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腦出血護理論文

時間:2022-08-15 04:44:00

導語:高血壓腦出血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血壓腦出血護理論文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顱內穿刺術;護理

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是近年來治療顱內出血的簡便可行的新技術,操作簡單,創傷小,不受年齡和重要臟器功能的限制[1]。我院采用微創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病例選自2002~2004年在我院住院的40例急性高血壓性腦出血進行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的患者,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齡45~70a,平均55a;均有高血壓病史,入院時血壓150~280/90~140mmHg;CT檢查:額葉出血10例,顳葉出血10例,基底節區出血20例;出血量30~110ml;發病時間6h~7d。

1.2治療方法為患者剃頭,根據CT片測量好合適的穿刺部位,在無菌操作下配合醫生在定位處經頭顱鉆孔,然后將直徑0.3cm、長35cm的硅膠管經鉆孔置于血腫腔內進行沖洗引流,末端與無菌引流瓶連接。

2護理

2.1做好術前準備,向家屬交代病情的危害性及手術的目的、方法、優點,消除家屬的心里負擔,取得配合,認真觀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體征的變化,做好記錄。

2.2保持引流管通暢,引流管置于穿刺部位以下10~15cm處,將其固定于床頭,患者枕于鉆孔對側,使穿刺部位懸空,頭部作適當的限制,活動不可過頻,幅度不可過大,在翻身治療等操作中,動作應輕柔緩慢,注意不要牽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脫落;及時檢查引流管是否受壓、扭曲,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若血腫未液化,血凝塊堵塞引流不暢時,給予尿激酶1萬μ加生理鹽水5ml隨管注入后夾閉引流管,待30min后放開,每日1次,以溶解血凝塊保證引流管的通暢。尿激酶是一種纖溶酶激活物,有較強的溶解血塊作用,還可以清除抑制因子對纖溶酶的抑制作用,無抗原性及毒性。小劑量應用短時間內可達到分解血凝塊的作用,體外血凝塊分解實驗證明,4h對血凝塊的分解作用可接近完全[2]。每日更換無菌紗布及引流袋,保持局部干燥清潔,并做好引流液的記錄。

2.3術后患者未清醒前,墊高其頭部或將床頭搖高30°,以利靜脈回流,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對于躁動患者為嚴防墊床及其手抓引流管,應加床檔及保護帶約束其雙手。

2.4注意觀察引流液顏色,引流顏色正常時,呈暗紅色,比血液稍稠。如引流量多與血腫不成正比,顏色呈淡血水樣,說明出血部位已破入腦室,引流液中混有大量腦脊液。如引流液突然變紅且外流速度加快,則提示有再出血可能。

2.5當引流量與血腫的比例基本相符時,一般在置管2d內如無引流液即可拔管。拔管時間一般為3~10d,拔管時,鉆孔處用碘伏消毒,紗布覆蓋,加壓包扎。對有腦脊液流出者,要隨時觀察輔料是否干燥,如濕潤后,要立即更換紗布,如發現紗布濕潤并呈鮮紅色,可能有再出血,應立即通知醫生。

2.6瞳孔意識的觀察,意識的變化是判斷病情及預后的重要指標。當病人意識狀態惡化或出現躁動時,應注意查找原因,是否繼續出血、血壓高或引流管堵塞等。瞳孔的觀察對腦出血尤為重要,應密切觀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圓,對光反射是否存在。如發現異常應盡早處理以免發生腦疝。

2.7生命體征的觀察,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腦出血患者多為中樞性高熱,藥物降溫效果差,經常更換部位,防止凍傷,必要時可采取人工冬眠療法以有效的降低機體代謝,特別是腦組織的代謝,有利于患者的康復。注意觀察顱內壓的變化,若顱內壓增高時,機體內保證足夠的腦血流量就通過增高血壓來提高腦灌注壓而使血壓升高。因此,當血壓升高時,應用甘露醇降低顱內壓后,血壓自然下降,當經降顱內壓無效時再用降壓藥。

2.8由于患者長期臥床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對神志不清者應將患者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翻身扣背,有利于痰液的咳出,及時吸出堵塞呼吸道的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引起吸入性肺炎,減少肺部感染。當痰液粘稠時可給予生理鹽水20ml+沐舒坦15ml霧化吸入,每日2次。加強口腔護理,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每日2次,預防口腔炎。按時翻身(在不影響引流管的前提下)經常按摩局部受壓部位。搬動患者時避免推、拖、拉,動作要輕柔。保持床鋪平整干燥,預防褥瘡發生。

2.9做好生活護理,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排便時用力過猛而致血壓突然上升引起再出血。給予足夠的水分和富于營養的高蛋白,低熱量的流質飲食。神志不清者給予插胃管鼻飼飲食。

參考文獻

[1]劉安玲.急性腦出血血腫穿刺引流術后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9):855

[2]胡長林,呂涌濤,李志超.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規范化治療指南[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