣管內麻醉下進行,手術時間較長,術后患者因怕痛而不敢咳嗽,易合并肺部感染。因此,在護理操作中應注意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向患者講述有效咳嗽的重要性,鼓勵并協(xié)助患者咳嗽、翻身、拍背,同時常規(guī)給予慶大霉素4萬u、地塞米松2mg、NS10ml霧化,每日3次,稀釋痰液,促進排痰。鼓勵并指導患者早期活動。
3.3.5腹瀉腹腔鏡全結腸切除后,腸內容物因失去結腸的吸收和貯存功能,患者會發(fā)生腹瀉,此癥狀會隨著腸道的代償功能的恢復而逐漸緩解。術后應注意觀察患者大便的顏色、性質及電解質的情況,防止因腹瀉引發(fā)的電解質紊亂或營養(yǎng)不良;指導患者練習肛門功能,保證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及低脂飲食,避免辛辣、煎炸食物,宜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及煙酒。必要時應用易蒙停。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
3.4其他腹腔鏡手術痛苦輕,一般不需用鎮(zhèn)痛劑,本組2例均未用鎮(zhèn)痛劑。
4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前,應向其詳細講述有關注意事項,特別是飲食方面的問題,如:多食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食物,飲食宜少量多餐;同時強調保持規(guī)律性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勞逸結合,心情要舒暢,注意休息,不參加重體力勞動,但要進行適當體育鍛煉,注意天氣變化,防止感冒等。并告知來院復查的時間和定期隨訪的一些相關事項。
【參考文獻】
1陳訓如,羅丁,周正東,等.腹腔鏡外科理論與實踐.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390-401.
2曹月敏.腹腔鏡外科學.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71.
3陸以佳,劉咸璋,劉淼,等.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