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論文
時間:2022-10-19 11:38:00
導語: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糖尿病胃輕癱是糖尿病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可引起血糖波動與控制不良,多發生于血糖長期未能有效控制,有多種并發癥的患者。對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的飲食護理與治療,是綜合性治療和護理中最基本的措施,可減輕或避免血糖波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總結了52例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的飲食護理。
Ⅱ型糖尿病至少有50%以上伴有糖尿病胃輕癱(Diabeticgastroparesis,)。[1]糖尿病胃輕癱系指胃動力障礙,排空延遲,但不伴有機械性梗阻的一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上腹飽脹、噯氣、上腹痛、體重下降、胃潴留或因不消化的固體食物排空障礙形成胃石等。糖尿病胃輕癱不僅因消化道癥狀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還可影響口服藥物的吸收,由于進食后食物排空延長,使注射的胰島素劑量及時間與之不相匹配,給糖尿病的治療帶來困難。近年來,我們通過加強對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的醫療控制與飲食護理,加強了血糖控制,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1臨床資料
1.1對象
52例Ⅱ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男30例,女22例,年齡52~73歲,糖尿病病程5~26年。主訴惡心或(和)嘔吐者4例,上腹飽脹者29例;早飽者24例;上腹痛或燒心感者12例;返酸噯氣者32例。
1.2特殊檢查
由同一操作者對患者進行超聲胃液體排空功能檢查(Alokab型超聲顯像儀,線陣控頭頻率3.5MHz),分別檢測第15min、30min、45min、60min、75min、90min各時相的胃排空率。以60min為標準,胃排空率>90%為正常,胃排空率<90%為胃排空延緩。
1.3糖尿病胃輕癱判斷標準
具有2種或2種以上消化不良癥狀并持續15d以上,超聲檢查證實有胃排空延緩;胃鏡或上消化道鋇餐檢查排除上消化道器質性病變,B超檢查排除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疾病;排除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代謝紊亂疾病;治療前1周無服用影響胃動力藥物,如抗膽堿能藥物、解痙止痛藥及其他胃動力藥。
1.4療效判斷
顯效:原有糖尿病胃輕癱癥狀完全消失,胃排空率恢復正常;
有效:原有糖尿病胃輕癱癥狀減輕,胃排空率雖然未恢復到正常,但較治療前的排空率增加>25%;
無效:糖尿病胃輕癱癥狀無變化,胃排空率無變化或增加<25%。
2結果
采用飲食護理后,顯效者43例,有效者9例。飲食護理前血糖為7.7~19.3mmol/L,60min胃排空率為67.23%±14.92%;治療后血糖為5.5~9.0mmol/L,60min胃排空率為95.48%±12.82%。
3飲食護理方法
3.1一般飲食護理
規律地進食是糖尿病的基本療法。患者入院后即根據其標準體重、現有體重、年齡及活動量,計算每日飲食量,以達到熱量攝入與能量消耗間的平衡,保持理想體重。我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多為超重型,開始攝入的熱量按每天83~104kJ/kg體重給予,使體重平穩減少到正常標準的95%左右,再每天給予熱量110~116kJ/kg體重,以維持體重。在攝入的總量中,碳水化合物占55%~60%,嚴格限制單糖和雙糖,如庶糖、蜜糖及各種糖果等,若空腹血糖>11.1mmol/L,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則減少至50%,但每日攝入應>130g;嚴格限制脂肪的攝入,多使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每日攝入約25g;蛋白的攝入以動物蛋白為主,至少超過1/3;膽固醇每日攝入量小于300mg(約等于1個蛋黃的膽固醇含量),盡量少用肝、腎、蛋黃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并提供足夠的維生素A、C以及新鮮蔬菜。
每日進食量分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治療情況,原則上是進餐要定時、定量,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為1/3,應避免飽餐。
3.2糖尿病胃輕癱的特殊飲食護理
3.2.1進餐時間的調整
糖尿病胃輕癱時一般都停用口服藥,而改用注射胰島素以嚴格控制血糖。
由于胃排空延緩,不能將食物和藥物從胃內以正常速度排出,從而引起血糖不穩定,所以要調整進餐與胰島素注射的時差,有1例患者曾在多家醫院就診,但血糖控制不良,波動較大,常出現餐后低血糖癥狀,空腹血糖一般為7.6mmol/L,餐后30min、60min、90min、120min血糖分別為7.4mmol/L、5.3mmol/L、9.6mmol/L、12.5mmol/L。B超檢測后發現有胃排空延緩,證實有糖尿病胃輕癱,建議病人于注射胰島素后15min內進食,從而使胰島素發揮作用高峰與血糖濃度高峰期相互吻合,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病人經治療后,空腹血糖為6.3mmol/L,餐后60min、120min血糖分別為9.0mmol/L、10.2mmol/L。
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應在進食后每隔30min測血糖1次,根據血糖變化曲線調整胰島素的注射時間。我們的經驗是:經B超檢測,胃排空率<60%的患者應在注射后10~15min內進食,胃排空率為60%~70%的患者在15~20min內進食,胃排空率為70%~80%者在20~25min內進食,胃排空率為80%~90%者在25~30min內進食。總而言之,進餐時間不能千篇一律,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使胰島素作用與注射時間相配合。
3.2.2食物成分的調整
高纖維膳食可延緩胃排空,從而降低餐后血糖,因而一般都建議糖尿病患者進高纖維素飲食。[1]但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消化期間Ⅲ期運動減弱,胃排空已延長,故需降低食物中不消化纖維的含量,停止一切能使胃排空延長的藥物。一些含豐富纖維素的蔬菜(如芹菜、白菜和馬鈴薯等),雖有降低餐后血糖作用,但是易有胃腸道反應,如腹瀉、腹脹等,對無機鹽、維生素B及蛋白質的吸收也有影響,同時還易形成植物胃石,因此本病例組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每日蔬菜攝入控制在100~120g,但同時應注意補充營養與維生素。
3.2.3食物狀態的調整
由于糖尿病胃輕癱時固相食物排空受阻較液相更明顯,因此,膳食搭配時最好將固態食物勻漿化,或多進食流質食物,必要時甚至完全依賴流質食物,這樣有助于改善胃腸道癥狀與控制血糖。
3.2.4進餐次數的調整
糖尿病胃輕癱以少食多餐為佳,我們將每日3大餐分為6~7小餐,分別在早晨、中午、下午、臨睡前進餐,餐間安排2~3次點心,以減少餐后高血糖,同時避免餐前饑餓感。病情平穩后(惡心、嘔吐、上腹飽脹等癥狀減輕),重新改為每日3餐。
3.2.5糖尿病其他并發癥的飲食護理
伴有腎病者,應控制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約為每日0.7~0.8g/kg體重,同時避免含鉀高的食物,如紅棗、梨等;伴有腹瀉者,限制粗纖維蔬菜與水果,食少渣、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炸的刺激性食物;伴有周圍神經病變者,多食糙米,豆類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
4討論
糖尿病胃輕癱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癥狀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導致不可預測的血糖波動,加速病情惡化。其發病機制可能與周圍自主神經病變、平滑肌變性、高血糖、胃腸激素失調有關。[2]胃排空是一項重要指標。
目前胃排空檢查方法較多,放射性核素標記檢測被認為是診斷的“金標準”,但他具有設備昂貴,不易普及的缺點,鋇餐方法因敏感性差且不能定量已被棄用,超聲波診斷可以定量測定胃排空功能,而且還可動態顯示胃內容物的運動,故常用于糖尿病胃輕癱的診斷。[3]
合理的飲食護理不但可以緩解糖尿病胃輕癱的癥狀,而且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應該根據餐后血糖變化曲線、胃排空率及胃排空時間的變化程度調整胰島素注射與進餐的時間間隔。纖維素的攝入問題尚存爭議,一般認為在糖尿病胃輕癱癥狀較重時應適量限制纖維素的攝入,在癥狀緩解、血糖控制良好后,可以恢復高纖維膳食。[4]我們在護理過程中亦發現高纖維膳食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而且高血糖與胃排空延遲相關,促進胃排空和改善胃部癥狀的同時有利于控制血糖。
參考文獻
1,AlbertiKGMn,ZimmetP,DeFronzoRA.InternationalTextbookofDiabetesMellitus.2nded.Chichester:JohnWiley&SonsLtd,1998.1497-1505.
2,UndelandKA,HanskenT,SvebalS,etal.Widegastricantrumandlowvagaltonein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type1comparedtopatientswithfunctionaldyspepsiaandhealthyindividuals.DigDisSci,1996,4:9.
3,DiabetesControlandComplicationsTrialResearchGroup(DCCT):InfluenceofintensivediabetestreatmentonqualityoflifeoutcomesintheDiabetescontrolandComplicationsTrial.DiabetesCare,1996,19:195-203.
- 上一篇:冠狀動脈搭橋圍術護理研究論文
- 下一篇:消化科疾病護理研究論文